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漆脈斷流
- 龜城之溝
- znmnm
- 2738字
- 2025-03-01 18:23:17
推開早已顏色早已掉光的木門,在一陣“龍吟”后,便是撲面而來的霉味。窯頂早已是強弩之末,一切都在宣告著—這座只有三代的屋子已經撐不下去了。但是隨著這一絲生氣的到來,熵變開始了倒轉,一起都將向欣欣向榮發展。
晨霧像半凝固的漆汁糊在山道上。陳硯青的登山靴碾碎露水,鞋底沾著的朱砂粉在青石板上拖出血線似的痕跡。父親留下的犀角刀別在后腰,刀柄纏著1987年的《平遙漆器廠職工守則》——泛黃的紙頁里夾著張心電圖,臨終前最后那道起伏的波紋,此刻正硌著他的尾椎骨。
七叔公的煤油燈在漆王樹殘樁旁明滅。老人獨眼里映著樹樁年輪,那些同心圓里嵌著三十七枚生銹的鐵釘,正是父親日記里寫的“鎖脈釘“。文旅局聲稱這是防治病蟲害的措施,但陳硯青認得釘帽上的“晉A“車牌沖壓痕——這是省城報廢車場流出的零件。
“九七年驚蟄那晚,你爹揣著采漆刀進山。“七叔公用燈油澆著樹樁裂縫,“黎明背回半桶金漆,十指腫得像胡蘿卜。“老人突然劇烈咳嗽,痰液里浮著金箔碎末,“那漆里摻著他的血。“
陳硯青的指尖觸到樹樁邊緣的齒痕。鏈鋸切口下藏著細密的鑿印,是父親用采漆刀刻的北斗七星——漆匠們自古用這組暗號標記頂級漆樹的方位。手機地圖顯示七星指向的位置,如今是文旅集團在建的玻璃棧道。
山風卷來柴油味。五臺挖掘機正蠶食著北坡最后一片漆樹林,GPS定位器的紅光在樹冠間詭秘地眨眼。陳硯青摸出父親的工作證,塑封夾層里的漆樹葉標本突然滲出琥珀色汁液——這是遇到同源漆樹才會發生的“淚凝“現象。
“當心漆毒!“穿防護服的工人隔著警戒線吼叫。陳硯青的登山鎬已劈開腐殖土,半截漆甕露出甕口,麻布封條上“永隆號戊寅年封“的朱砂印正在滲血。這是1998年父親封存的老漆,甕體卻布滿水泥修補的疤痕。
無人機群突然掠過樹梢,周衛國的聲音從擴音器炸響:“陳先生,根據《非遺保護條例》第38條,地下文物屬國家所有。“陳硯青攥緊甕口的手背暴起青筋,父親臨終前攥著漆刷的觸感突然在掌心復活。
甕中漆液竟未凝固,泛著父親胃癌晚期的瘀血色。陳硯青的漆刀挑起黏稠的汁液,在樹樁年輪上畫了道“漆脈符“。這是祖父那輩求雨用的秘符,此刻卻在眾目睽睽下引燃幽藍火焰。周衛國的鱷魚皮鞋急退兩步,GPS定位器突然失靈。
深夜,陳硯青在祖宅地窖發現父親的工作臺。海鷗牌相機的膠卷匣里,1997年的底片顯影出驚人畫面:周衛國正將漆樹汁注入液壓破碎錘,父親舉著《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擋在漆王樹前。照片邊緣用紅漆寫著:“漆脈即血脈。“
七叔公的煤油燈照亮墻角的漆甕陣。四十九只陶甕擺成北斗七星陣,甕體用血漆寫著天干地支。“這是你爹布的鎖龍局,“老人獨眼在黑暗中泛著水光,“用四十九甕老漆鎮著漆脈。“
暴雨突至時,陳硯青正破譯甕底的刻符。明代“卍“字符疊著大躍進時期的鋼鐵產量圖,最外層是父親用采漆刀刻的等高線圖。手機突然震動,文旅局發來《古宅修繕方案》:西墻將用碳纖維加固,紗閣戲人殘件需移交3D掃描室。
“硯青!“七叔公的破鑼嗓子撕開雨幕。東廂房地基正在塌陷,雨水沖刷出半截柏木棺材——這是父親日記里寫的“鎮脈棺“。棺內金漆繪著太岳山漆脈圖,卻用鋼筋釘著文旅集團的規劃圖。陳硯青的漆刀撬開鋼筋時,棺底突然滲出朱砂色的漆淚。
