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幫人幫到底
- 大明:從洪武當上吳王開始
- 小于答題不寫解
- 2010字
- 2025-05-09 23:21:39
張紞從吳王府出來,一路回到府中,拿出密詔仔細觀察,手指抿了一點上面的血漬嗅了嗅。
鼻腔里出現一點點的膻氣,被張紞的鼻子捕捉到了,他不喜羊肉的腥膻之氣,從來不吃,所以對這上殘余的膻氣很敏感。
這是包裹血的熟羊腸留下的,一點點幾乎聞不到的味道。
“原來如此,這不是人血,王爺果然是裝病,是不想奉詔回京嗎?”
人血沒有膻氣,這一點點破綻讓張紞明白朱允熥吐的血有問題,確認是想借自己的嘴上報朝廷,合理的不回南京奉詔。
只是張紞不了解京城局勢,不知道為什么吳王會不顧儲位,視皇帝的密詔如蛇蝎猛獸,不惜裝病也要毅然決然的留在云南。
這時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王川來拜訪張紞。
“昭季兄,慶賀你新年吉祥如意。”
張紞看到王川,熱情的拉他坐下,王川來云南不過兩年,不像自己已經在云南七八年了,對朝廷局勢一點都不了解,王川多多少少應該知道吳王來云南之前,在京城的情況。
“河清兄,不必多禮,坐。”
讓下人奉上茶水,張紞對王川
“正好河清兄來了,有些事想跟河清兄交流一番。”
兩人雖然職位差了兩級,但二人熟絡以后,以平輩論交,各自謙稱對方為兄長。
“昭季兄請講,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王川端起茶杯飲了一口,潤潤嗓子,準備回答張紞的問題。
“河清兄歷任國子監,禮部,刑部,兩年前才到云南任職憲副,想來對京城局勢應該有些了解。”
“我想問一下,河清兄在京城時,可知道當今吳王的處境。”
想要知道自家吳王為什么不愿意回京,就要搞清楚吳王沒來京城時候的情況。
張紞除了云南這七八年,還在外地任職了幾年,他離開南京的時候,皇長孫還未薨逝。
那時候別說朱允熥了,就是現在都皇太孫朱允炆都是小透明,里外大臣勛貴,只知皇長孫。
“這,說來話長,不過既然昭季兄問了,弟就跟兄長說一說。”
“吳王殿下生于洪武十一年末,出生不到一個月,故太子妃薨逝。那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原因。”
當年常氏臨終遺言,不要怪罪新生的朱允熥,拜托太子朱標,要好好照顧朱允熥。
加上馬皇后和朱雄英對朱允熥的多方維護,故太子妃常氏產后不足血崩薨逝的事就被瞞下來,免得朝野針對新生的朱允熥。
奈何太子朱標還是因為太子妃常氏薨逝一事,不喜歡自己的三子朱允熥,他有好幾個兒子,可只有一個太子妃常氏,因此對常氏臨終所托照顧朱允熥,沒有太上心。
王川接著說。
“直到洪武十五年五月,皇長孫薨逝,之后不到三天時間突然流傳出來一個消息。”
“說吳王殿下出生不滿當月,就致使故太子妃產后血崩薨逝,再加上皇長孫薨逝。”
“那段時間朝野上下都說吳王殿下生來不祥,命犯父母,克死兄弟,是煞星轉世。”
說到這王川多多少少有點同情朱允熥,雖說貴為吳王,但是當年面對不詳指責的時候,也不過五歲孩童。
他也是那時候見了朱允熥一次,小朱允熥戰戰兢兢,看見誰都往后躲。
“無稽之談,簡直是荒謬!什么不祥,有礙兄弟,都是鬼蜮伎倆,哼!”
張紞一拍桌子,為當年的朱允熥鳴不平,哪有那么巧的事,皇長孫薨逝,就流傳出來吳王朱允熥不詳的消息。
張紞看的明白,恐怕是為了把吳王踢出爭儲隊伍的一次針對,王川也點點頭。
大家都明白,此等宮闈秘聞瞞了好幾年,要是沒人推波助瀾,根本不可能這時候傳出來。
“昭季兄稍安勿躁,就在消息傳出去當月,孝慈高皇后懿旨傳檄內外,公布了皇長孫薨逝的原因是染了天花惡疾,保下了吳王殿下的名聲。”
當時這封懿旨出宮的歷程很艱難,甚至皇帝朱元璋也不喜馬皇后替朱允熥解釋,彼時朱雄英早夭,朱元璋就下定決心清理淮西集團。
朱允熥名聲被毀,在皇帝看來不是壞事,奈何馬皇后力保,加上馬皇后那時候身體已經不行了,皇帝才沒有真的阻止。
“奈何天不假年,因為皇長孫的天花惡疾,娘娘久在皇長孫身側,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娘娘的身體也油盡燈枯,三月后薨逝在坤寧宮。”
這一段張紞知道,就是因為馬皇后薨逝,西平侯沐英聽聞此消息,嘔血昏厥,三月不能視物。
他張紞才被朱元璋從地方上調回京師,安排到云南幫助西平侯沐英。
“再往后,吳王殿下就消失在了朝臣的視野之中,太子殿下出入都帶著皇太孫,直到我離京,一直如此。”
咕嘟咕嘟喝完茶水,王河清講完了自己知道的情況。
“原來如此,怪不得。”
旁觀者清,張紞作為一個聆聽者,聽完朱允熥的經歷,瞬間就體會到了那種無人在意,親近之人都一一離去的酸澀。
心里對朱允熥不愿意回京多了理解,回京萬一皇太孫無事,恐怕吳王一輩子都會被皇太孫盯死。
二人沉默不語,都在感慨,自家吳王沒有因為童年的諸多不幸變得極端,實在是不可思議,要是一般的孩子,多多少少心性會殘缺。
思來想去,張紞決定幫朱允熥坐實臥病在床,不讓吳王離開云南返京就戮,當即坐到王河清旁邊,幫他倒了一杯茶水。
“河清兄,我剛從吳王府上回來,吳王殿下出事了。”
三言兩語把朱允熥病了的消息告訴王川,約定王川和他一起,給京城的族人親友寫信。
寫信求藥,不寫為什么要求藥,就附上云南沒有的,治療心脈受損的固本藥物。
如此一來,配上自己寫的八百里加急奏疏,讓陛下理解吳王不奉詔確有難處,也能全了吳王殿下兄弟之義。
“報!”
“拜見藩臺大人,臬臺大人,京城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