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捅了馬蜂窩
- 重回1980:我的田園牧歌
- 雨夜帶刀騎士
- 2623字
- 2025-03-21 12:00:00
回去的路上就要熱鬧多了。
有了王富貴兩口子,隊伍頓時覺得龐大了不少。
李俊梅畢竟是小孩子,一個小時的路程對她來說還是有些太久了。
去的時候沒覺得,因為心里充滿了期待,但回去的時候那真是一步都不想走,非要耍賴。
李新陽沒法,就把她抱到王富貴的自行車上,他和王富貴輪流推著走。
晚上走夜路要慢很多,沒什么月亮,全靠兩只手電照明,擔心踩到水坑里,都走得很小心。
還沒到家,李俊梅就睡著了,沒辦法,下午太興奮了。
李新陽又給她抱著走,好在龐大牛一起的,后半程幾乎是龐大牛抱著的。
要到家的時候,李滿倉已經拿著手電出來在路口等著了,家里幾個孩子都還沒回來,他放心不下。
分別的時候,李新陽對陳曉玲說道:“陳老師,明早我送你還是怎么的?”
陳曉玲點頭,“我帶了行李的,你要不送我我怎么去”。
“那行吧,咱們就早點出發”。
說好了,大家就各自回家。
第二天天還沒亮李新陽就起床了,專門把陳曉玲送到了公社。
這次時間充足,李新陽陪著陳曉玲等了會兒車子才到。
上車之前陳曉玲告訴李新陽,他年后初八就要回來,讓他提前過來接她。
李新陽自然答應下來。
回到家,龐大牛已經站在院子里等他了,手里拿著自制的工具,一根樹杈加上一把銹跡斑斑的砍刀。
你這是要去和密封干一架嗎?
兩人說好了今天要去弄蜂窩,李新陽覺得還是要小心為上。
他啥都沒帶,因為還不知道蜂窩的情況,帶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蜂窩長在一個廢棄的土房子里里面,這個房子有些年頭沒人住了,沒想到在角落里還長了一個巨大的蜂窩。
蜂窩整個沿著土墻房的墻壁角落長著,呈半橢圓形,得有五十公分那么長,在他們這邊屬于比較巨型的蜂窩了。
不是馬蜂,就是常見的野蜂,這可把李新陽給高興了,這意味著有大量的蜂蜜可以用了。
他安排龐大牛去找來少量的干柴堆在蜂窩下面,上面蓋上一層濕掉的竹葉這些,不敢驚動了里面的守衛,然后用火柴點燃。
大量的煙霧升騰而起,蜜蜂開始從里面飛奔出來,在屋子里盤旋一會兒后四散逃走。
李新陽他們躲得遠遠的,這里平時就沒啥人來,也不怕有人發現,就是煙霧有點多,就怕有社員以為這里起火了。
等到蜜蜂都跑得差不多了,李新陽和龐大牛才進去查看情況。
屋子里幾乎不能視物,兩人把已經腐朽不堪的窗戶直接拆掉,情況才好了一些。
拿著龐大牛的那把銹跡斑斑的柴刀,李新陽將蜂窩刮了下來。
里面還殘留著一些蜜蜂,但李新陽并不怕,這些野蜂已經差不多暈掉了,就算有那么一兩只有攻擊意識也沒事,你都把人家拆家了,還不許蟄你兩下啊。
蜂蜜比他想象中要少一些,現在是冬天,蜜蜂處于休養狀態,都要靠之前的儲存維持,所以剩下的相對要少一些。
但看著很有食欲,這可是天然的,絕對不含任何添加劑。
李新陽直接用手掰下來巴掌大小遞給龐大牛。
龐大牛傻笑著接過去,將上面的幾只蜜蜂拍打掉,直接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
李新陽也掰下一小塊塞進嘴里,吃起來有種沙沙的甜膩感,口感很舒服,倒是沒有那么的甜,但吃上幾口也有點受不住。
兩人吃了一半,將剩下的一半用袋子裝起來,包括里面的一些蜂蛹。
這玩意兒拿回去用油炸一下,裹上白糖,隔壁小孩兒絕對饞哭,這可是高蛋白的首選。
就在這時,李新陽注意到蜂巢中一只大腹便便的蜜蜂爬了出來。
