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時代:請稱呼我為“史大膽”
- 史玉柱傳奇
- 成杰
- 10836字
- 2015-02-11 10:21:23
史玉柱成名之后,曾有記者采訪時問他童年時代的生活。史玉柱笑著回答道:“別看我在跟同伴拼力量時顯得軟弱,在另一方面我可是出奇的膽大,同學們都叫我‘史大膽’。大概小時候的這種意識,對我后來的冒險精神和創業精神有一定影響?!?
1.平凡少年癡迷小人書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省北部懷遠縣城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一直到上大學,史玉柱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這個面積近2400平方公里、隸屬安徽省蚌埠市的小小縣城度過的。曾有記者這樣描繪懷遠:“這是一個在中國的行政地圖上很難找出的小地方。”不過,這個小縣城的歷史卻比多數大城市要悠久得多。
根據清代光緒年間成書的《鳳陽府志》記載,懷遠縣城最早建于南北朝時期。但是懷遠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上古。在懷遠縣東南部,有一座涂山?!妒酚洝酚涊d,當年的大禹召集各個部落的人商議治水便是在涂山。為紀念大禹,人們在涂山修建了禹王廟,幾經重修,至今的禹王廟仍然保存完好。現在的懷遠縣城里,還有一條以大禹名字命名的道路——禹王路。
在懷遠縣西南部,有一座與涂山相對的山叫荊山。據說春秋時期著名的“和氏璧”就是采于這里。
明清時期,懷遠縣歸屬鳳陽府,也就是現在民間戲劇中唱的“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地方。的確,懷遠是一個自然氣候比較差的地方。在建國后的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間,懷遠發生較大洪澇災害的年份就有10年,發生旱災減產的年份有5年。史玉柱出生的時候,正好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根據《懷遠縣志》記載,這一年,懷遠縣政府正忙于精簡職工,號召全民種瓜種菜以抵抗災難。
也許正是應了“福禍相倚”這句老話,雖然史玉柱出生在“天災”之年,但是他卻非常幸運地避過了另外一個可能影響到人生未來的“十年文革”。史玉柱到上學年齡的時候,時間已經步人上世紀7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斷的學校教育已經在“復課鬧革命”的口號下于1968年得以恢復。這使得史玉柱避免了學業中斷的危險,非常順利地完成了從小學到后來的研究生的教育。應該說,與他同時期的民營企業家中,很少有人像他這樣接受過這么完整的教育。
與大多數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他的童年與所有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人大同小異。這些年間,盡管國家大事頻出,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史玉柱家庭條件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父親是懷遠縣公安局的干警,而母親則是一個普通工人。據《研究失敗》作者方向明曾在書中描述史玉柱所言:“別看我的父親是警察,但家教極嚴,他經常告誡我:‘即使別人打你,也不許還手?!?
應該說,童年、少年時代的史玉柱身上并沒有表現出企業家的潛質。史玉柱小學時候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劉宗英老師曾經回憶說:“史玉柱小學的成績一直都是中等,但其做事比較有恒心和耐心,而且非常內向和老實?!?
懷遠縣城內,一條名叫永平街的小街道上,有童年史玉柱接受啟蒙教育的懷遠縣第二實驗小學,史玉柱的小學生活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當年這所學校叫永平小學。學校的對面是生活區,也就是史玉柱從出生一直到小學畢業居住的地方。
劉宗英老師還說,由于自己的愛人跟史玉柱的父親是同事,因此她對史玉柱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劉老師說,有一件事她記得很清楚:史玉柱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堅持先做完作業再吃晚飯;如果作業沒做完,父母怎么勸都沒用,他是不會中途停下,吃完飯后再繼續做的。因此史玉柱從來沒有未完成課后家庭作業的時候。這是她通過家訪才知道的。雖然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可以想象得到,史玉柱從小就具有做事非常認真而且耐心十足的性格。
和許多青少年一樣,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史玉柱對外部世界諸多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對復雜的東西總要一探究竟?!盀槭裁刺焓撬{的呢?為什么云是白的呢?地球是什么形狀?淮北平原為什么會那樣平坦呢?”這些都是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史玉柱非常感興趣及想弄明白的問題。不過在今天看來,這種癡迷或許也是一種個體靈感積累的過程吧。
史玉柱當年的鄰居李大爺說,他和史玉柱的母親當年是一個廠的同事,兩家住得很近,是看著史玉柱長大的。據他回憶說,“這孩子小的時候比較內向,不怎么愛說話,不屬于調皮的孩子,但喜歡看書,尤其是小人書,可以說到了著迷的程度”。
