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腎的生理功能

“腎”是中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指腎的實質臟器功能,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體一些大系統的某些生理功能及其相關的病理變化,所以古人認為腎為五臟之本。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靠腎之精氣所化生的腎陰、腎陽來完成。腎陰對人體各臟腑組織起著濡潤、滋養的作用,為人體陰液的根本,故又稱為元陰或真陰;腎陽對人體各臟腑組織起著溫煦和推動的作用,為人體陽氣之根本,故又稱為元陽或真陽。腎陰和腎陽在人體內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一種對立的動態平衡,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所以,機體的這一陰陽對立統一關系,一旦由于某種因素遭到破壞時,體內便產生陰陽偏盛、偏衰的病理狀態,臨床上就會出現腎陰虛、腎陽虛或陰陽兩虛等一系列證候。“腎”主要有以下生理功能。

一、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

人的生殖、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均與腎臟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人從幼年開始,由于腎的精氣逐漸充盛,便產生了更換乳齒等生理變化,發育到了青春期,由于腎中精氣進一步旺盛,體內便產生了“天癸”。在它的作用下,男子就能產生精子,并能排精而可以育子;女性就能出現月經周期,并能排卵而可以妊娠。“天癸”的產生,標志著男女性功能發育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青壯年時期,是腎的精氣最旺盛階段,也是生殖功能最強盛的時期。進入老年,腎中精氣逐漸衰減,性功能和生殖能力也隨之減退,進而喪失,形體逐漸衰老。這種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過程,從年齡上講,男女是有一些差異的,一般女子較男子發育成熟稍早,但衰老也較早。?黃帝內經?對人體的這種生理規律和腎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精辟的論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由此可見,性功能的成熟和衰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乃是腎精和腎氣由盛而衰的結果。說明腎精和腎氣是代表人體內促進生長和發育的具體物質。而“天癸”則是直接與性功能和生殖功能的成熟有密切關系的一種“性激素”物質。

二、腎主水,調節人體水液代謝

腎主水,是指腎臟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腎的這一功能,主要是靠腎中陽氣的作用來實現。人體水液代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從飲食物中所化生的津液(指人體正常水液),輸送到全身,以發揮補充血液容量和滋潤五臟六腑、組織器官的作用;二是把各臟腑組織利用后多余的水分(包括機體的代謝產物),變為汗液和尿液排出體外。這兩個方面的作用,都必須在腎陽所產生的“氣化”功能作用下才能完成。

腎中陽氣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主要方式是“升清降濁”。進入人體的水液,通過胃的受納,脾的運化,肺的宣降,三焦的通調,腎的氣化,使清者上升于肺,輸布于全身,以滋養臟腑、組織和器官,這個過程稱為“升清”;機體利用后的廢物再經過肺的肅降,下注而歸于腎,再經過腎的氣化,使濁中之清者升騰回流而發揮其營養作用,其濁中之濁者下注膀胱而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稱為“降濁”。如此循環,以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動態平衡。?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液并行。”正是古人對人體水液代謝的精辟論述。

人體水液代謝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是由多臟腑相互協調配合而進行的,除肺、脾、腎、三焦、胃、腸、膀胱外,與肝氣的疏泄、心氣的推動也有一定的關系,但其中以肺、脾、腎三臟關系最大。三臟之中又以腎的作用更為重要,因為腎中的陽氣具有氣化作用,它能升清降濁,以調節體內水液的輸布和排泄。同時腎中陽氣為一身陽氣之根,脾的運化、肺的宣降、三焦的通調、膀胱的開合,無不依賴腎中陽氣的作用,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所以,腎在維持人體水液代謝方面起著主導作用。

三、腎主骨、生髓、充腦、化血

人體骨、骨髓和腦的生成和功能,都與腎有密切的關系。骨的生成有賴于腎之精氣的濡養。?素問?宣明五氣?云:“腎主骨。”?素問?六節藏象論?也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說明腎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的功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說明腎有促使骨髓生長的功能。骨中有髓,髓上通于腦,腦為髓的匯聚之處。故?靈樞?海論?曰:“腦為髓之海。”說明髓和腦都是由腎之精氣所充養。因此,腎精充足,骨髓則生化有源,骨骼得髓之滋養,則堅韌有力,耐久立,耐勞作。髓足腦海充盈,人則聰敏而多智慧,思維敏捷,正如?靈樞?海論?所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素問?靈蘭秘典論?也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說明人的精力充沛和聰敏智慧,均與腎臟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

