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暉宛如細密的金紗,輕柔地披灑在紫禁城巍峨的朱檐金頂之上,熠熠生輝,似在悠悠訴說著大明往昔的赫赫威名,又仿若為即將開啟的波瀾壯闊征程,提前暈染上一層希望的底色。陳星身著繡龍金袍,昂首屹立于太和殿廣場,身姿挺拔如蒼松,目光深邃而堅毅地凝視著臺下整齊列陣、待命出征的將士,胸膛之中,豪情激蕩。
回首這一年,自穿越而來,陳星接手的大明,仿若一艘在狂風巨浪中搖搖欲墜的破舊帆船。朝堂之上,黨爭激烈,官員們各懷鬼胎、爭權奪利,政令不通,猶如一盤散沙;國庫空虛,錢糧見底,連軍餉都難以按時發放,國家機器運轉艱難;海疆之上,荷蘭殖民者趁火打劫,憑借堅船利炮頻繁侵擾,燒殺搶掠,沿海百姓苦不堪言;內陸大地,災荒肆虐,餓殍遍野,百姓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民生凋敝至極。但陳星沒有絲毫退縮,憑借后世的卓識、果敢與堅毅,挽狂瀾于既倒。
他沖破陳舊腐朽的海禁束縛,與荷蘭通商,六十萬兩白銀仿若久旱甘霖,潤澤了干涸的國庫。不僅如此,陳星深知財稅乃國之根基,大力整頓稅收體系,強化關稅與商稅的征繳管理,設立反貪監督專項機構,嚴查偷稅漏稅、中飽私囊之舉。在這一系列鐵腕舉措之下,成效斐然,國庫日益充盈,如今已有高達兩千萬兩白銀入賬,且隨著商業的蓬勃發展,財稅收入仍在源源不斷地增長。這雄厚的財力,成為了陳星御駕親征、圖謀大業的堅實底氣。
毅然革新朝堂格局,增設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外交部周旋各國邦交,為大明的內政外交開辟出全新天地;潛心鉆研,將現代知識融入火器改良,神機營由此煥然一新,化作令敵軍膽寒的奪命利刃。在他的勵精圖治下,大明仿若久病之人逐漸恢復生氣,各行各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態,此時的大明,國家這艘巨輪正緩緩重回正軌。
然而,陳星心底清楚,眼前的些許成就,不過是復興大明漫漫長路上的星星之火。崇禎往昔的挫敗與屈辱,猶如高懸頭頂的陰霾,厚重而壓抑,唯有憑借赫赫戰功、重塑帝國輝煌,方能驅散烏云、重見天日。如今,高麗深陷戰火,生靈涂炭,正是他御駕親征、揚名立萬、一雪前恥的絕佳時機。
就在出征前夕,后宮傳來喜訊,那位曾受陳星寵幸的妃子誕下了龍子。陳星聽聞,匆忙趕至后宮,踏入寢宮,只見襁褓中的嬰兒面色紅潤,睡得正香,一股初為人父的喜悅涌上心頭。他輕輕抱起孩子,眼中滿是慈愛,轉頭對身旁的妃子說道:“愛妃辛苦,此子的到來,實乃大明之福。朕思量著,便取名為‘佑明’,望他日后能護佑大明,傳承我朱家血脈,讓江山永固。”妃子微微點頭,眼中含淚,輕聲應道:“陛下圣明,愿佑明能如陛下所愿,成長為大明的中流砥柱。”
一聲令下,整個京城仿若被瞬間點燃的火藥桶,瞬間忙碌喧囂起來。各部官員各司其職,高速運轉,仿若精密咬合的齒輪。戶部官員們晝夜不歇,穿梭于各大糧倉與銀庫之間,仔細清點、征調糧草軍餉,力求在一月之內為即將出征的大軍籌備充足軍需,確保將士們無后顧之憂;兵部則緊鑼密鼓地調配兵力,從全國各軍鎮遴選精銳之士,如同精心雕琢一件稀世珍寶,只為打造一支能征善戰、所向披靡的王者雄師。各地兵營內,殺聲震天,將士們日夜苦練,磨礪刀槍、研習戰術,眼中閃爍著對戰場的渴望與建功立業的熱望。
