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公平正義的內涵與特性

公平正義是在人類不斷的生產(chǎn)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價值取向,作為人類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永恒的價值追求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古往今來,無論文明興衰還是朝代更迭,公平正義始終是一個焦點話題,它既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理想目標,也是真實世界中敏感的現(xiàn)實問題;既涉及機會、權利、利益的分配過程,也涉及人們對這些過程的結果的評判。但是,由于公平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歷史性以及個體認知的差異性,人們對其不但在客觀上很難給出確定的參照標準,而且在主觀上也表現(xiàn)出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趨向,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充滿爭議與矛盾。

一、公平正義的內涵

從歷史角度看,各國學者對公平正義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最早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亞里士多德(2007)將公平正義準則以及準則的應用規(guī)范劃分為兩類:一類體現(xiàn)在對于財富、權力、社會地位以及其他相關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公平正義與否,即分析每個個體所獲得的資源是否均等;另一類則反映在私人交易過程中社會的矯正作用,以保證交易環(huán)節(jié)的公平正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類認知的拓展,學者們不斷提出各種思路,譬如,從社會能否保護人類正當?shù)臋嘁娉霭l(fā),從權利與義務的分配是否恰當進行考量,從個體滿意程度的視角進行研究。

公平正義內涵甚廣,僅從字面便可以讀出公平、平等、公正、正義等多種含義。在現(xiàn)實中,公平更多被用來衡量各個領域內的利益分配格局,例如收入分配平等、政治權利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平等、醫(yī)療保障平等;正義則主要關注個體的行為狀態(tài),強調個體間的利益對等,更像是一種意識理念,通過鼓勵人們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從而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違背正義的行為往往可以被社會道德、媒體輿論、法律法規(guī)等認定、約束、規(guī)范、懲戒。公平與正義雖然存在一定差異,但它們在精神層面所蘊含的內在聯(lián)系不可忽視。它們都包括了正面的社會道德和價值判斷。只強調不具備正義屬性的公平只不過是平均主義,簡單的、形式上的均等反而會引起社會混亂、降低經(jīng)濟效率;而正義失去了公平的支撐,也只能是無稽之談。因此,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總而言之,公平正義就是正直、公平、合理、平等、正義等類似的價值取向與道德規(guī)范融為一體后所形成的一種判斷標準,它引導人類明辨是非、撥亂反正。公平正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友善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維系人民幸福,促進社會穩(wěn)定。

二、公平正義的特性

公平正義涉及對基本權利和義務進行分配1,人們對其的理解往往存在巨大的差異。即使其他條件都很接近,但僅僅因為政治陣營的不同,國與國之間的公平正義標準就可能千差萬別,原因在于公平正義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整體而言,公平正義具有歷史性、合法性、具體性和相對性等四方面的特征,現(xiàn)分述如下:

(一) 歷史性

公平正義的內容與人類發(fā)展歷史階段密切相關,隨歷史進程不斷調整。社會發(fā)展進步實質上是人類不斷追求公平正義的必然結果。伴隨著歷史的演進,公平正義的內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認知也隨之改變。在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條件極為低下,人類甚至無法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在食物分配方面,通常強壯的、具備較強勞動能力的個體具有優(yōu)先權,這可以說實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但絕對算不上公平正義。奴隸制社會強調的公平正義必須符合奴隸主的利益,是一種建立在剝奪奴隸階級自由權利以及勞動成果基礎上的、在后世看來極其不公平的理念。在封建社會中,生產(chǎn)資料仍然歸統(tǒng)治階級所有,社會輿論推崇皇權神圣,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價值理念代表正義。這種社會制度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保護了部分社會底層群體的利益,然而其根本目的仍然是維護不平等的社會關系,此時的“公平正義”無法真正地實現(xiàn)社會和諧。資本主義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經(jīng)濟制度,雖然仍然以私有制為基礎,但是國家機器運轉方式、資源的分配狀況以及社會的價值理念相比以前實現(xiàn)了大幅改良,居民生活狀況以及社會文明程度已經(jīng)具備較高的公平正義水準。盡管如此,以馬克思、恩格斯、尼爾森為代表的學者仍然認為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無法帶來真正的正義,只有以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才可以真正實現(xiàn)人人平等。在分配制度環(huán)節(jié),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分配正義來維護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相比其他社會制度更加具備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先天優(yōu)勢(馬克思和恩格斯,2012) 。回顧歷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總是可以決定生產(chǎn)關系,進而推動歷史進步的。因此公平正義具備歷史性特征,當它處于不同的生產(chǎn)力階段、面對不同的歷史選擇時,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含義。

(二) 合法性

公平正義不是無限制的,它通常需要被控制在適當?shù)纳鐣囊?guī)則范圍之內,也不能凌駕于法律法規(guī)之上。在法制正義的前提下,任何個體一旦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都應當被認定是違背公正原則的,理應受到法律的懲罰。社會公平正義不僅要求合乎情理,更要求合乎律法,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討論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時,法治原則是必須遵循的原則,更是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堅實基礎與堅強后盾。公平正義的合法性是雙向的,法律賦予公民必要和正當?shù)臋嗬巧鐣秸x的體現(xiàn);公民遵紀守法,維持良好的公共秩序則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另一個方面。

(三) 具體性

具體性指針對不同環(huán)境、不同領域和不同狀態(tài),公平正義通常具備各不相同的含義,具體狀況需要具體分析。在社會范疇,公平正義主要強調社會制度公平、政治制度公平以及經(jīng)濟制度公平,尤其重視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在政治范疇,公平正義體現(xiàn)在每個社會成員是否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在經(jīng)濟范疇,則要求人們在參與社會經(jīng)濟活動時可以獲得在公平、公開的市場上按照等價交換原則進行公平交易的權利;此外,在其他語境中,如教育、衛(wèi)生等范疇,公平正義的具體性所帶來的結果同樣是各不相同的。具體性要求在討論公平正義時必須考慮所處的環(huán)境因素,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客觀具體分析進而找出與之相對的答案,一切拋開實際情況的空想空談都是沒有意義的。

(四) 相對性

公平正義相對性有兩層含義:其一,衡量任何一種事物時都需要選擇一個合理的標準,并且隨著標準的改變,對該事物做出的評價也需要隨之改變。這意味著公平正義是有條件的,是受制約的,是特殊的,是可以改變的。其二,沒有絕對的公平正義,追求絕對的平均主義往往是與公正背道而馳的。平均主義籠統(tǒng)地追求絕對公平,缺乏對實際狀況充分的考察,忽視效率的作用,對全部成員都給予平均分配,通常是難以持續(xù)的。

1 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中強調了分配的正義,認為社會分配狀況直接反映公平正義狀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安阳市| 万安县| 噶尔县| 德阳市| 虹口区| 孝义市| 惠东县| 抚顺市| 江油市| 泾阳县| 南汇区| 远安县| 商河县| 从江县| 杭锦旗| 同江市| 盖州市| 常熟市| 米脂县| 吴堡县| 溆浦县| 门源| 本溪市| 枞阳县| 隆尧县| 左贡县| 和顺县| 卫辉市| 绍兴县| 隆安县| 漯河市| 木里| 铜梁县| 教育| 天津市| 仙居县| 尤溪县| 宁夏| 湘潭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