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莫華
- 我都塌房了你說我剛進娛樂圈?
- 班德爾炮手
- 2697字
- 2025-05-12 10:54:00
斗音平臺的算法優勢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沈言和于可可,以及工作室的其他人都在時刻關注著數據。
《囚歌》發布僅一個小時,播放量就已突破300萬,沈言個人賬號的粉絲數直逼50萬大關。
這個速度遠超預期。
緊接著,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包括一些媒體賬號的轉發,《囚歌》的話題開始向其他平臺擴散。
微博上,相關討論快速升溫,大量用戶轉發評論。
于可可帶領的粉絲大軍,再次展開在微博上的攻城略地。不過,因為有對于沈言的限制,所以,這一次她們專注于對于《囚歌》這首詩歌的熱度推進。
只要這首歌火了,很多人開始了解背后的故事,最后,便會轉化為對于沈言的支持。
沈言也關注著網上的消息,后臺,很快就開始有很多對于自己能不能寫出這樣一首詩表示質疑。
也有人直接噴他抄襲,不過沈言直接無視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于可可和她的小團隊那邊,忽然發現了問題。
“我看到有網友說搜不到囚歌的話題了?”
“是嗎?我剛才還在編輯發布。”
“有人說,想要轉發,但是相關話題被屏蔽。”
“臥槽,我的微博為什么發不出去消息了!”
“微博把話題屏蔽了!”
“臥槽,牛逼!簡直不要逼臉了!”
……
于可可沉著臉過來報告消息。
沈言也是嘗試在微博上搜索#囚歌#和#沈言寫詩#等相關話題,全部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話題頁未予顯示“。
“先這樣吧,反正也不差這一個屏蔽。等明天了,讓鼎銘那邊直接出律師函。”
沈言也是見怪不怪了。
不過,微博的這一波操作,卻是惹毛了網友。
這種明顯的管控,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強烈不滿。
“這么好的詩都不讓討論,微博還要不要言論自由了?”
“斗音上播放量三百萬的作品,微博卻集體噤聲,怎么你就特殊?”
“我猜肯定是某些資本勢力在背后施壓,大家去其他平臺看看就知道了。”
“臥槽,我剛想說,這首詩甚至有可能寫進近代詩的教材里面,然后就被屏蔽了?”
“微博這波操作,怕是要出事啊!”
……
而就在這個時候,微博名為“鼎銘律師事務所”的賬號發布了一則公告聲明:
“本所接受委托人沈言先生的委托,就微博平臺無理由限制用戶討論《囚歌》作品,屏蔽相關話題標簽,以及對沈言賬號進行限流等行為發表如下聲明:微博平臺的上述行為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民法典》等多項法律條例,侵犯公民合法權益。我所代表委托人正式要求微博平臺在次日(即明日)早八點前恢復沈言賬號正常使用功能,解除對相關話題的限制,并公開道歉。若微博平臺拒不執行,我所將代表委托人向有關部門投訴并提起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特此聲明。”
聲明一經發出,立即引發了新一輪的網絡熱議。
“臥槽!沈言居然請到了鼎銘律師事務所?這是頂級律所啊!”
“鼎銘的可是打贏過好幾個都能寫進司法教材的案子,這下有好戲看了!”
“沈言這是準備魚死網破啊,不知道他能不能扛得住大華世紀的壓力。”
“就算是頂級律師事務所,面對微博和大華世紀背后的資本力量,恐怕也很難有作為吧?”
“微博這次踢到鐵板了。”
“不一定……我現在反正還是挺期待微博這邊的反應的……”
……
果然,相關公告發出去之后,到了深夜十一點,微博仍然保持沉默。不僅沒有回應律師聲明,反而加大了對相關內容的管控力度,連帶話題都無法發出。
與此同時,京城大學教師公寓。
莫華教授坐在書房的臺燈下,疲憊地批改著創意寫作課的作業。
柔和的燈光籠罩著他略顯花白的頭發,桌上堆著厚厚一摞學生的習作。
他揉了揉酸痛的雙眼,嘆了口氣,放下手中批滿紅色批注的習作。
近年來,學生們的技巧雖然愈發熟練,但作品卻少了那份打動人心的力量。
特別是最近課程在研究古體詩和現代詩,有一項作業是自由創作一首詩歌,不限題材和詩體。但是批閱下來,基本上所有人的作品都是難登大雅之堂。
莫華翻開下一份作業,是他最欣賞的研究生的詩作。
然而,讀完第一段,他的眉頭就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
“太刻意了...”
