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西方,一條寬闊的金光大道自遠(yuǎn)方延伸而來,猶如一道黃金長橋,跨越八百里流沙河,于東岸的金輪熾盛如來廟前停下。
卻是西行的漢使回來了!
“回來的好快,滿打滿算,也不過兩年而已。”
先是對漢使取經(jīng)的速度給予了高度肯定,接著姜宸身影一晃,便出現(xiàn)在金輪熾盛如來廟中,等候他們的到來。
去時要拜紫微大帝,回來時亦需如此,這叫有始有終。且姜宸若想傳下渡世經(jīng),還需借用紫微大帝的名義。
姜宸是誰?放眼大漢十三州,認(rèn)識他的人加在一起,也不知道有沒有雙手之?dāng)?shù)。
他的名氣如此之低,要是以他的名義傳下渡世經(jīng),那恐怕很難引起大漢官方的重視。
可要是以紫微大帝的名義傳下渡世經(jīng),那別說它本身就很玄妙,就算它是無字經(jīng)文,漢朝官方也會對其無比重視,甚至是將其列為帝皇必讀之經(jīng),分外推崇。
原因無他,歷代皇帝皆對外宣傳自己為紫微大帝在人間的化身。
這渡世經(jīng)既然是紫微大帝所傳,那他們無論如何也要將其牢牢記在心中,以免別人問起他們時,他們一問三不知。
這要是不知道,那還了得,立即就會有人質(zhì)疑他們皇帝身份的合法性,到底是不是紫微大帝在人間的化身。
紫微大帝的化身,怎么可能不懂紫微大帝傳下的經(jīng)文?
所以,哪怕只是裝裝樣子,有志于皇帝寶座的人,也得把渡世經(jīng)記得爛熟于心。
姜宸這屬實是路徑依賴了,先前編《老子化胡經(jīng)》時,強行捆綁老君,借其名聲傳經(jīng)。
現(xiàn)今編《渡世經(jīng)》,又強行捆綁紫微大帝,當(dāng)真是營銷的高手。
但凡佛門有他幾分水平,東傳之事,也就不會變得如此艱難了。
……
來到金輪熾盛如來廟后,沒讓姜宸等多久,蔡愔等人就到了。
姜宸抬頭,就見金光大道中,一匹顯眼的白馬,馱著經(jīng)書佛像緩步而來。
在它的身邊,是兩個衣著古怪,面貌極具外邦特色的僧侶。在他們之后,才是蔡愔博士一行人。
“這白馬好造化,馱經(jīng)西來,傳道東方,僅憑此事,他未來最差也能化成真龍,得證菩薩道果。”
望著那匹白馬,姜宸贊嘆道。沒辦法,它太顯眼了,其勢如龍,讓人很難忽視。
事實上,這并不是姜宸第一次見到這匹白馬,先前蔡愔路過流沙河時,騎的就是它。
不過當(dāng)初這匹白馬,還只是一匹普普通通的凡馬。可如今,它已身具龍骨,距離化龍不遠(yuǎn)了。
這就是造化,佛法第一次東傳,對佛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所有的參與者,都將得到莫大的好處。
這匹白馬非但參與其中,還馱經(jīng)西行,可謂佛緣深厚,與佛門結(jié)下了大因果,化龍只是開始,未來少說也能成為菩薩,甚至是佛陀。
只是馱經(jīng)西行,就能得一佛陀果位,這聽起來太夸張了。事實也是如此,但姜宸自后世而來,深知這白馬的造化遠(yuǎn)不止于此。
待它前往洛陽后,為紀(jì)念它馱經(jīng)之舉,漢帝以白馬為名,在洛陽建立了東方第一座佛寺。
這可是東方佛教祖庭,加上這份因果,足以送它成佛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匹白馬,才是此次佛法東傳的最大贏家。
東跑一趟,西跑一趟,一尊佛陀果位就到手了,這誰聽了不眼紅?
“呵,菩薩!”
看完白馬,姜宸這才看向跟在它身邊的兩個和尚。
旁人看不出他們的身份,只當(dāng)他們是凡人,但姜宸卻看得清清楚楚,兩人腦后佛光熾盛,隱隱化作菩薩的虛影。
這不是菩薩的化身,又是什么?
“見過盛光菩薩!”
未等姜宸上前打招呼,兩人看到他后,已經(jīng)先一步上前見禮道。
“盛光菩薩?我?”
聞言,姜宸先是一愣,然后指著自己,滿臉的不可思議。
他什么時候成菩薩了,他自己怎么不知道?沒記錯的話,他好像沒有入佛門吧。
“金輪熾盛如來身邊,有智慧菩薩與盛光菩薩隨侍左右,菩薩代金輪熾盛如來傳經(jīng),可不就是盛光菩薩。”
迦攝摩騰見姜宸不解,笑著解釋道。
姜宸代大帝傳經(jīng),有傳播大帝光輝之意,故尊他為盛光菩薩,而不是智慧菩薩。
“好吧!”
點了點頭,姜宸勉強認(rèn)下盛光菩薩這個身份。
沒辦法,佛門菩薩的身份于他而言,是個很有用的保護(hù)傘,不說讓他在西牛賀洲百無禁忌,那也是少有人敢招惹。
另外,這并不算是叛教,道門強者在佛門開個馬甲,并非什么罕見的事。還有,姜宸是老君傳人,沒有老君點頭,誰敢說他叛教?
“見過仙人!”
這時,蔡愔等人上前見禮道。
他們雖然不知道,為何只是兩年不見,姜宸就突然成了菩薩,但他們卻沒忘記先前姜宸所言的道佛之爭。故而他們沒敢稱呼姜宸為菩薩,而是繼續(xù)稱他為仙人。
“既然來了,那就再拜一拜金輪熾盛如來吧。順便,陛下也有經(jīng)文要傳給你們。你們離去時,一并帶回洛陽。”
點了點頭,姜宸說道。
“上帝所傳經(jīng)文,必是無上真經(jīng),我等必親自呈給陛下!”
蔡愔等人聞言,連忙保證道。
這可是紫微大帝傳下的經(jīng)文,別管內(nèi)容是什么,光是傳經(jīng)的舉動,對整個大漢而言,都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這說明什么,說明大漢確實得天佑,大漢天子也確實是紫微大帝在人間的化身,乃天下正統(tǒng)。
不然,紫微大帝為何不傳別人經(jīng)文,偏偏傳大漢經(jīng)文?
此經(jīng)蘊含的政治意義,遠(yuǎn)非他們西行取來的佛經(jīng)可比。說句不好聽的,那些佛經(jīng)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紫微大帝傳下來的一個字。
佛經(jīng)只能讓人心安,于治國無用,但帝經(jīng)卻是天大的祥瑞,能使天下安定、四海昇平。
蔡愔等人簡直不敢想,他們將紫微大帝傳下的經(jīng)文帶回洛陽后,陛下會怎么賞賜他們。
這功勞簡直比打了一個大勝仗還大,直接證明了劉家統(tǒng)御天下的合法性,足以讓他們獲封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