據說,史玉柱那時對小人書已經癡迷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可以不吃飯,可以不睡覺,可以逃學,甚至考試不及格都沒關系,但是卻不可以不看閃爍著童心光芒的小人書。他一遍遍地看,一本本地看,一摞摞地看,不知看過多少遍了,可仍覺得百看不厭。也許正是通過小人書,史玉柱從茫然無知的少年開始認識了這個精彩的大千世界。
可是這樣看來看去,該做的作業總是忘了做,該背的課文也不背了,最后史玉柱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小學四年級,史玉柱竟成了一個留級生。其實,面對老師的嘆息,家長的責怪,年少而無憂的史玉柱對留不留級并不在意,但望子成龍的父母卻再也無法容忍了。最后,媽媽在一氣之下,把史玉柱一箱令他魂牽夢縈的小人書化為灰燼。小人書被燒了,史玉柱倔強地一直盯著這堆灰燼,他的內心或許不能接受自己心愛之物如此被毀掉,但是他也在尋找平時和藹可親的媽媽今天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他的眼睛慢慢閉上,眼眸中流出兩滴晶瑩的淚珠,孩子般的賭氣讓他把嘴角抿得緊緊的,因為他不是一個輕易認錯的孩子。
雖然小人書被燒了,但書上描寫的那些古代英雄,特別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卻永遠留在了史玉柱的記憶深處。
應該說,史玉柱并非一個“小時了了”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說法,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默默無聞、平淡無奇”中度過的,他身上并沒有表現出未來會成為企業家的潛質。而且安徽悠久的商業歷史與史玉柱之間也沒有絲毫關聯——盡管他一度被人們看做徽商中儒商風格的代表人物。
2.合肥之游愿望實現
毋庸置疑,小人書在無形中給童年史玉柱帶來的內心成長是不可估量的。史玉柱特別對《三國演義》人了迷,不過,他是后來才知道《三國演義》里“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中所說的逍遙津古戰場,就是在離自己家鄉不遠的合肥市。作為一個喜愛三國戰爭的小男孩,他從內心深處感到由衷的驕傲,以至于在后來一段時間里逢人便說:“逍遙津古戰場就在合肥,我要去合肥。”然而,令史玉柱更感驚奇的是,合肥不僅是逍遙津古戰場,而且還是東吳名將周瑜和宋朝清官包拯的故鄉。當史玉柱知道自己心目中崇拜已久的清官包拯的故鄉就在合肥時,心動不已。他真想一步就邁到合肥,親眼看看替民伸冤、流芳百世的包拯的故鄉。于是,他朝思暮想,琢磨著怎樣才能讓父親滿足他這個愿望??梢哉f,史玉柱從小就非常執著,他想做的事,從來就沒有做不到的。
直到有一天,史玉柱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原來父親要去合肥出差。在他的一再懇求之下,父親才勉強同意帶他去了,但是為了讓史玉柱聽話,父親跟他“約法三章”——史玉柱保證路上絕不調皮。
一大早,天還沒亮,濃霧彌漫著小城的道路,史玉柱就和父親一起上路了。這時的城市又黑暗又靜寂,只有穿插在城區里的幾條林蔭路上,不時落著凝聚在樹枝上的露水,滴滴答答,發出一些微弱的聲響。一路上,天真爛漫的史玉柱睜著大眼睛,憧憬著他的合肥之旅。
他看到一排排樹木從自己眼前掠過,覺得特別興奮。他仔細地看著車廂里的每一樣東西,行李架、茶幾、賣食品的小車,感到無盡的新奇和樂趣?;疖嚱涍^的所有村莊也使他覺得有趣。幾經輾轉,他終于來到位于安徽省中部的一座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合肥。
到了合肥,史玉柱圓了自己的夢,他終于看到了《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中所說的古戰場——逍遙津公園。
逍遙津公園在合肥市東北角,整個公園里,“逍遙津”是最精華的一部分。逍遙津古為淝水上的津渡。相傳東漢末,孫權被曹操的大將張遼擊敗于此。經過《三國演義》和京劇《逍遙津》的渲染,逍遙津在史玉柱的頭腦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現在的逍遙津是片波平如鏡的湖泊,林木蔥郁,景色迷人。史玉柱和父親兩人同坐一條小船,向孤山腳下慢慢劃去。
史玉柱坐在船尾望著孤山。他父親一邊劃船,一邊掌舵。孤山上郁郁蒼蒼,山坡上綠茵似錦,盛開著斗艷爭奇的五顏六色的鮮花,如同一大片翡翠上鑲著各色各樣的珠寶玉石。船慢悠悠地在一片澄碧的湖水上輕輕飄過。靜靜的湖面上布滿了青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傘似的,把湖面蓋得嚴嚴實實,只是當中留了一條狹長的水道,恰巧夠一條船劃過。
史玉柱看呆了,覺得自己進了仙境一樣。他想起《西游記》中描寫的情景,自己仿佛成了孫猴子,闖進了天宮。在一片碧綠當中,仿佛有人撒了無數支朱紅的大字筆,飽滿的筆鋒沖著明朗的晴空;偶爾有一二朵盛開的水紅色的荷花,又像是一個少女含羞似的露出紅艷艷的面孔,笑臉迎人。
史玉柱被荷花吸引住了。他伸手抓一把荷葉,用手在湖里掏水,向荷葉上一撒,無數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在碧綠的玉盤上似的,一粒粒珍珠又迅速地滾到荷葉當中,變成一粒滾圓的大珍珠。
這一天,父親還帶史玉柱去了包河公園。在公園門外,父親說:“這就是包公幼年時的讀書處。”史玉柱跑過去,仔仔細細地看著,他覺得什么都新鮮。父親繼續說著:“那邊還有包公祠。因合肥是包拯的故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所以修建了祭奠包拯的專祠——包公祠。它建在包河中央的香花墩上面。”“為人一生,要做好事,以后會流芳百世;倘若做壞事,就像秦檜似的留下千載罵名?!倍嗄旰?,史玉柱回憶起來:“父親的話句句刻在了我的心上?!?
