第23章
- 別問為什么
- 支海民
- 3750字
- 2015-02-26 13:33:12
公元1127年3月28日,靖康二年,金國大將粘罕和翰離不率領十萬大軍,押送著宋朝徽宗、欽宗兩位皇帝和皇室貴胄以及文武百官一萬多人浩浩蕩蕩北歸。當然還有搜刮搶掠來的數不清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以及民脂民膏。回顧這一段歷史,徽宗、欽宗兩位皇帝的昏庸和腐敗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兩位皇帝難辭其咎。但是,那些漢奸、賣國賊們起的作用不可小覷。為什么每當我們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總有那么多的漢奸和走狗來為侵略者效勞?
卻說東京城破之時,有兩個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一個是郭藥師,一個是張邦昌。郭藥師將燕京城拱手相讓后,為了討得新主子的歡心,每一次打仗都沖鋒陷陣,表現得格外賣力。他越是賣力蠻夷對他越不放心,尤其是翰離不,很明顯的瞧不起這個大宋降將,經常暗中算計郭藥師,使郭藥師降金時的七萬人馬,到東京城破時再剩下區區兩千殘兵敗將。郭藥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翰離不把郭藥師宣入大帳,直截了當對郭藥師說:老郭呀,你協助本帥打下東京,功勞大大的有!現在戰爭結束了,你的兩千子弟兵也該另謀生路了。愿意回家的每人發五百銅錢,不愿意回家的每人發一把掃帚,從明天起打掃東京城的主要街道。現在,東京是我們的東京,開封是我們的開封,汴梁是我們的汴梁。我們要把東京管理得比以前更好,只有我們把東京的衛生搞好了,東京的老百姓才會服從我們,才會佩服我們,才會接受我們領導。所以說,搞好衛生很重要。把這么重要的工作分配給老郭你,我們一百個放心!
郭藥師心里暗暗叫苦,心想自己雙手沾滿人民鮮血,國人早已恨之入骨。如果有兩千殘兵保護,還能茍延殘喘,假如削去兵權,就等于判了死刑。想到此郭藥師不寒而栗,跪在翰離不面前磕頭如搗蒜:求大帥念及末將跟隨你南征北戰一年有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末將也知道自己現在無用了,歸田養老在所難免。只是末將積怨甚多,一旦沒有兵權,肩膀上這顆腦袋難保。東京城外有一普濟寺,末將愿去那里出家。
翰離不也是爽快之人,當即答應:好呀好呀,你去那里倒也清閑,敲敲木魚,念念阿彌陀佛,假如修成正果,也不妄活一生。
郭藥師心里罵著:豬****媽!嘴上卻含著一絲苦笑:謝大帥。
郭藥師要到普濟寺出家的消息在東京城里傳得家喻戶曉。大家無不拍手稱快,想不到郭藥師也有今天!早有一幫綠林好漢埋伏在普濟寺里,那天郭藥師在普濟寺一出現,還沒有來得及剃度,一顆九斤重的腦袋早已滾出好遠。
聽得郭藥師被殺,張邦昌內心確實吃了一驚,兔死狐悲,物傷其類。那張邦昌晚上睡覺時心神不寧,睡到半夜總要挪一個地方,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摸一摸腦袋是否還在自己頭上。他有時也想辭官不做,回到鄉下老家種二畝薄田,了此殘生。可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占領者不會輕易放過張邦昌這個奴才,至少在完顏看來,這張邦昌還有用。
既然無法告老歸鄉,就得千方百計做好眼前的工作。張邦昌苦思冥想,怎樣才能討得新主子歡心?東京被蠻夷占領以來,的確還有一些跳梁小丑不顧國人責罵,跳出來熱心為蠻夷效勞。比較臭名昭著的漢奸賣國賊還有:開封府伊徐秉哲、東京城巡檢范瓊等等等等。這伙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最善于見風使舵。用張邦昌的話說:你只管跪下磕頭,嘴里只管喊爹,不用管他是誰。
郭藥師被殺以后張邦昌老實了許多。他給蠻夷只出點子不出面,出頭露面傷害老百姓的事一般由徐秉哲和范瓊來做,眼看清明節將至,張邦昌內心常常思考著一個問題:應該給完顏皇兄送一件什么禮物來表達自己的真心?那些金銀財寶裝滿了一車又一車,源源不斷地從東京運往金國的首都會寧,送完顏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字畫古玩人家肯定不稀罕。自己必須送一件奇特的,珍貴的,比金銀財寶更貴重的禮物,送什么好呢?為這件事張邦昌晝思夜想,寢食不安。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突然門衛來報:頭兒,門外一個什么官兒要見您,說要給您獻寶。
張邦昌老大不高興,人倒霉了連奴才也欺負,這門衛連宰相也不叫了,竟然叫他什么“頭兒”。細想之,也不能全怪門衛,東京城破之后,連皇上欽宗都被蠻夷免職了,他這個宰相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唉!想那些干啥?宰相肚里能撐船,小不忍則亂大謀,咱當過宰相的人,謀事當謀天下事,別為那些雞毛小事而斤斤計較。想到這里,張邦昌問門衛:你問問那個獻寶人來自哪里?所獻何物?帶他到搜查室徹底檢查以后再來見我。門衛答應了一聲:遵命。一邊向外走一邊嘴里嘟囔著,驢死了架子不倒,對誰都不放心。張邦昌聽見了,裝著沒聽見,跟那些下人計較作甚?
停一會兒門衛進來了,說:頭兒,那個人不讓搜身,說他懷揣稀世珍寶,萬一弄壞了誰來負責?
