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蜀國的解體與中原大戰結束

秦皇歷660年,蜀國大軍以接管曲阜城所有糧倉為條件,墨家將領開啟了東出鎮災的行動。與此同時,南方陳國平田自救,破廟拆族的東征也由此開啟。而在蜀國朝堂之內,一場巨大的政治危機在皇室宗親中開始醞釀。

秦皇歷661年,國舅董平以天子束發為由,要求墨家開啟還政之事。墨家內部經過一番討論,決定開始逐步還政于君;丞相府先將內宮宿衛之權還給天子,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場由皇室宗親引發的兵變即將由此展開。

秦皇歷662年,中原的災情有所緩解。同年陳國軍隊占領長沙郡,然后南征,企圖先拿下南方,再上中原。蜀國內部國舅董平擔任衛尉,開始在皇宮之內暗中操練兵馬,伺機奪權。

秦皇歷663年正月,在天子和國舅董平的設計下,宿衛兵圍丞相府,求還政于天子,驅逐墨家出蜀國朝堂。他們沒有料到墨家早已經吸取巨子變節帶來的教訓,沒有被圍困在丞相府的其他墨家弟子迅速圍繞城外工坊開始集結,在墨家另一個首領墨師公輸干的帶領下,接管了成都城防,然后迅速將這場兵變鎮壓了下去。兵變失敗,董平被處以水刑。同年6月,孔家派人入蜀,蜀國平定中原,開始了在中原興修水利,疏通運河的大型工程。

秦皇歷664年春,陳國攻克韶州,南下南海郡,隨后攻下象林郡。越國被迫再次南遷,前往交趾,徹底淪落為地方政權。同年蜀軍拿下邯鄲,蜀國遷都前往洛陽,鮮卑勢力徹底退出中原。(連年的中原大戰,鮮卑能夠用于征戰的人口嚴重不夠了。他們原本就是少數民族,巔峰時人口不過百萬。中原的人口經過戰爭、災禍之后,也不足千萬了。)從此之后,九州大地陷入長時間恢復階段。

秦皇歷670年,經過儒家長時間的滲透和發展重新回到了蜀國朝堂之上,在蜀國宗室的力薦之下號稱大儒的劉亮擔任了蜀國的禮部尚書。此時墨家眾人還沒有意識到,在皇帝的策劃下,蜀國宗室和儒家合作,已經開始了政治奪權計劃。

秦皇歷674年秋,蜀國的南下之戰打響。這一次戰爭的目標是整個南方,重新完成國家的統一。只是令墨家沒有想到的是,經過儒家10年對朝堂的滲透,他們通過賄賂收買等方式腐蝕了許多原本正直的墨家官員,以及地方的胥吏。675年春,蜀軍在東西兩線長期打不開局面,運送到前線的糧草總是莫名其妙的被偷襲燒毀或劫走。墨師公輸干親自南下前往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儒家調虎離山之策就此發揮效用。公輸干到達墨江前線的同時,墨家叛徒耿輝在手握咸陽城門兵權情況下倒向了儒家,配合宗室掌管的宿衛兵馬發動了倒墨運動。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巨子對此早有防備,在皇帝身邊安插了人手。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料到耿輝叛變。雙方在宮廷之內展開對峙,皇帝還被控制在墨家眾人手中。

這場對峙開啟了10余天,以皇帝不小心落水,墨家眾人安全退出洛陽為終結。只不過僅僅在過了半個月以后,墨家巨子正在調集周圍兵馬準備清君側的時候,咸陽城內傳來了皇帝病逝的消息。這讓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清君側的墨家眾人面面相覷,并且最主要的是皇帝還沒有子嗣,這下連清君側的理由都沒了。(連皇后都沒選,嬪妃都沒納。)墨家調兵之事就此作罷,眾人返回川蜀。

不久之后一場輿論戰爆發,儒家指責墨家導致皇帝落水,是害得皇帝病死的元兇。墨家則稱是儒家人謀害了皇帝,太醫院的醫術發達,普通的受寒之癥不可能導致皇帝病死。一場罵戰延續數十年,到后來雙方不再提。蜀國眼看就要一統全國,回頭一看,把皇帝玩沒了。

秦皇歷676年,蜀國出現了兩位皇帝,一位是由墨家扶持的漢中侯秦鉆,(蜀國開國君主秦祥的孫子之一。)另一位是由儒家和宗室共同扶持的晉侯秦器。這一下位于南方的前線徹底懵了,打著打著國家沒了,現在更是出現了兩個皇帝,該聽誰的?同年秋,糧草耗盡,大江西線南郡的蜀國兵馬在墨家將領的帶領下,沿夷陵撤回川蜀;東線的蜀國兵馬沿著運河撤回曲阜。陳國君臣被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了,趁機出兵南郡,占領襄陽。

