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爺在上,茅山第四十五代弟子林九,今日收下余平為徒,特此稟明祖師。”
義莊后院供奉祖師爺的祠堂里,九叔頭戴陰陽冠,身穿杏黃色道袍,手里拿著三根長香,對著祖師爺的金身行禮。
這是茅山弟子收徒時必要的流程,雖然沒有受箓,但同樣是要稟明祖師爺的。
茅山派祖師爺一級的人物多是在法術尚未式微的時代出世的高人,神通廣大,而且多在地府任職,在茅山弟子收徒時常常會借助茅山弟子供奉的香火,顯化部分神通,探查一番弟子的根骨,根骨優異者常常便可直接被授箓,成為正式的茅山弟子,而不是茅山弟子某某某的弟子。
而資質不夠優異的,若是刻苦興許能早日出師,若是不刻苦,只能在師父將死之時傳承法統,才能得以授箓。
這也是九叔為自己的兩個徒弟秋生文才發愁的原因,相比于臨老了為了傳承,把一身衣缽交給他們,九叔更希望他們能更早的接過擔子行走人間。
秉持茅山弟子正邪對立搏斗終身的信條,斬妖除魔,為世間為百姓做實事。
不過,天資好被直接授箓的終究是少數,在九叔這一輩弟子里只有他和大師兄時被直接授箓的,其余弟子都是修行了很長的世間才得以授箓。
而余平的出現,讓九叔看到了希望。
九叔將香插上,靜靜等待祖師爺的回答。
余平跪在蒲團上,閉著雙眼,靜心凝神。
慢慢的他感知到一個無形的存在,從祖師爺的神像里探出,慢慢滑向了他的身體。
輕輕的與他的身體接觸,一股溫暖的感覺包裹了余平全身,讓余平覺得很舒適。
漸漸的,他似乎陷入了一種深層次的內觀之中。
意識漸漸下沉,感知從皮至肉,再深入骨髓,最終達到一處深邃神秘的地方,那里似乎充斥著柔和溫暖的能量。
就像是典籍之中所說的內視丹田,但這丹田未免太幽暗了些,像是尚未開發的幽暗荒野。
突然,如同轟鳴一般的雷聲在那片黑暗中炸響,一道金光突然出現在其中。
照亮了丹田中心的位置。
余平看的極其清晰,那是一張黃符,上面用朱紅色的筆跡寫著正一茅山功德箓。
同時一道恢弘浩大的聲音響徹余平的腦海之中。
“今授予茅山派第四十五代弟子林九之徒余平正一茅山功德箓,是為茅山派第四十六代弟子,望你好好修行。”
“弟子余平一定好好修行,以正邪對立,搏斗終身為信條。”
余平語氣堅定的回應。
“很好,你且去吧。”
那聲音帶著贊許的意味,話音落下,余平便恍然睜開雙眼,第一時間出現的就是九叔那期盼關切的雙眼。
“師父,幸不辱命,成功得到祖師爺授箓。”
余平笑著告知九叔。
九叔頓時喜笑顏開。
“好啊,很好,阿平你這一輩還沒有人正式授箓,就是你師父我這一輩也只有我和你大師伯是被祖師爺直接授箓的,你現在已經正式成為我們茅山派的弟子了。”
九叔想到大師兄石堅,對比這位大師兄,九叔是尊敬的同時,其實是有幾分比較的心思的,石堅也是一樣。
現在新收的弟子成功授箓,九叔自覺在收徒上終究是他更勝一籌,內心暗自高興。
一旁,余平也是想起前世看到的道士小說。
里面有提到過太上正一威盟箓還有一些其他的道士的符箓。
似乎代表著道士的職業等級,隨著道士功行和經驗的提高而提高,每種級別似乎還配備不同數量的兵馬。
開壇做法也是級別越高兵馬越多,斗法和施法越強。
就是不知道這正一茅山功德箓有什么作用。
不懂就去問,余平當即開口向九叔問道。
“師父,這正一茅山功德箓是有什么作用嗎?”
“當然有用處,這正一茅山代表的是我們分數道門正一茅山派,功德便是你在世間的功行,斬妖除魔和行善事都會增加功德。地府有一本道門功德簿,便是專門記載我們道門的授箓弟子的功行事跡。
功行累計足夠,在人間你就可以印陰鈔票,必要時刻可以借助鬼差之力,死后就能像祖師爺一樣,在陰間任職,具體官職也是根據你的功德數量而定。
像是你師父我,現在就是地府的印鈔大班。
而這只是功德箓最基本的作用而已。”
九叔頗為自豪的和余平做介紹,結尾突然反問一句。
“阿平,你知道我們道門中人和民間法脈最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嗎?”
“師父,你別賣關子了。”
“嘿嘿,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同樣的法術,我用威力更大,代價更低,同樣年紀我們修行更快,就是因為我們有這符箓在。這符箓名為祖師所賜予,實則是天地感應道門而生,我們用法術天地自然會給與便利。
而且你功德越多,修為越深,你能取得的便利就越多。”
“那這符箓真的是好東西阿!”
余平感慨道,心中卻是想道。
【不知道這符箓能不能共享給其他的余平,會不會對神秘復蘇世界的余平有所幫助】
“當然是好東西,只要我們茅山弟子堅守正道,行善舉除妖魔,天地自然嘉獎。”
九叔勉勵了余平一下,又繼續道。
“阿平你雖然已經授箓,但對于道術了解還是過于淺薄,之后的每一天,你都要完成我布置給你的課業,你可有心理準備。”
余平笑了,其他的他也都在各自世界有所成就了,他又怎么能落后呢。
“師父,我要的就是這個,哪里會受不了!”
“好,那我現在就把茅山派道法的根本,上清大洞經傳授給你,你且聽好了。”
九叔當即開始向余平口訴茅山的根本功法上清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