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古代中醫傳承概要

中醫師承教育有幾千年的歷史,一直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歷代中醫名家的臨床經驗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繼承者跟師實踐,通過口傳心授,反復揣摩,逐步領會,掌握真諦。中醫傳承雖歷經時代更迭,但至今仍是中醫傳承的主要方式之一,現將中醫傳承歷史進行簡要梳理。

一、中醫傳承流派概述

春秋戰國時期,《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后世醫家在《內經》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加以闡發,逐步發展并形成了不同的學術流派。漢代已有師承授受。例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師承于長桑君,子陽、子豹等人為扁鵲弟子,太倉公淳于意學醫于公乘陽慶與公孫光,其弟子中有宋邑、高期、王禹、馮信、杜信、唐安等名醫。

漢代醫家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從晉唐至宋元明清,傷寒學派是中醫學的重要學派。直至今日,傷寒學派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仍然指導著現代臨床。由于時代變更,宋金元時期又逐步發展形成了更多學術流派。劉完素在研究《素問》《傷寒論》的基礎上,創立了火熱論,成為寒涼派的代表。張元素創立臟腑病機學說,形成易水學派。李杲繼承發展了張元素之學,獨重后天脾胃,創立脾胃論,成為補土派。張從正私淑河間之學,成立攻邪一派。劉完素的三傳弟子朱丹溪,其學術受劉完素“火熱論”的影響,在李杲內傷觀點基礎上,提出陽有余、陰不足,開滋陰先河,形成丹溪學派。到明代,薛己、張介賓、趙獻可、孫一奎、李中梓諸家及其門人,形成了溫補派。明末瘟疫流行,吳又可、葉天士、吳瑭開展溫病瘟疫的研究,形成了溫病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丹溪學派、攻邪學派、溫補學派、傷寒學派、溫病學派這些醫學流派是中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脈絡。

除了以上醫學流派,我國部分地區,以其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及歷史文化特點為基礎,形成了具有獨特學術思想、診斷辨證、治療方法、用藥特點的醫學流派,并不斷傳承與發展。我國以地域性特色為代表的流派有安徽新安醫派、江蘇孟河醫派、廣東嶺南醫派等。

二、中醫古代傳承的主要形式

家族前輩晚輩相傳是中國古代技藝長存的主要方式。技藝走出家庭,又形成類家庭結構的師徒傳承方式。以傳習某種技藝為紐帶而組成的師徒傳承,成為中醫等文化技藝門類傳承發展的普遍形式。

(一)師徒關系

師徒之間由“父子相承”逐漸形成了一種與契約、血緣、地域等密切相關的傳統師徒關系。古代的師徒雖然無血緣聯系,但素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中華文化傳統,師父不僅是傳授技藝的老師,也是徒弟以父侍奉的尊長,在這種無血緣但親近而信任的師徒關系基礎上,古代各行各業的技藝方能通過師徒親授傳承和發展。

(二)師承形式
1.親炙

師承即師徒之間進行傳授學習的方法,是我國古代傳授醫學知識的主要形式,對中醫學的延續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韓愈所說“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承的基本過程為師父要求弟子,誦記大量中醫經典,培養深厚的中醫理論根基。同時由師父言傳身教,教授心得,把自己積累的臨證經驗傳授給弟子,弟子就能夠在無須花費大量時間摸索的情況下,很快繼承師父的診療技術。師父獨特的學術思想和經驗經過幾代甚至十幾代弟子的繼承與創新不斷成熟完善,這是中醫眾多學派形成的重要方式。徒弟往往自幼年就跟隨師父學習。例如葉天士是清代杰出醫學家,名桂,號香巖,江蘇蘇州人。少承家學,日習儒經,夜習岐黃。十四歲其父亡故,他繼續拜父親的門生朱君為師。他毫不自滿,孜孜不倦,之后十年內拜師17位,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故后人稱其“師門深廣”。他所創立的溫病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綱領,為溫病學說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著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葉天士還培養了不少濟世救人的名醫。史稱“大江南北,言醫者轍以桂為宗,百余年來,私淑者眾”。

但師徒傳承模式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名師教育方法各異,標準不一,內容有別,難以形成規模化培養,因而培養弟子的數目較少且周期較長。

2.私淑

私淑是一種自學與師承相結合的方法,是指對某一名醫的學術思想特別欽佩,因各種原因而又不能受其親炙,于是將其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著作作為自己刻苦鉆研的內容,加以繼承并不斷發揚。汪機、虞摶均私淑于朱丹溪,盡得其傳;張從正私淑劉完素創攻邪派,與劉完素齊名,成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對豐富中醫理論創新貢獻頗大。吳鞠通私淑葉天士成為一代溫病大家,著有《溫病條辨》,其198方中有100余首受到葉天士醫案和其學術思想的啟發。

3.家傳

傳統中醫以在家族之內傳授為主。家傳的教育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耳濡目染,根基牢固。從小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及早接受中醫學入門知識,基礎扎實。

(2)毫無保留,盡得真傳。家族內長輩心甘情愿、毫無保留地將醫術、秘方傳授給子代,并希望能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但家傳教育由于具有獨立性、系統性,根深蒂固,易存在門戶之見,不易接受其他醫家、學派的學術思想,從而導致知識結構或認識水平的局限。家傳由于規模較小,也易造成一些驗方秘術的失傳。

(三)師承內容

歷代醫家擇徒注重德、才、智,拜師講究學識圓滿、有驗于己、師有專長。中醫擇徒歷來以“人品端方,心術純正”(《醫學源流論》)為其首要條件,若不得其人,則不宜傳授。在師徒制中,師父看重學藝弟子的禮儀和德行。徒弟失禮或是失德,就會受到師父的嚴厲處罰教育,甚至被逐出師門。古代職業教育中,徒弟在學到技藝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由古至今,道術傳承一直是中醫傳承的主要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塘沽区| 大关县| 北京市| 渝中区| 河间市| 当雄县| 宿迁市| 剑河县| 高青县| 香港 | 绩溪县| 兴城市| 格尔木市| 明溪县| 仁寿县| 高碑店市| 湘乡市| 宜宾县| 中宁县| 宁国市| 米脂县| 房产| 蚌埠市| 商河县| 蓬莱市| 隆安县| 庆城县| 阿瓦提县| 寿阳县| 古交市| 称多县| 九龙城区| 崇阳县| 义马市| 旌德县| 酒泉市| 济阳县| 景谷| 甘谷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