秦皇歷677年,蜀國駐扎在曲阜的兵馬發生了兵變,宗室統帥秦靈被部下黑袍披身,抬臺上皇位建立齊國,定都曲阜,史稱后齊。同年,洛陽蜀國改國號為秦,史稱偽秦。一個偌大的九州由北至南依次分成了代、秦、齊、蜀、陳、越六個國家。此事在墨家內部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畢竟眼看就要重新一統全國了,在儒家和宗室的攪和之下,一個偌大的蜀國一分為三,真謂是辛辛苦苦百十年,一朝回到建國前。

而且更讓墨家鬧心的是,在六國之中,除了蜀國以外,其他5國朝政施行都以儒家學士為主。(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墨家對學子的要求很高,想要成為墨家之人必須經過系統性的培養!對于儒家而言,你只要讀我的書,認孔子為大家共同的老師那你就是儒士。但事實上這只是面上的一個說法,實際上孔氏只認儒家核心72門徒所建立的家族。)

六國大戰持續近百年之久,第一個被趕出局的是代國。鮮卑族在燕地發展壯大,光慕容氏皇族就已有上萬人,鮮卑人已經被秦人嚴重同化。難讀,難寫,難記的鮮卑文在關內已經徹底失去了使用的人群。連慕容氏的人自己都已經不再用了。

秦皇歷764年秋,草原發生嚴重白災。這場白災已經改為半農半牧的鮮卑人而言,還尚在能夠在忍受范圍之內。可是對東部草原以北的山林野人而言就是滅頂之災了,失去了食物來源的山林野人出了山之后就開始搶鮮卑人的食物。此時還是在初秋時節,天上就開始下起了鵝毛大雪。代國為了抵御野人的入侵,緊急調集了兵馬北上。令代國朝臣沒有想到的是,本來還在互相掐架的秦齊兩國,見到代國調兵北上了,不約而同的開始了北伐。代國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攻破燕都,就此滅國。被調往關外的代國軍隊野人還沒打完呢,突然發現自己就回不去了。

秦皇歷769年,秦國攻蜀,雙方大戰于漢中,持續數年未果。771年陳軍北上逼近洛陽,秦國火速撤軍,遷都咸陽。

秦皇歷774年,秦陳兩國交戰之際,齊國沿運河南下,直撲山陰。秦陳議和,陳國的軍隊開往泗水救援。趁著中原大戰之際,蜀國發動南征,用時5年收服南蠻,建立彩云郡。

秦皇歷775年陳國沿著黃淮運河北上,攻擊徐州。徐州大戰陳國戰敗,讓出淮河一線。齊陳罷兵言和。

秦皇歷778年,蜀軍再度北伐,秦蜀再度展開大戰。779年,秦蜀戰事正酣,陳國買通南方吐司,找到一條從倮寨到江州的小路,陳國軍隊從小路突襲江州,成功進入成都平原。然后南下兩面夾擊夷陵,川蜀之地東大門失守,大量陳軍進入川蜀。次年,為了避免戰爭波及川蜀百姓,墨家巨子稱此戰已經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在成都打開大門宣布投降陳國,蜀國滅。

陳國由農民起義發展而來,雖然經過百十年的發展,但是在天文歷法、機械、金屬鍛造乃至車船制造方面仍舊全面落后于中原,陳皇陳志釗通過麾下將領的奏折,知曉墨家在蜀地依托于水流的的手工業發展規模以后,十分驚駭。他想知道江南是否也能夠支撐如此規模的手工業發展,于是詔墨家巨子進入金陵。經過一番詳談以后,陳皇在陳國建立欽天監,邀請墨家巨子執掌欽天監封國師,管理陳國一切工事,由此墨家學士開始進入陳國朝堂,不過短短三年時間,無數的水利機械開始矗立在了江南水網之中。

秦皇歷782年,陳皇在金陵城墻之上,看著不遠處一座又一座的水利機械:磨坊、織坊、煉鐵爐、龍骨水車、船場、車場。十分高興的說:「天下英才盡入吾手,離天下太平不遠矣!」

