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元軍南下
- 元末:我在亂世爭天下
- 四月的枇杷
- 3596字
- 2025-02-27 00:01:00
“夜半三更,小心火燭。”
夜幕下的濠州城靜謐如水,冷風穿過街巷,卷起幾片枯葉。三五更夫打著醉醺醺的更聲,那蒼老的嗓音在寂靜中格外凄涼。
醫館后院的窗欞透著昏黃的燭光。沐英伏在書案前,一遍遍翻看著手中的兵書。
這是他今日整理藥房時,在一堆發黃的醫書后面發現的。趙郎中說這是前些時日收留的一個老兵留下的,那老兵原是隨軍大夫,帶傷來投,在醫館養了半個月才走,后來也戰死沙場了。
翻看著兵書,雖然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不清,但那些行軍布陣、攻城守城的記載依然清晰可見。燭光搖曳,映著沐英那張蒼白卻堅毅的小臉。
這是元軍南下消息傳來的第七天。回想這些天來的變化,恍如隔世。
醫館的藥材氣味依舊濃郁,街道的布局依舊如常,可一切又都變得那么陌生。
七日前,那個平靜的早晨被打破了。幾個衣衫襤褸的難民跌跌撞撞闖入城北的難民營,他們連水都顧不上喝,就開始訴說元軍南下的消息。
“我親眼看見的,至少五千鐵騎,黑壓壓的一片。”一個須發半白的老漢癱坐在地上,聲音發顫,“他們踏過的地方,連那些枯死的莊稼都給碾碎了!”
恐懼很快就感染了周圍的人群。不消半日,元軍即將來犯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濠州城。
茶館里、街角處,到處都是議論的聲音。
有人說元軍動輒數萬人馬,專揀夜里偷襲,所過之處雞犬不留,為了行軍迅速,不帶糧草,全靠搶掠度日。就連棺材板都要摳出來燒火煮飯。
夕陽西下時,城門提前關閉。往日里要到戌時才關的城門,這天申時就落下了木閘。
不少想逃入城中的難民被攔在了城外,他們扒著城門痛哭流涕,那哭聲直到半夜還在回蕩。
“沐英,后面藥倉還有多少藥?”
“趙爺爺,不多了,安神的方子所剩無幾……”
次日清晨,天還沒亮,街上就熱鬧起來。沐英剛推開醫館的門,就聽見外面一陣嘈雜。原本冷清的米行和糧鋪前排起了長隊,街上到處都是焦急的身影。
“掌柜的,給我來一石米!”
“我要兩石!錢不是問題!”
“這是要打仗了,多少錢都得買啊!”
東市口的王家米行外,人群已經堵得水泄不通。店家兩個伙計站在柜臺上,揮著手臂聲嘶力竭地喊著:“都別擠!一個一個來!后面的都排好隊!不老實的我讓紅巾軍給你們扔出城!”
可沒人聽。人群像潮水一樣往前涌,柜臺都快被擠垮了。有人趁亂把銀子往柜臺上一扔,搶了米袋就跑。也有人順著窗戶翻進店里,抱著米袋就往外沖。
天還沒黑,街坊們就傳開了,說是米價已經漲了五成,救災的米也所剩無幾。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擠破頭地要買。沐英去城西采買藥材,路過一家糧鋪時,就看見兩個人為了一袋米扭打起來。
“你搶什么搶!我先看上的!”
“放屁奶奶的羅圈屁!是我先付的錢!”
沒一會,兩人就扭打在一起,米袋摔在地上裂開,白花花的米粒撒了一地。
直到巡城的軍士過來,這場鬧劇才算結束。可那些撒在地上的米,卻讓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
再隔一日,米價再漲一倍。幾家大的糧鋪干脆關門不做買賣,說是要等行情穩定。
可誰都知道,他們是在捂糧。沐英路過一家糧鋪,透過半掩的門縫,看見幾個伙計正在搬運米袋入庫。
店家的私語飄了出來:“傻子才現在賣呢,等打起仗來,這價格還不翻幾番?只要郭大帥不來,誰來都沒用。”
“就是,現在賣了,豈不是虧大了。再等等,說不定能賣出十倍的價錢,我聽說郭大帥準備出征,這會沒空管咱們。”
趙郎中聽了沐英的話,直搖頭:“這些人啊,真是在火上澆油,遲早要出事。”
天黑天亮,更壞的消息傳進城。說是元軍已經攻陷了北面的幾個州縣,百姓死的死,逃的逃,還專殺幼童,就怕他們長大了報仇。
這些消息傳開后,城里的氣氛頓時變了。
清晨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收拾行李準備逃命的人。醫館對面的張屠戶一家天沒亮就開始搬家,那婆娘抱著三歲的兒子,一邊往牛車上搬東西,一邊抹眼淚。
“咱們這就走吧,趁現在還能走。”張屠戶背著個大包袱,聲音里滿是悲涼,“等打起來,想逃都逃不掉。”
他們家的牛車吱吱呀呀地駛出胡同時,隔壁的李婆婆探出頭來,嘆了口氣:“又一家,唉,城外的流民也都跑了。”
但更多的人選擇留下,郭大帥為了安撫民心,把倉庫徹底放開,城里的存糧足夠支撐三個月。
而且濠州城高墻厚,就是元軍來了,也一時打不下來。況且這個時節,山東一帶鬧瘟疫,往那邊逃,未必比留下強。
城里格外冷清。街上只剩下零星幾個行人,大家都躲在家里,仿佛這樣就能躲過即將到來的災難。
翌日,整個濠州城頓時緊張了起來,郭大帥下令加強城防。
四個城門只開兩個,進出城都要盤查。城墻上多了許多軍士,不時有人來回巡視。那些原本松松垮垮的守衛,如今都繃緊了神經。
