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全家希望張允修
- 大明:伴讀萬歷,我爹張居正!
- 不早八的方糖
- 2632字
- 2025-02-21 08:33:57
“荒唐!”
張居正板起臉來,頓時面若寒霜地說道。
“你懂什么朝政?”
幼子,張居正可太了解了。
自小便不學無術(shù)。
張居正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從前為了管教他,張居正干脆讓他做了小皇帝萬歷的伴讀。
本想著共同教導二人。
可沒想到,張允修竟然帶著小皇帝抓雞弄狗,游水騎馬,沆瀣一氣。
這在張居正看來,無疑是毀了他對皇帝的傳統(tǒng)儒教!
若不是張居正及時讓張允修回家,幼子都快跟小皇帝拜把子了。
如今......張居正越發(fā)后悔對于幼子的疏于管教。
卻又聽幼子頂嘴。
“老爹沒問,又怎知我不懂朝政?”
張允修倒也不蹙,頂著張居正嚴厲的目光。
“爹爹未了解實情,怎么就妄加論斷?實在糊涂!不先聽聽兒子的分析,如何知道兒子荒唐?”
聽到張允修的話語,大哥張敬修差點嚇尿了,連忙擺手說道。
“慎言,慎言,五弟不可對父親如此說話。”
全家上下,張居正從來說一不二,哪有人敢這樣頂撞于他?
不要說家里,就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沒人敢指著張居正的鼻子罵。
“好一個未了解實情!”
張居正氣惱了,這回他真的動怒了。
天地君親師自古綱常倫理。
幼子頂撞長輩,滿嘴胡謅,已經(jīng)觸及了他的逆鱗。
張居正冷哼。
“好好好,我倒要聽聽你有什么理解,若是說不好,家法伺候!”
撲通!
大哥張敬修先跪了下來。
“父親大人!允修他尚且年幼!可萬萬不能受家法啊!”
張家家法:頂撞長輩者,掌嘴五十。
就張允修這小白臉,能直接抽爛。
張允修不怕,用腦袋里面剛剛獲取到的知識,目光炯炯地說道。
“清丈法的施行,并非什么難以分析的事情,我記得爹爹你曾經(jīng)有言,‘圣人不能違時,政敝易變,與時弛張,亦各務在宜民而已。’
不正是說,制度應該隨著時代發(fā)展,實事求是,最為關鍵的是讓百姓信服么?”
“一派......”
張居正后面兩個字還沒出來呢,卻愣在當場,將字活活吞回去。
他訝異地看著小子,不由得有些奇怪。
自己的確說過這話,可那是朝堂疏奏中,這小子是如何知道的?
隨后,張居正將目光投向了張敬修,心中有了猜測。
自己時常給幾個大兒子看朝廷疏奏,許是他們告知張允修的。
可就算是如此,也是難得了......
張居正凝神,看向幼子的眼神有些不同了,嘴上卻還是冷笑。
“不過是拾人牙慧,你可有自己之體悟?”
“老爹且聽好。”
張允修一臉自信,他腦袋里面的數(shù)據(jù)庫,比張居正的藏書還多!
這些問題還不是簡簡單單?
他繼續(xù)說道:“自隆慶開關以來,白銀流入,商業(yè)繁榮,此乃改革之契機也,清丈法與考成法相輔相成,共同推行才能取得成效......故而清丈法的施行必然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張居正瞇起眼睛略有所思。
可大哥張敬修少了些眼力見,還覺著老爹要懲罰小弟。
“父親大人......”
“你閉嘴。”
張居正瞪了一眼長子,可看向幼子張允修,卻越發(fā)溫柔。“你繼續(xù)。”
張允修有些同情地看了一眼大哥。
隨后繼續(xù)分析道。
“孩兒認為,一項政策,有人極力稱他便利,有人極力說他不便利,也有人說他利弊參半。
不論是清丈法還是一條鞭法,都要有一項準則。
那便是要依靠人才來推行,法令貴在適宜百姓,那一種極端情況去反對另外一種情況,這都不是通達的觀念。
所以,適宜的地方便著力采用,不適宜的地方,便不必強求。
一切無非實事求是罷!”
張允修目光炯炯,對視上自己的便宜老爹,一點也不蹙。
實際上,這番言論不是他原創(chuàng)。
乃是他翻譯自便宜老爹,其在后來朝堂上對于“一條鞭”法的奏對,摻雜了一些改編。
抄張居正自己未來的話,他會不認可么?
