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詞最早出現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在中國古代,印度又稱“天竺”。
在古代印度文明史上,自哈喇帕文明后出現了一個階段的斷節。在公元前1500至前600年間,印度進入吠陀時代。“吠陀”是知識的意思,《吠陀經》即是包含當時各種知識的文字資料《吠陀經》的編輯者叫做雅里安,是高貴者的意思。《吠陀經》的代表作是《梨俱吠陀》、《沙摩吠陀》、《阿闥婆吠陀》和《耶柔吠陀》。這四種《吠陀經》中...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印度”一詞最早出現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在中國古代,印度又稱“天竺”。
在古代印度文明史上,自哈喇帕文明后出現了一個階段的斷節。在公元前1500至前600年間,印度進入吠陀時代。“吠陀”是知識的意思,《吠陀經》即是包含當時各種知識的文字資料《吠陀經》的編輯者叫做雅里安,是高貴者的意思。《吠陀經》的代表作是《梨俱吠陀》、《沙摩吠陀》、《阿闥婆吠陀》和《耶柔吠陀》。這四種《吠陀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