神機營,這支承載著大明火器希望的精銳之師,更是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萬名裝備著最先進改良火炮火銃的勇士,肩負著扭轉戰局、克敵制勝的重任。陳星親臨神機營校場,檢視新式火器。改良后的火炮,炮管锃亮粗壯,口徑增大、膛線優化,射程遠超以往,威力足以開山裂石,炮彈呼嘯而出,能在戰役中掀起一陣腥風血雨;火銃的設計也精巧許多,扳機靈敏,精準度大幅躍升,射速猶如疾風驟雨,裝填彈藥更為便捷高效。士兵們手持火銃,整齊列陣,齊射之時,火力交織如密網,仿若鋼鐵鑄就的的死亡風暴,任敵軍如何勇猛,也不敢輕易踏入其鋒芒。
此次出征,陳星麾下良將如云。老將孫傳庭,身經百戰,深諳兵法,其治軍嚴明,所率部眾紀律森嚴、作戰勇猛,是陸軍的中流砥柱;水軍則由威震四海的鄭芝龍統領,他久在海上漂泊,熟悉水性與海戰門道,麾下水軍將士個個精悍,操船弄帆技藝嫻熟,海戰經驗豐富,在波濤洶涌間也能進退自如。
而吳三桂本就駐守遼東,接旨后,即刻整肅麾下一萬精兵,又精心挑選出兩千如狼似虎的關寧鐵騎,嚴陣以待,只等陳星大軍前來會合。那關寧鐵騎,人似虎豹,馬若蛟龍,周身披掛厚重精鋼鎧甲,手持丈八長槍,寒光閃耀,沖鋒陷陣時仿若黑色閃電,銳不可當,乃是大明邊軍的王牌勁旅,威名遠揚。
一月籌備之期匆匆而過,陸軍十萬大軍在陳星的精心調度下,迅速向遼東進發,沿途軍旗烈烈,遮天蔽日,馬蹄踏地聲、士兵行進聲交織成一曲豪邁戰歌。陳星頭戴金盔,盔頂紅纓隨風舞動,身披金色戰甲,在朝陽映照下光芒萬丈,腰懸御賜佩劍,跨坐于高大神駿的烏騅馬上,威風凜凜,仿若戰神臨世。
大軍行至城門,陳星勒馬回望,只見周皇后率領著百官早已等候在此。周皇后身著華服,端莊秀麗,眼中雖有不舍與擔憂,卻仍強裝鎮定。她蓮步輕移,上前幾步,雙手遞上一杯酒,輕聲道:“陛下,此去征途艱險,妾身唯愿陛下平安歸來。這杯酒,為陛下餞行,望陛下旗開得勝,重塑大明輝煌。”陳星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看著周皇后,心中滿是感動,說道:“皇后放心,朕定不負所望,待朕凱旋,再與你共享太平。”
百官隨后跪地,齊聲高呼:“愿陛下早日凱旋,萬歲!萬歲!萬萬歲!”呼聲震天,飽含著臣子們的期盼與敬意。陳星掃視眾人,目光冷峻而堅定,高聲道:“眾愛卿起身,朕此將為大明揚威,護我藩屬,保我百姓。諸般國事,還望諸位盡心輔佐皇后,共守大明江山。”說罷,他一甩馬鞭,大軍如滾滾洪流,向著遼東奔去。
就在陸軍馬不停蹄之時,兩萬水軍戰艦已揚帆起航,乘風破浪,向著高麗方向疾馳而去。他們肩負著先鋒突襲的重任,要在敵軍后方撕開一道口子,為后續的全面反擊創造戰機。
行軍途中,陳星與陸軍將領們頻繁聚首,于營帳內圍坐研討作戰方略。依據探馬密報,皇太極的大軍已在高麗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到之處尸橫遍野、生靈涂炭。陳星聽聞,眼中怒火熊熊燃燒:“傳令下去,加快行軍步伐,遇敵軍小股部隊,不必稟報,直接剿滅!絕不容他們如此囂張!”