張邦昌怒道:這號江湖騙子我見多了,肯定不是什么好東西,給我趕出去!
門衛站著不肯走,問道:頭兒,假如這人真的懷揣什么稀世珍寶,我們丟失了這次機會豈不可惜?
張邦昌想了想,然后說:那你告訴那人,讓他把東西交給你,你然后拿進來我看看,果真是什么稀世珍寶,我會重賞他的。
門衛出去不久即刻回來,驚慌失措地說:頭、頭、頭兒,那獻寶的人不見了,門口丟下這么大的一顆、一顆一顆一顆……
張邦昌急了:一顆什么嗎你倒說清楚。
門衛費了好大的勁才說:一顆這么大的人頭。
那張邦昌立馬嚇得昏了過去。
好了,我們再來說說拓州府。東京城破時我們拓州這塊地方還沒有出現蠻夷的軍隊,相對而言還比較安定。因為蠻夷的人力有限,別看他們攻下了東京,卻暫時還沒有力量來顧及州府縣衙,所以,當時蠻夷的軍隊實際上只對燕京、太原、東京等大城市以及沿線的一些地方實行有效管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方蠻夷的軍隊實際上都沒有占領。我們莫宇縣城商店的門照開,生意照做,集市上柴米油鹽全有,老百姓的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干擾。
前邊我們說到拓州府的首席執行官得到兩包還魂丹,并且指示管家做了一個玉石匣子,把還魂丹裝進玉石匣子內,計劃在適當的時候送給對首席執行官的前途和命運有直接影響的人。當然,在東京未被蠻夷占領以前,首席執行官最理想的送禮對象依然是欽宗皇帝。自從欽宗皇帝被蠻夷免職的消息傳到拓州以后,首席執行官非常敏銳地意識到:變天了,改朝換代了。在這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人的思想認識要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做為一個朝廷五品命官,時代要求他的政治嗅覺必須非常敏銳,關鍵時刻一個人的立場觀點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命運。
那一段時間,拓州府停止對外辦公,府衙內的文職人員一律放假,監獄內的在押人犯一律釋放,保衛人員加薪提職,改善伙食,晝夜巡邏,首席執行官深居簡出,除過至親好友,拒絕跟任何外人接觸。外界人誰也不了解首席執行官的立場和觀點,整個拓州府處于一種相對平靜之中,平靜得令人窒息。所以我們說,米粒的被釋放絕非偶然,那是一個政治上成熟的政府官員在關鍵時刻做出的一項成熟的決定。
表面上的平靜掩蓋了實際上的不平靜。那一段時間,拓州府和東京的聯系一直沒有停止,有關東京城的消息每天都傳入拓州府,只不過是由于當時通訊不夠發達,消息傳入拓州府時遲幾天而已。直到有一天,張邦昌在蠻夷的卵翼下稱帝的消息傳來,首席執行官才終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我要親自到東京去,用這兩包還魂丹作為敲門磚,敲開張大帝的大門,為自己以后的仕途鋪路。
由于交通不夠發達,首席執行官趕到東京時張邦昌榮升皇帝的就職典禮已經舉行過了,整個東京百業凋零,連一家像樣的旅店也難以找到,好不容易在背街的一家旅社住下,然后派出心腹到處打聽怎樣才能見到張皇帝。
自從有人將郭藥師的人頭摔在張邦昌的門前以后,張邦昌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他死心塌地跟定蠻夷干到底的決心,因為他已經無路可走。在那一段日子里,張邦昌主要干了兩件事,其一是千方百計跟東京城里的投降派搞好關系。甚至忍痛割愛,把自己多年來搜刮來的金銀珠寶拿出一些,分別送與徐秉哲和范瓊等人,同時吩咐二人不可惡事做絕,有時還要給自己留條后路。二是處心積慮地編寫什么“諫言書”,為侵略者長期占領我中原大地提供理論根據。張邦昌在諫言書里除了對金國皇帝完顏大加贊美以外,還提出了自己的執政理念。他認為,金帝國要想在中原大地站穩腳跟,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安撫民心。既然欽宗皇帝已經被免職,完顏皇帝又無法對中原大地實行有效的管理,中原大地未免就形成一種權力真空,時間一長就極有可能被人鉆空子,所以選出新的領導人非常重要。同時他還提出,希望蠻夷不要殺人太過,物極必反,民心不可辱,激怒人民造成官逼民反的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完顏看了張邦昌的“諫言書”以后,首先得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張邦昌向他要官要權。完顏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以后,得出了跟張邦昌相同的結論,金國人太少,還不能對中原實行有效的統治,所以,必須任命一個代理人代替自己執行統治權,這個人首先必須絕對聽話,對自己絕對忠誠。認真思考之后,覺得張邦昌在目前來看是一個不二人選。但是,又一個難題擺在完顏皇帝面前,東京政府領導人該怎么稱呼?想來想去想不下一個合適的名字,干脆還是叫做“皇帝”吧,但是這個“皇帝”必須對完顏皇帝稱臣。
完顏想好以后,立即下了一道詔書:欽點張邦昌為東京政府“皇帝”,命令東京守軍翰離不和粘罕協助張邦昌組成東京政府,為了“彰顯民意”,還出演了一幕裹挾舊時政府官員集體簽名同意張邦昌出任“皇帝”的鬧劇。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任“民選皇帝”出爐了。盡管在張邦昌正式履職之前發生過前宋大臣吳革刺殺張邦昌和范瓊驚心動魄的一幕,但那只是歷史的插曲,沒有改變張邦昌出任“大楚皇帝”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