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用憐憫的目光看了劉子毅一眼。
要知道大明肇造至今,也不過二十五年。
朝廷百廢待興,對于人才的渴求,自然也不會局限于科舉一途。
而且作為大明的創始人,朱元璋也不是沒有強調過科舉的重要性,甚至在洪武三年的時候,就曾詔開科舉,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
但很快朱元璋就發現這些科舉選拔上來的舉人進士少實才,不堪大用。
于是乎,朱元璋又宣布停罷科舉,而且這一停就是長達十年之久。直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才又宣布恢復科舉。
所以迄今為止,按照三年一次科舉的慣例來算,朝廷也就開了三四次科舉,每一次科舉能錄選的進士平均三四百人而已。
指望這樣三四次科舉錄取的千把人,來補充大明所需的官僚人才,顯然也是杯水車薪的。
因此現在有很多官員要么就是地方舉薦入仕,要么就是大臣舉薦出仕,可以說這一類官員在明初這幾十年間,可謂是常見至極,登上高位的更是不在少數。
現在劉子毅拿著這事攻擊他,看似是贏了,其實他卻將大多數未經科舉做官的人給得罪光了,像這樣的人必然是不可能善終的!
所以,夏原吉根本就沒必要跟一個將死之人,一爭高下。
而且詩詞之道在沒有絕詞佳作的時候,本身就難論高低。
這時候入了劉子毅的套,做了一首中規中矩不甚出彩的詩詞,也只會讓劉子毅這樣的人更加得逞,更加肆無忌憚。
但是韓東卻不慣著他!
韓東轉過身看著依然在那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劉子毅,也是呵笑了一聲,“這位烏鴉郎中您的聲調這么高,想必是有佳作在前吧?要不也拿出來讓小子瞻仰一二?”
劉子毅被韓東稱為“烏鴉郎中”,臉色陡然一變,怒道:“你算什么東西,竟然敢辱罵朝廷命官!”
韓東呵呵一笑,直接亮出錦衣衛腰牌,“在下不才,乃是錦衣衛百戶,若烏鴉郎中不愿以詩詞相交,在下可要親自登門拜訪一二,再與烏鴉郎中好好的探討一番詩詞之道。”
韓東的錦衣衛腰牌一出,在場之人一下子就靜音了,劉子毅也被嚇了一跳。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時候居然會蹦出個錦衣衛百戶,如果這個錦衣衛百戶要是有心栽贓陷害查他的問題,那么他的下場也是可想而知,而且他本身貌似也并不干凈。
劉子毅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但事到如今,劉子毅也不能在詩會這么多人的場合露怯,否則以后還怎么做人?怎么做官?
“你......”
劉子毅顫抖的手指指著韓東。
他又強撐著面子,努力的保持著自己已經外強中干的氣勢,繼續說道:“就算你是錦衣衛又如何?這里是詩會,講究的是文采風流。夏主事與這等鷹犬之流為伍,實在有辱斯文!”
夏原吉和楊士奇也驚愕無比的看著韓東,他倆也沒反應過來這是怎么回事。
尤其是楊士奇更是不解,他雖不能說與韓東朝夕相處,但隔三差五兩人還是要見上一面,指點一下韓東的經義文章。
所以他就很納悶,韓東什么時候又成了錦衣衛,他不是在東宮當侍衛嗎?
韓東這個時候也沒有給楊士奇解釋自己的錦衣衛身份,他現在要為楊士奇,以及楊士奇身邊的這位叫做夏主事的好友出頭。
韓東聽到劉子毅當眾辱罵他為鷹犬,他也不惱,而是笑吟吟的又看著劉子毅那張已經心虛的小胖臉。
韓東道:“方才聽聞詩會要以長江為題作一首詩詞。小子不才,雖然不會作詩,但剛好有一篇詞的腹稿憋悶在心中良久,今日湊巧遇此詩會,不知烏鴉郎中,與諸位高賢大才,可否愿意為小子點評一二?”
韓東話音一落,在場的文人騷客也都不由面面相覷了起來,他們也都看得出來韓東的年歲不大,而且還是個混不吝的性格,手里又握著一塊錦衣衛百戶腰牌。
這樣的人在背地里,他們會罵上兩句鷹犬,但在當面的時候,尤其是在這個不占理的情況下,更是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上一句。
韓東環視眾人,最后目光又落在了劉子毅身上,“既然諸位高賢大才沒有意見,那小子就獻丑了。”
韓東吭吭兩聲,清了清嗓子,氣勢陡然一變,就站到了觀景臺前的憑欄處,看著樓外浩浩蕩蕩的長江水面。
”滾滾長江東逝水...”
韓東的聲音低沉而起,念出了百年之后的大才子楊慎的代表佳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第一句。
這一句一出,在場之人也不由將目光又都集中在了韓東身上。
劉子毅也在心里一哼,滿是不屑的看著韓東,“不過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句子罷了,還要在那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夏原吉和楊士奇在聽到這句開首之詞時,兩人也對視了一眼,雖然這句詞聽著有些氣勢,但著實有些中規中矩,不甚出彩,而且有套用蘇東坡那句“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嫌疑。
不過能仿寫出這樣的句子,也說明韓東是有些才學墨水的,因此楊士奇此時還是很欣慰的。
接著韓東又開始了下一句的誦吟,“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這一句一出,在場之人的眼睛不由自主的亮了起來,之前的那一句有仿寫蘇東坡的痕跡,但這兩句接著出來之后,意境頓時就有了。
尤其是那句“是非成敗轉頭空”,更是點睛之筆,透出了一番不同于蘇東坡赤壁懷古的意境,著實算得上是佳句了。
但最終能不能繼續驚艷全場,還是看接下來的句子是否依然出彩,依然能夠將“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意境推向一個新的高點!
韓東繼續遠眺著長江落日,念出了上闕的最后兩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幾句念完之后,深諳詩詞之道的文人騷客,立刻就反應了過來。
“這是臨江仙!”
——————
新書需要各種支持,各種數據呀。
還望走過路過的各位大老爺不吝賜教,給點票票,給點支持,多多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