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力經濟:生產力重塑和產業競爭決勝局
- 溫曉君 張金穎 徐子凡等
- 1609字
- 2025-03-12 18:23:03
前言
百年變局,算力決定未來。
算力是當今世界決勝全球競爭的關鍵變量,是面對重大挑戰時的必然選擇,是生產方式深刻變革的關鍵驅動力,也是贏得未來經濟主動權的戰略布局。算力,即計算能力,是數字化時代的核心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和驅動力。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迅猛發展的推動下,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土地、工業時代的石油,正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關鍵的生產力之一,更高效的數據處理、更準確的預測分析、更快速的應用響應無不需要強大的算力保障。算力經濟,作為算力生產力驅動的經濟模式,其崛起不僅意味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更代表著未來社會經濟格局、運作方式、轉型模式或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對算力及算力經濟的深刻認識和把握,不僅是市場主體乃至國家數字化轉型的緊迫任務,對于新發展格局下理解世界、塑造未來也具有決定性意義。
當前,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發式增長,人工智能邁出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一步。在技術變革與需求升級下,具備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處理等大規模數據并行處理和復雜計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算力,正逐步成為未來算力建設的重心。與此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持續動用政策工具箱,使我國人工智能計算芯片、高端算力供給能力建設受到制約。然而,算力發展之路并無捷徑、鮮有彎道,即使起步落后,縱使未來步步受限、處處設伏,也唯有一步一履、艱苦奮斗、厚積薄發,才能逐步打造起安全可靠的國家算力產業生態。疾風勁雨,更要勇毅前行。
縱觀全球,主要國家發展算力經濟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各國在發展階段、重心上存在明顯的區別。美國側重于鞏固前沿計算技術領先地位,強化高質量算力儲備部署,推動關鍵應用場景需求下算法模型和數據機制的迭代演進。德國圍繞工業4.0戰略,依托當地制造業基礎推動先進算力應用發展,多元投入全技術領域。英國依托科教優勢,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場景開發中的量子計算,著力提升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監管和治理能力。馬來西亞、印度、俄羅斯等發展中經濟體則通過打造區域數據中心樞紐,推動算力溢出,賦能區域經濟發展。當前,我國算力經濟仍處于產業跟進和并行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強化產業基礎的同時,也應考慮算力的公共服務屬性,在監管和治理方面作出表率,為全球算力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展現大國擔當。
本書共八篇:第一篇對算力和生產力之間的關聯性和必然性做了詳細闡述,梳理了生產力發展的歷史沿革,闡釋了算力、算據、算法三要素與經濟之間協同共生、螺旋式上升的緊密聯系。第二篇從經濟角度對算力經濟的內涵及其對數字經濟的繼承和提升展開,剖析了二者之間的三大關聯和三大區別。第三篇到第六篇將算力經濟分為四個組成部分,算力基礎設施篇著重分析其發展現狀和未來演進趨勢,分析算網融合和智能算力布局發展新亮點,梳理了相關國家政策和“東數西算”工程相關情況;計算產業篇從通用計算、人工智能計算、超級計算、專用計算、前沿計算產品及服務的細分領域出發,對產業現狀和競爭格局進行了分析研究,梳理了計算技術路線演進方向和產業生態關鍵構成;算力應用與行業賦能機制篇對行業賦能價值最直接、場景結合最緊密的工業、城市、能源領域的賦能機制和應用場景進行了逐一分析和展望;算力經濟治理初探篇根據我國在“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發布的《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分析了人工智能治理和算力出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舉措。第七篇圍繞計算驅動力這一緊密貼合新質生產力特征的典型代表構建了算力經濟指數,采用技術經濟投入產出效率結合熵權、網絡層次分析,評估算力發展質效和其為經濟社會貢獻的價值增量。這是全球首個算力經濟指數框架,采用質效競爭力這一概念對算力經濟發展情況展開全面分析,是我國質效競爭力發展的晴雨表。第八篇從技術、公共服務、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對算力經濟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展開系列暢想。
本書難免存在疏漏之處,誠摯期待業界同仁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