先鋒部隊領命,仿若脫韁獵豹般,疾馳而去。果不然,在一片山谷之中遭遇一支數百人的后金騎兵巡邏隊。明軍先鋒毫無懼色,迅速擺開陣勢,神機營在前,火炮火銃齊聲轟鳴,剎那間,硝煙彌漫,后金騎兵的沖鋒勢頭被硬生生遏制。緊接著,步兵持刀挺槍而上,與敵軍短兵相接,喊殺聲震耳欲聾,不多時,便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這場小勝,仿若一場及時雨,讓大軍士氣愈發高漲,仿若熊熊燃燒的烈火。
而此時,遠在高麗平壤的消息傳來,得知大明皇帝御駕親征,城中軍民士氣大振,仿若注入強心針。原本在清軍猛烈攻勢下岌岌可危的城池,軍民一心,頑強抵抗,竟堅守一月之久,未被攻破。清軍久攻不下,惱羞成怒,無奈采取圍困戰法,妄圖困死城中軍民。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大明水軍已悄然從后方登陸偷襲。趁著夜色,鄭芝龍率領水軍將士們如鬼魅般摸上岸,四處放火,突襲清軍營地。一時間,火光沖天,喊殺聲四起,清軍頓時陷入混亂,首尾難顧。他們驚恐地發現,后方出現了一支如神兵天降的明軍部隊,慌亂之中,只能倉惶逃竄。
高麗國王李倧聽聞喜訊,親自開城迎接大明水軍統領鄭芝龍。見到鄭芝龍的那一刻,他眼眶濕潤,“撲通”一聲跪地,泣不成聲:“多謝將軍!多謝大明!若不是將軍率天兵前來,我高麗恐已不復存在,此等大恩,我高麗上下永世不忘!”鄭芝龍趕忙扶起高麗國王,轉達陳星之意,告知援軍已至,定會助高麗趕走外敵,恢復安寧。
此刻,陳星率領的陸軍在遼東與吳三桂部隊會合后,嚴陣以待,即將跨越國界,直搗黃龍。在軍營之中,忙碌之余,陳星也有溫情時刻。那對來自高麗的雙胞胎姐妹,金憐星和金惜月,總是在旁悉心照料。她們溫柔似水,為陳星舒緩著征途的疲憊,讓他在緊張的戰事籌備中覓得一絲慰藉。
每至夜深人靜,營帳內燭火搖曳,金憐星總會輕輕為陳星褪去戰甲,用溫熱的濕布擦拭他臉上的征塵,她的手指輕柔,眼中滿是關切:“陛下,今日可還勞累?妾身聽聞前方戰事,心中總是擔憂。”陳星握住她的手,輕聲道:“有你在旁,朕的身心便能舒緩許多。你放心,朕定要護得你們姐妹周全,護我大明疆土。”金惜月則在一旁默默為陳星斟上一杯熱茶,裊裊熱氣升騰,氤氳著她羞澀又深情的目光。
有時,姐妹倆會為陳星唱起高麗的民謠,曲調悠揚婉轉,帶著濃濃的思鄉之情。陳星雖身處異鄉營帳,卻在這歌聲中感受到別樣的溫暖,仿佛暫時忘卻了戰場的殘酷與壓力。但一旦出了營帳,陳星便立刻將柔情收起,恢復那威風凜凜的天子風范,目光冷峻,令將士們敬畏有加,舉手投足間盡顯帝王霸氣。
這日,陳星正與孫傳庭等將領在中軍帳內商議軍情,探討著如何應對皇太極可能的反撲。孫傳庭指著地圖,神色凝重:“陛下,據探報,皇太極聽聞我水軍偷襲得手,定會重新調整部署。我軍當趁此時機,加快推進,與水軍形成夾擊之勢,方可破敵。”陳星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凝視著地圖,手指沿著行軍路線緩緩滑動:“孫將軍所言甚是,朕意已決,明日全軍加速進發,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與平壤守軍會合。”
