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吃飯:百姓皆得食物豐足

在“00后”的記憶里,鮮少有關于“饑餓”的經歷,但要知道“吃飽”“吃好”這看似“尋常”的生活場景,實際上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并非天經地義。

歷史上因為干旱、洪水、蝗災、暴政、暴民等天災人禍,經常發生饑荒,特別是政權更迭的戰爭時期更是災禍不斷。據《資治通鑒》記載,從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平均每33.1年中華大地上就發生一次值得被寫入史書的饑荒。

中國有句俗語:“積谷防饑,有備無患。”意思是:豐收之年不要忘記囤積糧食,以防饑荒之年沒飯吃。這是中國人多少年來總結的經驗,因為普通百姓靠天吃飯的時間太長,歷史上中國遭受饑荒的年份也太多。

祖輩們“緊衣縮食”的日子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飽經內憂外患,國力積貧積弱,覆巢之下無完卵,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廣大民眾遭受了無數苦難,“吃飽”“吃好”對于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是難以實現的美好愿望。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終于迎來了和平穩定的環境,但物資匱乏。1953年,我國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在此后很長一段時期,糧油等基礎物資只能憑票購買。

生于1953年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吃不飽、餓肚子的記憶。”

一把麥子一碗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里有著特殊的重量。

50多年前,在陜西梁家河插隊時,他目睹過民生之艱。當地老百姓常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春耕時,家家戶戶把僅有的糧食留給種地的壯勞力,婆姨帶著孩子出去討飯。

“我當了六七年農民,那個時候我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過什么樣的日子最好,具體目標是什么?”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當年艱苦的知青歲月。

老百姓當時給了他三個答案:第一個目標,不再去要飯,能吃飽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個目標,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純糧食;第三個目標,當時是高不可攀——“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

幾十年來,鄉親們能“經常吃上肉”的質樸心愿,習近平一直惦念在心。

在梁家河,為增加農田面積,寒冬農閑時節,習近平帶領鄉親們修筑淤地壩,每次都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

在福建省福州市任市委書記時,習近平得知平潭漁業資源枯竭,漁民吃飯困難,馬上召集民政等有關部門,撥了60多萬斤糧食,堅決不讓老百姓餓肚子……

一個小小的玉米團子,看似并不起眼。

在陜北插隊時,習近平看到老百姓吃的是更差的糠團子,就用他的玉米團子和老鄉換,這讓一起勞動的老鄉非常感動。后來,他發現老鄉并沒吃玉米團子,而把“真糧食”留給壯勞力和孩子,心里觸動非常大。

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一塊由袁隆平題寫的紀念牌,靜靜地立在他工作生活了37年的湖南懷化安江農校。為了這個樸素而偉大的夢想,袁隆平一生耕耘,從未停歇。

袁隆平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他出生在動亂年代,從小跟著家人過著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在重慶求學時,經歷了大轟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別人欺負,國家必須強大起來。新中國成立前,袁隆平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十分痛心。選擇農業報國,源自袁隆平想讓大家“吃飽飯”的強烈愿望。

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袁隆平立誓。

時光回溯

新中國成立初期,剛剛恢復元氣的長沙,生活物資緊張,老百姓的飲食極其簡陋。據董女士回憶:“經常去找野菜,比如苦菜什么的來下飯,很少吃肉。早飯都是熱一熱前一天的剩飯剩菜。那時候小孩子們最期待過年,因為過年才有油豆腐吃,才有肉吃。”

20世紀60年代前后,全國各地鬧饑荒。當時,董女士在湖南省幼兒師范學校(中專)讀書,饑餓感一直伴隨著她的青春期。學校在東屯渡有一個農場,種些蔬菜供應師生,她經常和同學們挑糞便到農場里澆菜地。“天天吃冬瓜、南瓜,飯菜限量,只有一點點油水。”特別困難的時候,還要吃糠。

