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靈樞漱玉,指間回生
- 玉華真仙
- 別夏迎秋
- 4285字
- 2025-07-18 23:50:00
朝陽初升,曦光透過林間空隙,灑照在顧惟清的衣袂發髻上。
他靜靜坐于一方素凈白石上,身形似與天地融為一體,氣息綿長。
曉風輕拂衣角,顧惟清悠悠睜開眼眸,緩緩吐出一口氣息。
那氣息如一線寒流,所過之處,身前那片郁郁青草,瞬間凝上一層薄薄冰霜,晶瑩閃爍。
隨朝暉漸盛,冰霜悄然消融,化作點點露珠,無聲潤澤滿地青翠。
顧惟清長身而起,輕輕一擺衣袖,負于身后。心念微動間,腳下自生湛湛云霧,托舉著他冉冉升上高天。
最后一口蘊含濁氣的寒息吐出,他內視己身,只覺傷勢盡愈,神魂之創亦彌合如初,僅余些許微恙,已不足為慮。
再度得享乘風縱云的瀟灑快意,顧惟清眉宇間盡顯舒展之態。
身居高天,俯瞰大地,頓覺野曠天低,氣象恢宏,他神念一起,方圓十數里風水流轉、氣脈走向,纖毫畢現于心。
足下白石,正是他靜坐一夜之地,此石所在松林,踞西衛城正東三里處。
南眺北望,各見一河如練,蜿蜒護持西衛城,雙水環抱,乃聚氣藏風之基。
松林居東方震位,應春生之德。
松柏蒼翠,其性剛健長青,引朝陽紫氣,化育生機。
此刻晨光初透,林間霧靄蒸騰,清氣如溪流般西向入城,正是福德祥瑞之象。
林距城池三里,疏密得宜,既能為西衛城阻隔風煞,又成“案山”之格,收束兩河水口,令生氣盤桓不散。
經兩河潤澤,水氣滋養木氣,木氣復固土氣。而石為土精,承水木相生之惠,林、水、城三者,暗合金生水、水生木、木固土之序,是以五行協和,氣脈亨通。
雙河護城在前,松林拱衛于后,生氣蘊藉,陰陽合和,誠為天然靈脈之選!
而那方白石伏臥于風水交泰之樞,正是靈脈之眼所在!
只是這條靈脈氣機并不豐裕,經顧惟清徹夜吞吐療傷,靈機已涓滴不存,恐需數年溫養方能恢復往日靈秀。
此地距靈夏城僅五百余里,想來是某位玄府前輩悉心養護,方成如此精妙格局。
座下白石所聚靈機,當也是為往來同道備下的善緣。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今日他能能完滿之態回歸桑梓,實賴這位無名前輩的恩澤。
“來日若有機緣,定當償報?!?
此念方生,顧惟清心有所感,側首西望,只見一支車隊自遠處塵煙中緩緩行來。
他袖袍輕拂,腳下云霧倏爾消散,身形如一片風中飄葉,悄無聲息地落向下方寬闊的馳道。
......
“勞煩公子久候!”
戴勝遙遙望見那道熟悉的銀白身影,高踞駿馬,靜候于馳道旁,連忙揚鞭策馬,脫離車隊,疾馳上前。
待到近前,他勒住韁繩,抱拳施禮,語帶歉意。
顧惟清抬袖回禮,神色平和:“無妨?!?
戴勝旋即又鄭重躬身,深施一禮:“多謝公子賜法!戴某謹代諸位同袍,謝過公子再造厚恩!”
“舉手之勞,戴巡尉不必多禮?!鳖櫸┣逦⑽u頭,淡然道,“那門功法若能護得諸君幾分周全,我心愿足矣?!?
戴勝聞言,心頭震動更甚。
好一個“舉手之勞”!
關內四城奠基興建,迄今已有千年,自五百年前起,玄府修士便常駐于此,然而,卻從未有哪位上修愿為凡俗軍卒改良氣血功法。
非其不能,實不屑為耳。
在追求長生大道的修士眼中,凡俗養煉氣血之法淺薄粗陋,若教他們俯低身段,鉆研此等微末小術,徒耗心神時日,更有辱身份。
且凡俗筋骨稟賦,與修士相去天淵,縱使費心改進,所增不過些許蠻力,于修士眼中不值一哂,自然無人愿為。
念及此處,他望向顧惟清的目光,愈發崇敬。
實則,以顧惟清如今的道行修為,獨立開創一門新法尚顯不足,遑論高深吐納之術。
他授予戴征的功法,乃是借《云月還真妙解》中精妙的推衍法門,以自身根基“經天御風身法”為骨,融匯明壁軍流傳的氣血功法、斬殺克武親軍所獲法門,再輔以羽氏氣法雙修之精要,博采眾長,多方印證,最終熔于一爐而成。
功成之日,他自覺頗為滿意,曾交予幼蝶評鑒,亦得佳人含笑稱許。
不過,當時煙雨長廊下,二人相依相偎,觀花賞竹,情意綿綿,便是他拿出一篇鬼畫符,幼蝶也能笑吟吟地夸出花來。
臨行前,他也將這門功法留了一份予秦瑛,冀望明壁城軍民習之能增漲實力,暫御妖禍,以待關內援兵。
眼前原野無際,馳道筆直如弦,如青鋒出鞘,劈開蒼茫大地,直射入天邊盡頭。
道路寬逾十丈,地基以黃土反復夯筑,堅逾鐵石;兩邊厚土高砌,風雨難侵;路側松柏森森,宛如甲兵列立,肅然拱衛這條通天坦途。
此處已近靈夏腹地,并無妖患,然戴勝治軍嚴謹,仍派出三路哨騎,前出警戒。
路途尚遠,左右無事。
戴勝心知此乃良機,稍一躊躇,便厚顏開口,就那篇吐納術中的幾處關竅,向顧惟清請教。
顧惟清欣然解答,此法本是他推衍而成,正需實踐印證,剖析法理,以察有無疏漏。
修士講法,何其珍貴!
