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會計評論(第20卷·第1期)
- 王立彥等主編
- 898字
- 2025-03-28 18:16:11
一、 引 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數字技術革命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資源不再局限于企業自身所掌握的物質資產,更能夠筑造競爭優勢的反而是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流量、數據等各種形式的內外部資源。價值創造模式也在企業所處的僵硬、線性的價值鏈上開始解體,在相關企業之間形成縱橫交錯、彼此關聯的價值網絡,并與消費端的用戶緊密結合,企業對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被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企業經濟活動發生巨大轉變的情形下,傳統三張報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大量企業能夠利用的資源沒有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如用戶資源、人力資本等;企業發展和運營的結果在利潤表上得不到全面的體現,如市場的占有、用戶的掌握和企業資源的運用等。由此,企業產生了對新管理控制工具的需求。
現有的經濟增加值(EVA) 、平衡計分卡(BSC)等工具,為管理者提供了側重點不同的信息,體現了對企業績效變化的某種度量。然而,對于與用戶聯系緊密的互聯網、物聯網企業來說,這些工具不足以充分反映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以及開放共贏的組織形態。為了應對新商業模式和新組織結構的挑戰,海爾集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創新性地構造了共贏增值表,借此更好地度量企業生態系統的價值創造情況。在共贏增值表投入應用的幾年內,海爾旗下的生態系統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覆蓋了服裝、食品、空氣凈化等行業。 2019年,海爾智慧家庭系列的物聯網生態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68%,生態收益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達到15%。2在推進生態系統建設和行業賦能轉型的過程中,共贏增值表在促進生態發展戰略實施與貫徹、加強資源方的聚集與合作、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基于價值管理的框架下,探討了共贏增值表作為生態平臺企業管理工具的應用方法和實施效果,并嘗試歸納了共贏增值表的理論創新和應用局限。共贏增值表改變了既有的企業價值創造、價值衡量和價值分享邏輯,不但與現有的管理控制工具存在明顯的區別,具有理論創新意義,而且對于推動企業生態發展戰略的貫徹與實施、促進資源方之間的合作與共贏、強化內部管理單元的考核和激勵都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具有實踐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