秦皇歷785年,通過墨家改造的樓船已經安裝上了投石車。同年秋,陳國再次派兵北伐和齊國大戰于淮河,齊國水軍大敗,能浮于水面的船只十不存一。打了勝仗的齊國水軍順著運河直上汴州,齊軍在天火雷的投放之下撐了一年便亡國了。北方當代孔氏族長孔糧攜帶降表、歷法南下金陵,求見陳皇于朝堂。

在朝堂之上,眾多墨家官員對這個家伙沒有一點好感,陳皇翻了翻孔氏的降表,然后丟到一旁:“凈是些狗屁不通的馬屁之言。”可以看得出來陳氏皇族對這個所謂的儒家宗主沒有什么好感可言。

隨后他又拿起那本歷書,翻看一番之后,交給了一旁伺候的小黃門。“這是孔氏所出之歷書,讓國師也看看!”

站在群臣右邊最前面的墨家巨子拿起小黃門遞過來的冊子,仔細翻看之后,然后用手一番掐算,不久之后便開口了:“不愧是歷代先輩們留下來的遺澤,果真是奇思妙想!不過用這星象算法的后人算數差了些,若是用于北方還湊合,用于南方的話怕是差了兩天!”

聽了這話的孔糧臉色一黑,墨家巨子口中所說算術不精的人正是他。卻也不敢當場發作,只能服低了個頭,恨不得把腦袋鉆到地縫里去。

“孔家如何處置國師你看著辦吧!是滅族也好,還是圈禁也罷,朕皆無異議!”陳皇說完站起來就走了。

皇帝走后,群臣皆扭頭看著墨家巨子。

“國師,要不砍了拉到,這等貨色留著何用?”一個白發蒼蒼的武將盯著孔糧的后脖梗子口中用著魯地方言悠悠說道。看得出來他小時候應該是沒少挨過餓,即使到老了體型也偏瘦,是個瘦高個,這會兒心里估計盤上的怎么給家里人報仇雪恨。

聽到這話的孔糧背后毛骨悚然,他此刻才知道自己是進了狼窩里。陳國朝堂的這些官員們現在還有許多當年是跟隨陳朝仙打天下的老臣家的子弟,朝堂上的青壯輩也多是當初跟著起義軍一塊兒南下的孺子之后。當年孔家為了搶糧搶地可沒少干缺德事兒,在父輩們的耳濡目染之下,可見他們對孔家能有什么好感?

“好歹是名士來投,豈有無罪而殺之的道理?給孔夫子封個崇文公吧!其孔氏子孫無朝廷之詔不得出曲阜城,安心鉆研學問吧,莫要出來攪動風云!”墨家巨子用最溫暖的嘴唇說出了最絕情的話。

孔糧聽了這話頓時松了口氣,能活著便好,能活著便好,活著比什么都強。

“哼,真是便宜他了!封禁榮養,衣食無憂,這待遇也不知道當初多少人求神也求不來!最好老實些,莫讓我抓住把柄!不然…”一個三朝老臣冷哼一聲,眼睛微瞇,看著孔糧的背影說道。

秦皇歷791年,陳國經過三年的大戰,先破滎陽,后下燕京,中山邯鄲傳檄而定,而后又西進晉陽,秦國投降。次年春,交州越國派人來朝,黎氏自去皇位,愿意向陳國稱臣,封越王。終于在過238年的角逐之后,九州大地再次歸于一統。

秦皇歷795年,考慮到金陵地處東南,偏安一地不利于整個帝國的治理,陳國重新遷都洛陽;與此同時,舊的運河運力過載,且深度以及通航的輻射能力有所不足。朝廷決定重修大運河,以及新修從黃河至燕京段的運河。由于考慮到國家初定,人口不足以支撐運河的修建,于是開啟了北伐清理草原,抓捕異族戰俘用來修建運河。

秦皇歷796年春,墨家改進高橋馬鞍,雙腳馬蹬,馬蹄鐵。同時魚鱗甲,明光凱,山文凱,馬鎧等鎧甲的規模性制作工藝獲得質的突破。人族歷史上第一支重裝甲騎出現,這支只有2000騎的重騎兵出現在北方草原上之后,無論是鮮卑人,還是匈奴部族,又或者是山林蠻人見到他們只有跑的份,起初還有頭鐵的人不信邪非要和他們較量一番。等看到他們那些脆的可憐的鐵器被馬刀一刀斬斷的時候,他們再也生不起了一戰之心。