“蜂王?”李新陽一眼就認了出來,這只蜂王可不小。
李新陽覺得不能浪費了,蜂王可是好東西,這玩意兒有召喚蜂群的本領,李新陽準備帶回去。
他早就有想要養蜂的想法,這不送了一只蜂王過來。
他小心翼翼的用木棍挑起蜂王,然后用玻璃瓶給它裝起來。
他本來是要把剩下的蜂蜜分一些給龐大牛的,但大牛不要,讓李新陽帶回去給弟弟妹妹。
李新陽答應了,告訴他下次有蜂蜜的時候再給他。
拿著蜂王和蜂蜜回到家里,李新陽第一時間把蜂王安置下來。
家里的土墻本來就有了很多小孔,李新陽將計就計,用木板釘了一個蜂箱,暫時將蜂王安置在里面,然后留了一些蜂蜜在里面。
剩下的不多的蜂蜜他給李學民和李俊梅吃了。
有了蜂王就有了希望,還怕以后沒有蜂蜜吃嗎。
周素蘭在院子里淘洗著什么,李新陽走近一看,是糯米,可不少。
“媽,你哪兒來的這么多糯米?”李新陽好奇的問道,他記得最近沒買這個啊。
周素蘭笑道:“你秀芳姑給的,說是她親家給她拿的,得有十多斤,給我拿了幾斤過來,我尋思著不能占人家便宜,給了她幾斤玉米面”。
現在家里日子突然過好了,周素蘭還有些不習慣,尤其是隊上的社員現在看到她也愛打招呼了,弄得周素蘭還怪不好意思的。
就說這個李秀芳吧,雖然多少沾親帶故的,但之前也就那樣,最近一段時間走動得可頻繁了,沒事還幫著周素蘭干點活什么。
周素蘭知道人家這都是看在兒子的份上,所以趁著過兩天兒子生日,就準備做點好吃的。
李新陽的生日成了年前一家人最重要的日子,幾乎每個人都放在心上,沒別的,能名正言順的吃頓好的。
其實李新陽自己倒是沒把生日什么的看得太重,但別人不這么看,反而還很重視。
因為正好是他十九歲的生日,他們這邊有種說法,男人逢九過大生,女人逢十過大生,但其實基本都是男人過生的多。
周素蘭覺得李新陽今年這是老天爺保佑,逢兇化吉,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她信這個,所以要給李新陽好好過個生日,當是給他消災祈福,前兩天他還去山上的老君廟給李新陽求了個附身符。
“那你準備怎么吃?”李新陽也多久沒吃糯米了,問道,“做糯米飯還是打糍粑吃?”
“你想咋吃?”周素蘭笑著問道。
“打糍粑吃早飯怎么樣?”李新陽說道,“弄點黃豆面和白糖蘸著吃都可以”。
李新陽還真的是有點饞這口了,別說這輩子,上輩子他都好久沒吃過地地道道的糍粑了。
去街上買那種小攤賣的,都是摻了一些大米進去的,口感跟吃飯差不多,一點沒有糯米的口感。
在他們這里,糍粑一年到頭估計都吃不到一回,不為別的,沒有糯米。
就拿他們大隊來說,今年上半年產的糯米,李新陽他們一家人一共才分到十二斤,本來這玩意兒產量就低的可憐,出去損耗分到手上就更少了,誰舍得拿出來吃,早就拿去換其他糧食了。
家里沒那么缺糧食的,也不會拿來直接吃掉,而是做成陰米,這樣耐儲存,不容易壞,想吃的時候隨時拿出來都可以煮來吃。
陰米也別有一番風味。
但李新陽就是想吃一頓地地道道的糍粑。
雖然他有很多想吃的。
“那晌午怎么辦?”周素蘭問道,本來她是準備留著晌午吃的。
“晌午煮飯唄,早上吃了這個,晌午沒多少人吃得下米飯了”。
“那要得,早點起來做”,周素蘭干勁十足,只要說到好吃的,誰不積極,就看舍不舍得了。
節省了一輩子的周素蘭,最近也開始大方起來了。
主要是她手里也有錢存著,雖然不多,但比以前心里有底多了,在吃的上面也就舍得了。
這里得有四五斤的糯米,全部蒸出來做成糍粑得有十多個人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