戴征還是五歲幼童時,曾被玄府道長接入府中“摸見靈石”,依稀記得那位道長須發皆白,談吐玄奧。
可惜彼時他連字都未認全,只顧盯著那飄然長須,哪里聽得懂半分玄理?
此刻良機在前,他豈肯放過?連忙屏息凝神,豎起耳朵,唯恐漏聽一字。
三人有問有答,言談間法理漸明。
顧惟清曾與克武親軍交手,知其氣血法門較三十年前大有精進,經戴勝解釋方知,此乃半靠諸城自行鉆研,半得渚揚大城傳布之功。
渚揚大城,他素有耳聞。
此城乃北地人道肇興之所,建城遠早于關內諸城,人文鼎盛,傳聞更是承陽宮上代掌門東陽子的故里。
有此淵源,能為諸城楷模,傳法源頭,倒也順理成章。
戴勝、戴征伯侄二人,得創法之人講解功法關竅,如撥云見日,許多滯澀處豁然貫通。
兩人默默運氣,依言引導,只覺氣血流轉愈發順暢,身心漸入前所未有的空明佳境。
一時之間,日暖風恬,唯有馬蹄輕踏馳道上的得得聲,以及拂面而過的春風,一派平順安然。
如此車輪滾滾,行進兩百余里,路程已然過半。
忽地,馳道前方煙塵驟起,一名哨騎飛馳如電,朝車隊狂奔疾進,馬蹄翻騰,卷起滾滾浮塵。
戴勝遙遙望見,心知必有急情,還未來得及示意,戴征已猛揮馬鞭,如箭離弦般迎了上去。
那哨騎身負重傷,見戴征逐漸靠近,緊繃的心弦一松,登時力竭,身子一歪,便從馬上直直栽落。
戴征眼疾手快,自鞍上縱身一躍,橫掠三五丈,堪堪將墜落的哨騎攬入懷中。
戴勝目睹此景,不禁眉頭大皺,向身旁的顧惟清告罪一聲,隨即催馬奔向二人。
待行至近前,只見戴征正匆忙取出藥粉,急切地敷在哨騎前胸后背的箭創上。
二人身旁泥土中,斜插著一支猶帶血跡的三棱箭鏃,冷冽刺目。
那箭鏃由精鋼鍛鑄,兩側倒鉤鋒銳,正是軍中穿甲破骨、對付妖物的利器。
然而,這支箭鏃卻比靈夏軍制式短細不少,并非偷工減料所致,亦非工藝不精,而是專為輕弓配用,其目標,分明不在妖,而在人!
戴勝面色陰沉,鼻中重重冷哼一聲。
哨騎身上的箭創處皮開肉綻,爆出龍眼大小的血洞,鮮血汨汨直淌,場面觸目驚心。
幸而戴征所用藥物,乃軍府尚藥局新近秘制,止血奇效遠超以往,藥粉剛一觸及創口,鮮血立刻止住。
戴征見此,緊繃的心弦稍稍放松,用手背抹去額上冷汗,說道:“好險!這箭傷若再偏移一寸,劃破心壁,即便仙神下凡,也難以救回。”
他從腰間行囊取出潔凈紗布,正要動手包扎,戴勝卻沉聲言道:“且慢!箭上淬了毒!血雖止住,毒若不除,仍是死路一條?!?
戴征聞言,微微一愣。
他方才仔細查看過傷口,見血色殷紅,并無異狀,不像是中了毒。
此刻聽伯父這般提醒,趕忙再次俯身檢視,血色依舊鮮紅如常。
他拾起地上那支箭鏃,湊至眼前細細分辨,箭鋒之上果然涂抹著一層微不可察的熒光,登時面色驟變!