1956年,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袁隆平發現,水稻中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培育雜交水稻的念頭,第一次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1966年,袁隆平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過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復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來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與思路,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與學生李必湖、尹華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組”,開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選育計劃。1970年,在海南發現的一株花粉敗育野生稻,打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給這株寶貝稻取名為“野敗”。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5年8月,袁隆平宣布我國歷經近十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可以做到大面積推廣。事實上正如袁隆平在育種戰略上所設想的那樣,兩系法雜交水稻的確表現出了更好的增產效果,米質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向世界發出“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袁隆平認為,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不僅如此,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圖為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標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700萬公頃,占全國水稻總面積的50%,僅每年增產的糧食就可養活7000萬人。

2016年,袁隆平向世界介紹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目標是在未來能夠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袁隆平說:“全國有十幾億畝的鹽堿地沒種莊稼,還有幾千萬畝的灘涂,如果利用起來全國推廣一億畝海水稻,每畝300公斤,將增收300億公斤,相當于湖南省全年的水稻產量。”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十地啟動萬畝鹽堿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種植面積由原來的兩萬畝擴大推廣到十萬畝,計劃10年內推廣面積達1億畝,相當于每年多產出300億公斤的糧食,能多養活近8000萬人口。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這是一句非常樸素的話,一點也不高大上,卻飽含了袁隆平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們餐桌上新鮮、美味、營養、充足的一日三餐背后是無數前輩辛苦耕耘、努力奮斗得來的。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改革開放讓普通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全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實行,農民生產積極性和農業生產力被空前釋放,農業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增長,198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歷史高峰。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國各地先后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糧價放開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

中國人民告別的不僅僅是糧油票證,更是“緊衣縮食”的過去,從此迎來了可以“敞開肚子吃飯”的紅火日子。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黨的十八大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有了保障。

今天,全體中國人民早已擺脫了“吃不飽”的窘境,不僅能吃飽而且可以吃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年糧食產量68653萬噸,比上年增加368萬噸,增產0.5%;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227萬噸,比上年增長3.8%;全年水產品產量6869萬噸,比上年增長2.7%。

如今,即便是偏遠地區的低收入群眾,也不必為了“吃飯”發愁,14億多中國人民全都可以“吃飽”“吃好”,這是一個值得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偉大創舉。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那么,糧食問題是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

“總體看,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他進一步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

“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幾十年來,習近平一直在思考和實踐。他指出,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我們小時候都接受了這方面的嚴格家教,不要說剩飯,就是一粒米家長也不讓浪費。”習近平總書記是這樣說的,幾十年來也是這樣做的——

在正定工作時,習近平在機關食堂和大家一樣排隊打飯,有時來晚了就沒菜了,一樣兩個饅頭一塊鹵豆腐。而當他下鄉吃飯時,一定要在鄉鎮食堂,糧票、飯費一定要如數交納。公務接待則是以缸爐燒餅、豬頭肉為主打的便餐,或者干脆就是飯菜合一的一盤餃子。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近平同樣節儉務實。福州舉辦首屆工藝美術節時,各地客商蜂擁而至。他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用福州本地的風味小吃接待客人。客人們吃得很高興,也借此機會推廣了風味小吃。后來福州市甚至省里的接待辦都經常用太平燕、魚丸、鍋邊、芋泥等福州小吃招待客人。

餐桌上的節約,尊重的是辛勞,折射的是美德。中國文化中有很多關于節約糧食的內容,青年大學生要弘揚勤儉節約的好風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佛坪县| 阿合奇县| 沈阳市| 泰安市| 临清市| 祁东县| 招远市| 阜宁县| 盐池县| 陈巴尔虎旗| 吉首市| 大荔县| 金沙县| 安达市| 枞阳县| 玛纳斯县| 惠水县| 苏州市| 盐边县| 惠安县| 三原县| 安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内乡县| 平泉县| 望城县| 左贡县| 玉溪市| 吉林省| 博白县| 达尔| 建瓯市| 宁陵县| 资源县| 水富县| 华坪县| 册亨县| 孟州市| 望奎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