史玉柱跑進包公祠,站在粉面修髯、紅袍玉帶的包公塑像前久久佇立著,忽然問道:“爸爸,這個包拯怎么和書中描寫的包拯不一樣呢?”
父親抬頭仔細看著說:“那些只是民間傳說。真正的塑像就要根據史料去做,不可能按人們的意想去做?!?
包公祠三面環廊,四面臨水,風景優美。史玉柱望著它真不愿離去。父親見狀,便說:“還有好去處呢!我領你去曹操點將臺?!?
史玉柱瞪大眼睛問:“真的有曹操點將臺嗎?”
“怎能有假,爸爸騙過你嗎?”
他們來到教弩臺,只見它那類似誰樓式的圍有紅色墻垣的高壇,高有七米多,建筑很突出。父親說:“當地人們通常稱它為‘曹操點將臺’,實際上是三國時(公元222年)魏將張遼所筑教弩臺,也就是張遼與他的部下教習強弩的地方?!?
這時,史玉柱突然發現東面有座小橋,便喊起來:“爸爸,你看,那邊還有小橋呢!”父親笑笑說:“相傳,那是當時孫權兵敗脫險的地方,因此得名‘飛騎橋’。”他們又走到一座寺廟前,史玉柱先跑進去??吹搅_漢的全身金光閃閃,父親站在史玉柱身后,感嘆地說:“真不錯!保存完好。”
合肥的這次旅行,給史玉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連環畫中的故事似乎變成了現實。以至于每當回想至此,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史玉柱總會情不自禁地說:“這不是一次純粹的游玩,在整個過程中父親給我講了很多蘊涵哲理的故事,它們讓我明白與其崇拜小說中的歷史人物,還不如努力去讓別人崇拜自己。”
3.《十萬個為什么》的啟示
幸福的童年總是相似的,很多人在童年時代都看過《十萬個為什么》。對大多數人來說,看過之后,為什么還是為什么;但對于史玉柱來說,在看完《十萬個為什么》后卻表現出了他特有的天賦。對于這本充滿魔幻的書,史玉柱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讀法一他要親自去探尋“為什么”究竟是為什么。
《十萬個為什么》這一系列圖書首次出版發行時間,恰好在史玉柱出生之后。當時此書風靡一時,幾乎所有重視教育的家庭都為孩子買過這套書。由于小人書沒有了,從合肥回家后的史玉柱只好找來《十萬個為什么》。而這一次,父母不僅沒有反對,而且還相當支持。
于是,自然而然地,年幼的史玉柱很快就迷上了科學技術,并千方百計地去試驗和探究。
讀小學五年級時,小小年紀的史玉柱在自己的家門口豎起一根高高的木頭十字架,架子上纏滿蜘蛛網狀的金屬線,再接通一根地線,澆上鹽水,然后用一些廢舊的收音機零件,因陋就簡地組裝了一個收音機。打開它時居然音量很大,使他不敢相信。
初次的成功“膨脹”了史玉柱的“野心”。如果說是小人書讓史玉柱熟悉了傳統和歷史,那么《十萬個為什么》則讓他變成了一個敢想敢做的實踐者——那一年,史玉柱要制造炸藥,要造那種把諾貝爾炸得遍體鱗傷的炸藥!