果然,在聽完這段話,張居正鼻子翕動了一下,看向幼子的眼神越發(fā)驚異,似乎都要放出光來。
有一種,屎里淘金的感覺……
如此順暢的回答,深刻分析的道理,真的是那個不學無術(shù)的小兒子么?
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他們一個進士一個榜眼一個狀元。
可從來沒有小子這般的真知灼見!
最關鍵的是,這種混不吝的氣度!
一時間,張居正內(nèi)心大喜。
越看張允修,越像是從前的自己!
此子類我!
張居正從前可是有“神童”的名號。
幼子雖已有十四,可也能將將比得上自己兒時風采了!
心中波濤洶涌,可張居正面上還是巋然不動,低垂眼眸打量張允修說道。
“你是從哪里看來這些的?”
張允修如實回答:“從史書上看來的。”
不過是《明實錄》《萬歷野獲篇》罷了......
“不錯。”
張居正洞察人心,看出幼子沒有撒謊,這才贊賞。
“史者,國之鏡鑒,世之脈絡也。你能夠從史書里頭看出些道理,針砭時弊,為父很是欣慰。”
隨后,他將目光投向了長子。
“你該學學你五弟,繼續(xù)努力才是。”
跪在地上的張敬修:“???”
怎么回事?今天不是來說“逆子”五弟的荒唐事跡么?
被教訓的人,怎么變成了自己!
長子張敬修腦袋很亂,心也很亂,有點不能接受這樣的變故。
張居正多看了幾眼幼子。
多了幾個評價,聰慧,年幼,桀驁不馴。
這是一個璞玉,看來張家今后的未來,或許要放在他身上?
只不過,新政還有自己,真的能夠撐到幼子成長起來么?
還有皇帝那邊......
想到這里,張居正心中又愁緒萬千。
他沒了說話的心思,嘆了一口氣:“我乏了,你們先行退下吧。”
“得嘞!”張允修如蒙大赦一般,上前要將老哥扶起來。
見他得意忘形,張居正又瞪了一眼幼子說道:“你也別高興太早,那些荒唐也非小事,今天有你大哥為你擔著,念你初犯便算了,今后再犯罪加一等!”
張允修也懶得給老爹解釋,只等成事之后,讓他驚掉下巴。
可面上還是要敷衍一下,拱手說道。
“老爹請放心!”
嘴上答應了,跟腦子沒關系。
張居正看到幼子桀驁不馴的樣子,又有些頭疼,揉了揉眉心說道。
“去吧去吧,你下去好好讀書,莫要搞些亂七八糟的,明年便又是鄉(xiāng)試,早點考上,才能早點為家里分憂。”
無論張居正說什么,張允修面上都是點頭,可心中卻不以為意。
他嚴世蕃身為首輔兒子,從未參加過科舉,也能夠官拜工部右侍郎。
這大明“舉重冠軍”,他嚴世蕃當?shù)茫覐堅市揠y道當不得嗎?
最關鍵的是,我跟小皇帝萬歷熟啊~
一番教訓之后,張居正便打發(fā)二人離開了。
可走到一半,張允修想起什么似的回頭。
“又有什么事情?”張居正無奈。
張允修想了想說道:“有件事情,不知該不該問爹爹。”
“問吧。”張居正閉目養(yǎng)神,已經(jīng)累了。
“就是......”張允修遲疑了一會兒。“父親的身體可還好?”
“尚可。”張居正皺起眉頭。“你問這個做什么?”
張允修難以啟齒的模樣,終于是咬咬牙說道。
“聽聞父親有腸澼之癥狀,并且因此而深受困擾。”
“???”
一旁的大哥張敬修差點摔了一跤。
這腸澼之癥,便是痔瘡。
歷史上,張居正的就是死在請“名醫(yī)”治療痔瘡,所引發(fā)出的并發(fā)癥。
古代醫(yī)療水平差,張允修害怕老爹又去找什么“名醫(yī)”噶痔瘡,提前撒手人寰。
那他的大計,可就徹底泡湯了。
可張居正顯然不理解兒子的良苦用心,臉上笑容一點點的消失,頓時變成了酒紅色,羞惱說道。
“無禮!你們倆給我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