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電影雙周刊》改版
- 1979:從香江文豪開始
- 河西村人
- 2083字
- 2025-03-20 11:57:12
兩個多月前,《師弟出馬》慶功宴上。
《電影雙周刊》總編陳柏生想要采訪陳家華,隨后兩人簡單地交談了一番。
在了解到這份專業的電影雜志當前比較困難之后,陳家華表達了收購《電影雙周刊》的想法。
當時的陳柏生對這個提議也頗為心動。
不過雜志畢竟不是他一個人的,需要和《電影雙周刊》的另一個創始人舒其商量這件事。
舒其稍顯年輕氣盛,想要再堅持一段時間。
雜志被人收購,肯定無法像現在這樣保持創作自由。
理想豐滿,現實卻是殘酷的。
盡管因為有陳家華的招呼,《電影雙周刊》得到了程龍的專訪。
那一期雜志銷量一度有不小的起色。
但接下來一期銷量又重新恢復之前半死不活的樣子。
人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在面對困境憑借一股心氣往往能堅持。
一旦有了退路,心氣立馬就會泄掉。
以前《電影雙周刊》無人問津,陳柏生等人因為理想還是能勉力維持雜志的運營。
在有了被《新報》收購這一條退路之后,他們卻再沒心氣去艱難經營雜志。
因此兩人在堅持了兩個月后,最終還是選擇將《電影雙周刊》賣給陳家華。
說實話,如果不是陳柏生再次找上他,他都快要忘記這件事了。
陳家華心里的確挺想要《電影雙周刊》這份雜志,但不會追著人家出錢買。
當時將這件事情放在一邊之后,陳家華馬上忙于寰亞電影公司和股票的事情。
直到最近,陳柏生專門找到他,再談起收購《電影雙周刊》事宜。
陳家華對此當然樂見其成。
對于陳柏生提出的不能完全改變雜志專業性的風格,他也同意下來。
如果對方說完全不能插手《電影雙周刊》的運營,他肯定不會同意。
他又不是腦子有坑,花錢請一堆大爺回來供著。
既然對方不是死抱著專業性不放,那就還有的談。
陳家華也不愿意將雜志收購后,和陳柏生等人因為理念不合而將他們全逼走。
這些人還是挺有能力的,他們算是目前香江比較專業的一批影評人。
要想將《電影雙周刊》辦成一份在行業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雜志,不專業、完全娛樂化肯定是無法實現的。
彼此經過一番交談之后,雙方也算是達成了共識。
這兩天將《電影雙周刊》的價值評估完成之后,雙方正式達成了交易。
陳家華以三十萬的價格收購了《電影雙周刊》雜志的全部股份。
說是收購價格,其實這三十萬更多地還是員工的安家費。
因為雜志社根本不怎么值錢,一直虧損不說,也沒有什么固定資產。
最值錢的就是他們這群人和目前雜志在業內的些許名氣。
而有時候人和名氣值不值錢,還是很主觀的。
有人會認為一文不值,陳家華認為他們是重要資產,所以付出了三十萬買下他們這些人和雜志的名氣。
對此,雜志社的員工當然皆大歡喜。
今天正是雙方簽訂合同的日子。
《電影雙周刊》的確是挺苦逼的,十多個人就擠在工業大廈兩間加起來不足四十平的辦公室里。
“陳總編,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先搬家,新報那邊給你們租了新的寫字樓。”
聽到陳家華這話,雜志社員工臉上頓時都露出笑容。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固然欣喜,但他們也希望工作環境好一點呀。
“然后雜志肯定是要改版的。”
陳家華注意到一些員工頓時收起了笑容,接著說道:
“我知道你們的初衷,也明白你們的堅持,但理想化的東西肯定不能當飯吃。
《電影雙周刊》的首要任務是先活下去,然后再談其他。
我說的改版也不是說要完全否定雜志的所有內容,而是在保持專業性的情況下做一些改變。”
“陳生,需要做什么改變呢?”舒其開口問道。
其實陳家華和陳柏生以及舒其都溝通過一些想法,他們也都認可。
現在給他捧哏,是為了讓陳家華這個新老板在所有員工面前把形象立住。
“首先一點,先把雜志改為彩色版,黑白版看起來太嚴肅,而且也很難吸引人。”
現在的香江雜志都是沒有彩色的,就連不少報紙都還是黑白的。
看慣了后世精美雜志的陳家華,再看現在的雜志,簡直土的掉渣,根本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陳生,換成彩色版本的話,成本要高不少。”一位員工問道。
“不用擔心成本問題,這點成本對于《新報》來說不值一提,而且對于提升雜志質量來說也不值一提。”
更何況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時候把售價提高就行了。
“然后就是內容方面,你們之前專業評論和分析繼續保留,但不要占據那么多的篇幅。
我們可以搞一個電影評分,對新上映的電影,從各個方面進行分析,然后給電影打分,得出一部電影的綜合評分。
這樣觀眾就能明白哪部電影好,哪部電影不好。
當然前提是你們打分一定要公正客觀,這樣雜志給出的評分才有公信力。”
陳家華知道這一點肯定做不到百分百公正的。
不過他也不要求百分百公正,只要相對公正就行。
只要《電影雙周刊》的電影評分能夠做起來,到時候說不定能夠成為金像獎的風向標。
陳家華見眾人都一臉認真地看著自己,繼續說道: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做幾個榜單,比如年度票房排行榜,年度評分最高的十大電影等等,到時候你們可以自己去思考該怎么弄。
我們每期可以邀請一位當前熱度比較高的電影人作為雜志的封面人物,也可以對他們進行專訪。
這樣對于雜志的銷量應該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陳生,當紅明星不好請。”
“這你不用擔心,我在電影行業還是有些面子,我可以出面幫忙。
等我們的雜志銷量好了有影響力了,都不用請,那些明星可能還會爭搶著上我們的雜志封面。”
娛樂圈就是個名利場,明星追求的就是曝光度。
后世那些明星藝人為了能夠上一些有影響力的雜志封面,爭搶可謂是非常激烈。
在香江,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