血液的生成,也與腎的功能密切相關。腎中所藏的陰精是生髓、化血的物質基礎。?病機沙篆?云:“血之源在于腎。”說明精與血是相互資生的,精足則血旺。同時,在腎精化生血液的過程中,腎之陽氣的溫煦與推動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腎精不足,可以導致血虛,腎陽虛衰也能造成血虛。

四、腎主納氣,攝納肺氣

腎主納氣是指腎有攝納肺氣以助呼吸之功能。人體的呼吸功能雖為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下納于腎,才能保持呼吸均勻,氣道通暢,故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和“肺主呼氣,腎主納氣”之理論。說明人體的呼吸功能是由肺腎兩臟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見,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腎的“納氣”作用協助,才能形成呼吸的出入升降運動。當腎中陽氣充足,肺得其溫養才能氣道通暢,呼吸勻調,氣體出納正常。若腎中陽氣不足,攝納無權,氣便不能歸原而上浮,就會出現呼多吸少、動則氣喘、呼吸困難等癥。肺主呼氣,腎主納氣的這一生理功能,中醫多以“金生水”的五行相生來解釋,筆者將其稱為“肺腎相關”理論,其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國內有不少報道,對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支氣管哮喘,采取“發作時治肺,緩解時治腎”的原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特別是可顯著提高遠期療效,患者的復發率明顯下降。這一事實說明“腎主納氣”是構成人體呼吸生理的重要一環。

五、腎開竅于耳

耳是聽覺器官,聽覺功能主要依賴腎中精氣的充養,聽覺功能的靈敏與失聰,與腎臟精氣的盛衰有密切聯系。腎“在竅為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靈樞?脈度?亦云:“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王清任?醫林改錯?解釋說:“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于腦。”這說明,腎中精氣充盈,腦海得養,聽覺才能靈敏。如果腎中精氣虛衰,腦海失養,耳失其養,則聽力減退,出現耳鳴、耳聾等癥。老年人由于腎中精氣的自然虛衰,而多見聽力減退,故有“腎開竅于耳”之說。所以,在臨床上,常常把耳的聽覺變化作為推斷腎之精氣盛衰的一項指標。

六、濡養溫煦臟腑

中醫學認為,腎中精氣能化生腎陰和腎陽。腎陰能濡養人體各臟腑之陰,腎陽能溫煦各臟腑之陽。因為腎陰有促進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功能,津與血有滋養和濡養臟腑組織的作用。所以,腎陰有滋潤和濡養之功。如果人體腎陰不足,可表現出口干眼干、咽干舌燥、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癟瘦、少津、脈細數等陰虛證候。腎陽有促進氣的產生、運動和氣化功能。人體的生理活動旺盛,產生的熱量就增加,溫煦功能便會加強,故腎陽有溫煦和促進各臟腑功能之功。如果人體腎陽不足,全身新陳代謝就會降低,各臟腑、組織及官竅的生理功能便會減弱,因而表現為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舌淡胖大、苔白厚、脈無力或沉遲,亦可表現為水腫、精神萎靡等陽虛的證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贵州省| 鲜城| 乡宁县| 迁西县| 喀什市| 南漳县| 孟津县| 舟曲县| 察哈| 平陆县| 内乡县| 建德市| 辽源市| 尼勒克县| 祁东县| 新兴县| 都安| 宁德市| 汾西县| 定南县| 南川市| 策勒县| 保山市| 安塞县| 科技| 江阴市| 鹰潭市| 尼勒克县| 盘锦市| 永春县| 中阳县| 湄潭县| 古浪县| 肇州县| 和平县| 天全县| 汕尾市| 平昌县| 修武县|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