將領們紛紛領命,這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陳星眉頭一皺,喝道:“何事喧嘩?”一名小卒匆匆入內,跪地稟報道:“陛下,金憐星姑娘聽聞前方路途艱險,又怕天冷凍著陛下,特熬了熱湯送來,在帳外等候。”陳星心中一暖,擺手示意小卒退下,起身出帳。
只見金憐星身著素色棉衣,懷抱食盒,俏臉被寒風吹得微紅。見陳星出來,她盈盈下拜:“陛下,妾身聽聞大軍即將加速前行,恐路途勞頓,特熬了參湯,為陛下暖身。”陳星趕忙扶起她,接過食盒,柔聲道:“你有心了,外面風寒,快回帳去吧。”金憐星微微搖頭,眼中滿是堅定:“妾身愿隨陛下左右,只要能看著陛下平安,妾身便心滿意足。”陳星心中感動,卻又深知戰場危險,正欲開口勸說,一旁的金惜月也走上前來,輕聲道:“姐姐說得對,我們雖為女子,但也愿在這艱難時刻陪伴陛下。”
陳星望著姐妹倆,最終嘆了口氣,點頭應允。回帳后,將領們看著這一幕,眼中也多了幾分溫情。孫傳庭笑道:“陛下,有此佳人相伴,將士們也更能感受到陛下的柔情,想必士氣會更加高漲。”陳星微笑不語,他知道,在這殘酷的戰爭歲月里,這份柔情是難得的慰藉,卻也不能讓兒女情長影響了軍國大事。
隨后幾日,大軍加速前行,途中雖偶有小股敵軍騷擾,但都被明軍迅速剿滅。陳星一方面與將領們密切關注戰局,一方面也不忘關心軍中將士的生活。他下令增加糧草供應,確保士兵們吃飽穿暖,還親自到傷兵營探望傷病員,為他們送去藥品和關懷。這些舉動,讓將士們對這位皇帝越發敬重,紛紛表示愿效死力。
隨著大軍逐漸逼近高麗邊境,氣氛愈發緊張起來。陳星再次召集將領,進行最后的戰前部署。他神色冷峻,目光如炬:“諸位將軍,前方就是高麗戰場,我們即將面對皇太極的主力部隊。此次出征,關乎大明威望,關乎高麗存亡,更關乎我華夏顏面。朕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奮勇殺敵,不負朕望,不負大明百姓!”
將領們齊聲高呼:“遵旨!陛下放心,末將等定當拼死一戰!”
此刻,雖尚未正式交鋒,但前期的精心籌備、周密部署,已然為勝利奠定了基石。望著遠方的天際線,陳星目光堅定,心中暗忖:這一戰,定要讓大明軍旗飄揚在高麗大地,重塑往昔輝煌……
而在陳星心中,對金憐星、金惜月姐妹的感情也愈發深沉。她們不僅給予了他溫柔鄉的慰藉,更讓他在這異國他鄉的征戰中,體會到一種別樣的牽掛。但他也深知,自己身為帝王,背負著家國重任,兒女私情必須放在大局之后。在即將到來的大戰面前,他必須收起柔情,化作最鋒利的利刃,斬破敵陣,為大明贏來榮耀,為百姓贏來安寧。
大軍繼續前進,馬蹄聲、腳步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戰歌,向著高麗戰場奔去,向著勝利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