秦皇歷801年,經過長達5年40萬戰俘不惜代價的挖掘,新運河的北方段通航,其南部從淮陰出發,經徐州,德州,滄州,北上燕京。然后新的燕杭大運河南方段開工,由于挖掘的人手不足,大陳再次掀起了一次東征,這一次東征三韓,抓捕山林蠻族6萬余人,三韓戰俘8萬余。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以后,草原的各部落都受不了,紛紛派遣使者趕赴洛陽表示是愿意臣服,尊陳皇為天可汗,如有需要可以幫忙抓捕勞工。

于是陳國朝廷在代國原都城建立草原都護府,用來給草原各族劃分草場,仲裁紛爭。但是草原五大部,需要各部每三年給中央朝廷上供牛5千匹、馬1萬匹、奴隸勞工1萬鐐。

秦皇歷806年,燕杭大運河南段還未竣工,大陳皇帝,天可汗陳志釗駕崩,其子陳續祥繼位登基稱帝,三年以后,大運河南段成功竣工通航。

秦皇歷812年,新皇陳續祥在北邙山狩獵之時,出現意外,掉落溶洞之中,就此駕崩。大行之前沒有留下遺詔,也不曾留下子嗣。

先皇陳志釗留下三子一女,陳王陳續福與楚王陳續祿爭位,雙方在朝廷中各有支持者。墨家巨子以督造西南鹽井為名前往蜀地自貢,國師一走,朝中局勢更加不可收拾。長公主陳靜見事不妙也帶著駙馬及孩子李存義返回汴州封地避門不出。

秦皇歷815年,朝中矛盾愈發不可收拾,雙方領封兵大戰于瀘州,朝中政斗嚴重,地方事務常年無人管束,常有流民,土匪作亂。

秦皇歷816年元月12歲的李存義在汴州花燈節時走失。誰也沒料到受市井話本的影響,他跟著土匪上了山,上山之后才發現這完全是跟話本里兩個模樣,說好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稱分金銀呢?怎么眼前的這些人跟快餓死的流民差不多?把他忽悠上山的土匪(說是土匪,其實就是一些躲災的山民)搞清楚了他的情況之后更麻爪了,讓你弄個地主老財家的傻兒子上山,好敲一些糧食物資讓大家吃個飽飯,你這走遷兒的倒是走的好,弄個王公貴族回來了。趕緊給我送回去,這要是讓人找來,九族都難保!弟兄們只是想吃口飽飯,不是想玩九族消消樂。

這個時候上了山的李存義反倒不急著回去了,回去干嘛?天天還要讀書!山寨里多好玩兒啊,天天追兔子摸掏鳥窩的。就這么著瓦剛迎來了個活祖宗,好在這個活祖宗能天天在山上摸一些東西回給大家伙解解饞。

好景不長,一年多以后,汴州封地的官兵上門剿匪了,在長公主的嚴令之下,地方官員硬著頭皮找了一年多,順著寨子里賣出去李存義的隨身物品(這一條藤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了霉)找上了門。這下寨子里的人慌了神,看著下面的官兵連床弩、投石車都帶上了。上面更是喊話讓他們把小侯爺交出來,交不出來移平山寨滅三族。

忠信堂里大家伙的眼睛都盯著李存義,仿佛要盯出個花來。“存義呀,這回你不回去怕是也不行了!你爹娘已經找上門兒了,連床弩都帶來了!”寨主程三斧(為什么叫程三斧?因為他三斧頭能砍倒一棵碗口粗的樹)皺著眉頭說道。

「我為什么叫存義?因為我存的就是個義氣,別的事我不敢說,絕對不會連累寨子里的父老鄉親!我親自去跟他們說,再讓他們送些糧食酒肉上來,光顧自己吃好的,穿好的,看看下頭父老都快啃上樹根草皮了!」14歲的李存義大家盯的臉皮通紅,拍著胸脯說道。(這個時候離陳、楚兩王大戰一年多了,朝廷的歷書都沒有更新,根本就沒人管!中原的生產只能照著去年歷書的下種,產量已經開始嚴重下滑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乾安县| 惠东县| 吴堡县| 文化| 秦安县| 霍山县| 青田县| 广昌县| 安泽县| 鄯善县| 溆浦县| 星座| 阿克苏市| 许昌市| 通化市| 定日县| 阳原县| 沾化县| 桃园县| 桦南县| 梁河县| 四川省| 千阳县| 大名县| 临颍县| 广德县| 米林县| 蛟河市| 呼伦贝尔市| 寿宁县| 通化县| 五峰| 轮台县| 亚东县| 华亭县| 射阳县| 新闻| 肇东市| 南宫市|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