恰在此時,那名哨騎呼吸陡然急促,口角涎水直流,渾身劇烈抽搐,眼白上翻,瞧看便要氣絕身亡。
這名哨騎與戴征乃武學同窗,出身簪纓世家荊氏。自武學卒業后,本可憑借門蔭,直入軍府,擔任錄事參軍一職,掌管文書,監察軍務,可謂前程似錦。
然而,他因與戴征性情相投,交情深厚,竟舍棄安穩前程,隨戴征一同投身游擊軍,甘受風霜之苦,時常履險蹈危。
此刻,眼見摯友同袍如此慘狀,戴征只覺心如刀絞,痛徹骨髓!
他一邊慌亂地在行囊中翻找藥瓶,一邊急聲問道:“大伯可知此是何毒?侄兒隨身攜帶著多種解藥,或許......”
“枕石眠?!贝鲃俚穆曇舯淙玷F。
戴征翻找的動作陡然停住,眼神瞬間怔愣。
枕石眠!
此毒色薄味淡,發作遲緩,可一旦毒發,其勢如烈火燎原,幾乎無藥可解!
中毒身亡者,尸身僵直如臥石而眠,故得此名!
戴征猛地將手中行囊狠狠摔在地上,緊接著“嗆啷”一聲,拔出腰間短刀,刀尖直指那支三棱箭鏃。
他目眥欲裂,咬牙切齒道:“大伯!這等傷人淬毒的箭鏃,只有克武親軍那幫豺狼才會鑄造!他們先是偷襲暗害重光營,如今竟明目張膽劫殺我靈夏哨騎!請大伯即刻下令,侄兒愿為先鋒,為袍澤報仇雪恨!”
戴勝并未回應侄兒的激憤之語,他翻身下馬,仔細端詳起哨騎的傷口。
枕石眠毒性雖烈,但需深入脾胃經絡,方能發揮最大毒性,正因如此,枕石眠極少用于戰陣。
眼前哨騎因傷口流血甚多,反倒沖散了些許毒性。
此刻他抖如篩糠,恰恰是生機未絕的征兆。
戴勝尚有一法,或能救回他半條性命,那便是用深厚內力強行催出毒血。
只是此法剛猛霸道,催逼毒血必致大量失血,即便能僥幸活命,也定會元氣大傷,落下終身殘疾。
對一個心懷壯志、前途無量的英武少年而言,這般結局,豈非生不如死?
丁驛丞那副萎靡頹唐的模樣,至今猶在眼前,戴勝又如何忍心下此重手?
戴征見伯父久未言語,心知已無他法,悲憤填膺,怒揮手中短刀,將那支三棱箭鏃砍得粉碎,隨后拄刀于地,肩頭微微聳動,無聲痛哭。
戴勝心念電轉,終是狠下決斷,暗忖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只要性命尚存,荊氏身為靈夏望族,傾盡家財,或能尋得靈丹妙藥,為家中嫡子悉心調養。
他深吸一口氣,伸出闊掌,便要按向哨騎胸前傷口,催動內力,為其逼毒。
“戴巡尉且慢?!币粋€清朗平和的聲音響起,“你這般施法,即便能救下他的性命,他后半生也將形同廢人。不如由我出手,更為穩妥些。”
戴勝聞聲轉身,只見顧惟清不知何時已下馬,緩步行至近前。
他趕忙拱手作揖:“豈敢勞動公子大駕!”
顧惟清神色淡然,平靜言道:“人命關天,無分彼此?!?
戴征一見顧惟清,如遇救星,心頭重燃希望,在他眼中,公子神通廣大,定有回天妙術!
他沒有絲毫猶豫,單膝重重跪地,聲音哽咽:“多謝公子救命之恩!戴征沒齒難忘!”
靈夏軍規森嚴,軍士輔兵非在祭奠英烈,輕易不行跪禮,戴征此舉,已是至誠至重之謝。
顧惟清行至哨騎身前,戴勝趕忙側身,讓開位置。
戴征則抬起頭,緊張地注視著。
顧惟清雙目精芒微閃,屈指連彈,精準點中哨騎身上幾處要害穴位。
哨騎劇烈抽搐的身體,立時松弛下來。
緊接著,顧惟清并指如劍,虛虛點向哨騎胸前那處傷口。
指尖似有無形氣機牽引,只見一縷薄薄血霧,裹挾著幾點微不可見的熒熒光點,自傷口緩緩飄溢而出。
就在顧惟清全神貫注,施法祛毒之際。
馳道前方,陡然傳來沉悶如雷的馬蹄聲!
那蹄聲由遠及近,起初宛如悶鼓敲擊大地,轉瞬便化作咆哮的巨浪,震得四野轟動!
未過多久,百余名重裝鐵騎仿若洶涌洪流,奔騰而至。
人馬皆披覆重甲,在日光映照下,反射出冰冷幽森的光芒。
重騎行進時步履沉重,如山岳傾軋,縱使馳道堅逾鐵石,亦在鐵蹄刻意踐踏之下,路基寸寸碎裂,泥石迸濺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