莫華在批注上寫道,“意象堆砌,情感不真。”
作品顯得生硬做作,仿佛在刻意模仿某種時髦的寫作風格,卻丟失了詩歌最重要的靈魂。
他放下筆,深深嘆了口氣。站起身,走到書架前撫摸著一排古詩文集,喃喃自語:“現在連頂尖學府的學生都寫不出像樣的詩了,我們的文化傳承該何去何從?”
手機突然震動,打斷了他的思緒。
莫華拿起手機,是他的研究生張曉發來的消息。
“老師,您一定要看看這個!”
消息后面是一個鏈接,打開后是一首名為《囚歌》的詩。
莫華戴上老花鏡,調高了手機亮度,開始仔細閱讀。
第一行詩句映入眼簾,莫華的表情立刻發生了變化。
他坐直了身體,眼神變得專注而明亮。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沉重。
詩中的每一個意象,每一處韻律,每一分情感,都讓他感到一種久違的震撼。
這是一首關于失去與重生的詩,關于禁錮與自由的詩,關于時間與永恒的詩。
讀完最后一行,莫華久久不能言語,他仿佛忘記了呼吸,只感到心中有一股暖流在緩緩流淌,帶著久違的感動與震撼。
他摘下眼鏡,閉上眼睛,讓這首詩在心中回蕩。
幾分鐘后,他重新戴上眼鏡,回復張曉:“謝謝你分享。這是一首難得的好詩。作者是誰?”
“沈言,是一個明星。”
張曉很快回復道。
莫華愣了一下,沒想到這首震撼人心的詩作竟出自一個明星之手。
雖然已經晚了,但是他又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在那里不斷地誦讀和琢磨這首現代詩歌。雖然不了解寫這首詩的那個人,但是在他看來,能寫出來這首詩歌,那個年輕人,絕對是非常有才華和胸懷。
他能感受到詩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力量。
隨即,他登錄自己的微博賬號。
莫華的微博賬號,上面粉絲不多,多是學術圈和文學愛好者,以及他的一些學習生,頁面上最近一條更新還是三個月前的一篇文章分享。
他認真地寫下一段話:
“近年難得一見的佳作,字字珠璣,句句血淚。望文學界同仁品鑒。詩歌之美,不在作者身份,而在心靈共鳴。”
對于一位在學術圈享有盛譽的文學教授來說,這樣公開贊譽一個明星的作品是非常罕見的。
但莫華堅信,真正的藝術不應被身份所限制。
《囚歌》觸動了他內心最深處的共鳴,作為一名文學教育工作者,他有責任為真正優秀的作品發聲。
很快,關注莫華賬號的粉絲們看到了這條轉發。
“老師居然推薦作品了,太意外了!不過讀完之后確實被震撼到,感謝老師推薦!”
“莫教授一向眼光毒辣,既然他都這么評價,我一定要好好讀讀。”
“剛剛拜讀了,確實震撼,不愧是莫教授推薦的,”一位文學編輯留言,“希望能聯系作者,想收入我們下半年的詩集選。”
莫華的許多學生——如今已在全國各大高校和文化機構擔任要職的學者們——也紛紛轉發點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當晚十一點四十五分,有人嘗試再次訪問莫華的這條微博,卻發現頁面已無法打開,顯示“內容不存在“。
幾分鐘后,更多人發現這條微博消失了,一些有聯系方式的人紛紛給莫華發消息詢問。
而此時的莫華,已經關上臺燈,躺在床上,陷入了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