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的風裹挾著砂礫拍打在長城新砌的墻磚上。扶蘇帶著三千儒生已在此駐扎月余,每日監督他們將《秦律》以標準小篆刻于磚石。這日黃昏,他照例巡視到最西段的戍堡時,發現老儒生淳于越正對著一塊磚石出神。
“博士有何發現?“扶蘇走近問道。
淳于越慌忙用袖子遮住磚面:“回公子,老朽只是在檢查刻字深淺...“
一塊碎石突然從墻縫滾落。扶蘇眼疾手快地按住松動的墻磚,卻見磚背露出半截古怪符號——像是鳥爪抓出的痕跡,卻又組成規則的幾何圖形。更奇的是,當他的手指碰到符號時,青銅劍鞘上的螭龍紋竟微微發燙。
“這是第幾塊帶符號的磚?“扶蘇壓低聲音。
老儒生顫抖著豎起三根手指:“算上這塊,東、中、西三段各現其一。老朽年輕時在齊國舊檔見過類似紋樣,傳說乃鄒衍留下的...“
突然箭矢破空聲襲來!扶蘇猛地將老人撲倒,三支弩箭深深釘入他們方才站立的位置。戍堡陰影里閃過幾道黑影,看裝束分明是隨行儒生,但手中卻握著制式秦弩。
“保護公子!“隨行侍衛拔劍格開第二輪箭雨。混亂中,扶蘇看見刺客腕間都系著朱砂染紅的麻繩——這是方士驅邪時的標記。
當最后一名刺客被制服時,那人竟咧嘴一笑:“熒惑守心,祖龍將死...“說罷咬破了齒間毒囊。扶蘇掰開他緊握的手掌,發現里面攥著半片龜甲,上面刻著的正是磚石符號的變體。
深夜軍帳中,扶蘇將三塊拓印的符號拼在一起。蒙恬舉著火把湊近,突然倒吸冷氣:“這是長城建造圖!“他手指顫抖地劃過那些線條,“但和我們正在修的走向完全不同,這些標記點都在地下...“
帳外突然傳來喧嘩。親兵押進一個滿身是血的戍卒:“稟公子,此人從三十里外的烽燧逃回,說匈奴大軍已到陰山!“那戍卒卻掙扎著掏出塊黏土板:“不...不是匈奴...是修長城的刑徒造反了!他們挖通了這些標記點...“
扶蘇接過黏土板,上面歪歪扭楚地刻著六個帶符號的方位。當他把這些符號與拓印重疊時,赫然顯現出一條貫穿整個北疆的地下通道網。最駭人的是,所有通道都指向同一個終點——驪山陵。
“調輕騎兵隨我即刻出發。“扶蘇抓起青銅劍,劍鞘上的螭龍紋此刻已燙得驚人,“蒙將軍帶主力馳援長城缺口。記住,若見到腕系紅繩者...“
他的話被突如其來的地動打斷。案上水盞劇烈晃動,遠處傳來悶雷般的轟鳴。親兵慌張沖進來:“公子!西方天際有...有火光沖天!“
眾人沖出軍帳,只見西北方向的地平線上,一道赤紅的光柱刺破夜空。在那詭異的光芒中,隱約可見無數黑影正如潮水般從地底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