無人機夜視鏡頭里,這幕被直播到古城南大街的LED屏。游客們舉著漆器奶茶杯圍觀,特效字幕滾動播放:“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神秘儀式。“陳硯青抓起把混著漆淚的朱砂,狠狠砸向攝像頭。屏幕瞬間血霧彌漫,文旅局的投訴電話同時響起。
黎明前,陳硯青在漆王樹殘樁旁挖到父親的時間膠囊。生銹的餅干盒里裝著:半塊帶齒痕的采漆刀、1998年胃癌確診通知書、還有封用漆液寫的信:“硯青,若見此信,說明漆脈已斷。北斗第七星位埋著永隆號最后的老漆,切記要混著人血......“
山風突然卷走信紙。陳硯青追到懸崖邊,看見周衛國的挖掘機正在第七星位作業。父親埋的老漆甕被液壓錘擊碎的瞬間,山體裂縫里噴出瀝青狀黑漆,無人機群像撞上蛛網的蚊蠅紛紛墜落。
暴雨沖刷著懸崖上的黑漆瀑布。陳硯青在漆浪中看見無數張臉——祖父在夯土墻里封存的漆畫匠人、父親咳在診斷書上的血漬、還有自己在BJ修復文物時打磨過的那些枯槁面容。犀角刀突然在掌心發燙,刀柄纏著的《職工守則》正在雨中顯出新字跡:“漆匠的血脈,在漆脈斷時續。“陳硯青的指尖陷進漆甕裂縫,父親封存的漆液正從指縫間滲出。這漆竟帶著體溫,恍惚間像是攥住了父親潰爛的手掌。周衛國的皮鞋碾過滿地漆甕碎片,GPS定位器的紅光在他胸前跳成心電監護儀的波形。
“陳先生,這是地質災害預警區。“塑封文件在雨中打滑,“根據《非遺保護法實施條例》,我們要對危險文物進行搶救性遷移。“
七叔公的煤油燈突然砸向挖掘機擋風玻璃。老人獨眼里迸著血絲:“你們砍漆王樹那晚,監控錄像怎么突然黑屏三分鐘?“他扯開褪色的中山裝,胸口文著北斗七星圖——每顆星的位置都對應一株被伐的漆樹。
陳硯青的漆刀挑開甕底苔蘚,露出陰刻的《髹飾錄》殘篇。祖父用推光漆技法將明代匠人的血淚封存在甕壁:“凡漆脈斷處,當以人血續之……“暴雨突然轉成冰雹,砸在漆甕上發出編鐘般的悲鳴。
“2018年文旅局申報非遺傳承人,把你爹的名字剔除了。“七叔公從內衣袋掏出皺巴巴的申訴書,公章被血漬泡成了朱砂色,“說他用現代化學漆料,違背傳統工藝。“
陳硯青的瞳孔突然收縮。父親工作臺上那排貼著“永隆號“標簽的漆罐,在故宮實驗室檢測時顯出高分子聚合物成分。此刻看著甕中滲出的瘀血色漆液,他突然明白——那些“化學添加劑“是混著抗生素的膿血。
無人機殘骸在漆浪中沉浮。陳硯青撿起半片螺旋槳,上面沾著的黑漆正吞噬著鋁合金。這是父親日記里寫的“活漆“,遇鐵蝕鐵,見木蛀木,唯有混入人血才能馴服。1997年的采漆記錄在雨中浮現:“取漆王樹淚膠三升,十指潰膿,以血清之。“
“快撤!山體要塌!“周衛國的對講機爆出警報。陳硯青卻撲向漆脈裂縫,犀角刀劃開掌心。血珠墜入漆瀑的剎那,整座山崖發出老漆匠打磨漆器的沙沙聲。被砍伐的漆樹樁突然迸出新芽,根系穿透文旅集團的混凝土護坡。
七叔公的煤油燈映亮山壁:父親用血漆繪制的漆脈圖正在復活,金絲般的漆路纏住挖掘機履帶。周衛國驚恐地發現GPS地圖錯亂——太岳山坐標正被改寫,導航顯示他們站在1978年的漆樹林里。
“這是永隆號最后的'漆蠱'。“陳硯青將血手按在山崖,“你們每砍一株漆樹,它就把記憶刻進年輪。“漆浪裹住周衛國的鱷魚皮鞋,1997年的伐木畫面在樹脂中循環播放。
暴雨停歇時,北斗七星在漆液凝成的鏡面上重現。陳硯青在父親的時間膠囊里發現半枚帶銹的鎖脈釘,釘身用顯微鏡可見“周衛國印“的鋼戳。故宮文物鑒定報告突然在手機彈出——父親修復的萬歷漆屏風夾層,檢出與太岳山漆毒相同的重金屬成分。
七叔公的咳嗽聲撕破黎明。老人吐出的金粉在初陽下燃燒:“你爹不是病死的……“他扯開衣襟,文身處的皮膚潰爛流漆,“是那些人來討要馴漆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