沐安一大早就去打探消息,回來時說城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
想逃的,要進城的,烏泱泱的全是人,軍士們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
“現在城門口查得嚴,連草棍子都不讓帶進來,有人想帶把鋤頭進城,士兵們不讓,就起了爭執,那人差點沒被打死。”
夜幕降臨時,一隊隊士兵開始在街上巡邏。靴子踏在石板上的聲音,整齊劃一。軍營里不時傳來操練的喊殺聲,那聲音震得人心發慌。
沐英站在醫館門口,望著遠處的軍營,火把的光映紅了半邊天。
就這么到了第六天,一切都變了。
天剛蒙蒙亮,梆子聲就響徹街頭。郭大帥下令,城里實行宵禁,天黑前必須回家,違者重責。
街面上頓時冷清下來,往日里熙熙攘攘的集市,只零星開著幾家店鋪。
醫館里倒是格外熱鬧,不是看病的,都是來買藥的。有人說萬一打起仗來,醫館肯定得關門,所以趁早把藥備上。趙郎中坐在診桌前,一邊開方子一邊嘆氣。
“這些日子,光是養心安神的藥材,就用了平時一個月的量。”他捋著胡子說,“可這藥吃了也沒用,該慌的還是要慌。”
“或許是圖個慰藉,有總比沒有好。”沐英揉著酸痛的手腕,抄了一天的方子,這會手腕疼的緊。
“這些人,還沒你個小孩子看的通透。”趙郎中也揉了揉手腕,“若是到了危急時刻,你帶著你弟弟妹妹們跑吧。”
“啊?”沐英一愣。
“我年紀大了,早些年就在四處流浪,如今能有個這么個地方,也還不錯。”趙郎中環視了一圈醫館,眼底充滿不舍,“你想聽故事么?”
“趙爺爺請說。”沐英一伸手。
“這醫館,是這濠州城最大的宅子了,僅比縣衙要小。”
“當時郭大帥來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為他就是個山匪,打跑了元兵,然后就要壓榨百姓,可是他沒這么做。”
“后來啊,濠州城接納流民的事情就被傳了出去,當時整個濠州城,就城東一間藥材鋪子,原來醫術厲害的那些人,全跑了。”
“郭大帥就站在高臺上,大喝‘誰會醫術,日后給流民和百姓看病,不要錢的那種。’”
“當時我也不知為何,借著會把把脈,就站了出來,然后這醫館就成了我的。”
“你整理的那些醫書藥書,好多都是郭大帥收集來的,城里也沒其他郎中,就便宜我了,若不是他,現在我恐怕也還是個難民。”
入夜時分,街上靜悄悄的,只有巡邏的腳步聲。沐英在后院整理藥材時,忽聽外面傳來撕心裂肺的哭聲。
城西的周婆子得知兒子被征去當兵,正跪在街上嚎啕大哭:“他爹就是死在戰場上的,這是要我們孤兒寡母的命啊!”
凄厲的哭聲驚動了四鄰,所有人都默默關上了門。哭聲在空蕩蕩的街道上回蕩,久久不息。
第七天,也就是今天,城里徹底亂了。
天剛亮,就傳來消息說城南的一家糧鋪被搶了。據說是有人散布謠言,說城里的糧食不夠吃了,這一下捅了馬蜂窩。
郭大帥親自出面才平息了騷亂。
可人心已經亂了,街坊們私下議論紛紛,都說大帥要帶兵出城迎戰。
入夜時分,趙郎中正準備睡的時候,不知怎么想的,突然起身,走到側廂房。
油燈還亮著,輕輕敲了敲,片刻功夫,門被輕輕拉開。
“趙爺爺,這么晚了,還有什么事么?”沐英探頭問道。
“這么晚了,還沒睡?”趙郎中輕聲問道。
沐英搖了搖頭:“睡不著,外面風大,趙爺爺進來坐吧。”
走進屋里,才發現沐依依和沐安已經睡熟了過去,靠窗的桌上油燈還點亮著,上面鋪著一張紙。
“你這是?”趙郎中走上前查看,才發現是一些作戰建議,不過這些打仗的東西,他也不懂。
“昨日來醫館的李二哥跟我聊了一會現在的局勢,我在想,如果是我在戰場上,該怎么辦,胡亂弄出來的東西。”沐英撓著頭,有些不好意思。
“你日后想參軍?”趙郎中又問道。
“有這么個想法。”沐英眼神突然變得堅毅了起來,“如今亂世,學醫救得了人,但是救不了這天下。”
正說著,傳來戰鼓聲響,號角齊鳴,鐵蹄踏過青石板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色中格外清晰。
爺倆走到側門邊,探出腦袋,只見一隊士兵整整齊齊的從大道上行進著。
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聲嘆息:“老天保佑,但愿能贏......”
“加油!”沐英看到熟人,突然大喊出聲,“李二哥,趙大哥,活著回來!”
行進的隊伍一滯了,紛紛看了過來,這段時間,沐英在醫館,這群將士們多少都混了個臉熟,紛紛笑出聲。
“沐小哥,等著我們回來,帶你去軍營吃燒雞!”
“沐小哥,好好學醫,哥哥我若是傷了,你得來救我啊……”
“哈哈哈……”
說著笑著,隊伍漸漸走遠,烏云裂開了一道口子,皎潔的月光灑了下來,鋪滿了整個院子。
“我觀你是個有天賦的,本來我這也沒子嗣,一身本領還想著傳授給你的。”趙郎中站在月光下,幽幽的嘆了口氣。
“趙爺爺,其實,小妹比我更有天賦,這些時日,她都學會了把脈,我還不會,只是她如今還不識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