這一次,史玉柱按照書上說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方法,開始自己配制土炸藥,認真且嚴謹得就像科學家在做一項極其精密的實驗。幾經反復,終于配制成功了。
在炸藥制作成功后,史玉柱還異想天開地想試試炸藥的威力。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史玉柱悄悄把炸藥埋在路邊。這時近乎“瘋狂”的史玉柱全然不知炸藥爆炸可能帶來的后果。
果然,一聲巨響,炸藥爆炸了。爆炸不僅“炸”開了史玉柱滿臉的喜悅,同時也“炸”響了自己名字,別人送其外號為“史大膽”。不過,這也“炸”怒了父母的心。因為,炸藥爆炸的巨響嚇壞了剛好經過的鄰居。那一年史玉柱剛好十歲。
史玉柱的膽子就這樣慢慢地練了出來。后來史玉柱總結出一條規律:只要有膽子,敢干,就有成功的可能。
史玉柱挨了父親的一頓暴打和母親的一番責罵,但是史玉柱大膽的瘋勁并沒有因父母的惱怒而收斂。想一想,一個連炸藥都不怕的小孩,還會怕什么?這以后,史玉柱的膽子更大了。據史玉柱兒時的伙伴回憶,在史玉柱居住地附近,那時候“史大膽”的稱號可謂是如雷貫耳,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就這樣,史玉柱一路走過了他的童年時代。
4.《哥德巴赫猜想》下的數學夢
轉眼間,史玉柱上了初中。由于原先住的地方要改造,史玉柱全家只好搬走了。陌生的學習環境似乎羈絆住了史玉柱的玩心,小時候從不喜歡學習的史玉柱居然改“邪”歸正了。初二時史玉柱開始在學習上發起“瘋”來。這一“瘋”就了不得了,他“瘋”成了學校里盡人皆知的“黑馬”,各科成績都有進步,特別是數理化成績直線上升。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那么,是什么促使他突然轉性了呢?原來那一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史玉柱知道了“學習好可以考大學”,從那以后,上大學成了他奮斗的目標。
有了對未來的預期,再加上父母的管教,史玉柱開始“改邪歸正”。
“上了中學,我才真正認識到自身的潛力,原來我就是一個學習的料。”多年以后史玉柱幸福地回憶著自己初中的學習生活。
“上課我很少聽講,因為總覺得老師講的都很簡單,都是一聽就懂的那種。我就自己看書,看歷史、人物傳記,而我最感興趣的是數學人物的傳記。”
“恰好中學教我們數學的老師特別喜歡陳景潤,幾乎每節課他都會講陳景潤是怎么怎么攻破數學界的難題‘1+2’,還逼著我們讀了幾遍《哥德巴赫猜想》。那時科學家的地位特別高,所以我當時特別想攻‘1+1’,這也是高考我選擇浙江大學數學系的原因?!?
“上中學時,我真的努力啊。日常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周末,沒有休息日。經常是最早一個到教室,下晚自習后最后一個走?!?
很快,極具數學天賦、發憤圖強的史玉柱成為老師重點培養的對象。而史玉柱也的確沒令老師失望。他不僅數學成績在班里,乃至這個年級都是一枝獨秀,就連整個理科成績在學校里也是無人能及。此時的史玉柱也當之無愧地成了父母交口稱贊的好孩子,成為親戚、鄰居小孩學習的好榜樣。
“史家小孩是我親眼看著長大的。小時候他可真是頑皮啊。不過,一上中學,他整個人徹底脫胎換骨了,學習刻苦不說,還變得非常有禮貌和懂事。”事隔十幾年后,史玉柱的鄰居談起他的童年時滔滔不絕。
從初中開始,到離開家鄉去上大學前,史玉柱特別喜歡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去爬山。究其原因,史玉柱曾這樣解析:“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覺得好像太另類,所以就養成了爬山的習慣?!?
早上5點,天還沒亮,史玉柱就開始從山腳往山上爬。從史玉柱家通向山頂的路上,只有他一個人。每天史玉柱都要克服恐懼,從栽滿石榴樹的一片墳地穿過,為的是黎明時分和幾個要好的同學會聚在懷遠山頂,一起等待天亮。后來在巨人大廈坍塌后,史玉柱的“死而復生”也跟登山有聯系。不過,這次他選擇“重生”的地點是喜馬拉雅山。
不知疲倦的學習中,時間過得很快,六年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過去了,轉眼就到高考填報志愿的關頭了。應該說,那時的史玉柱成績已經相當出色了,所以,班主任老師的安排是讓他搏一搏清華或者北大,為學校和老師增光添彩。
但年少時自稱“史大膽”的史玉柱這次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浙江大學,填報的院系為浙大數學系。
其實,就史玉柱當時高考前的幾次考試的成績而言,填報清華北大應該沒什么問題,然而史玉柱卻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
在當時的史玉柱看來,選擇浙江大學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立志做中國下一個陳景潤的史玉柱覺得浙江大學的數學并不比清華、北大差多少,并且浙江離家近,回家、去學校都很方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史玉柱敬佩的數學家陳景潤曾經授課于浙大。
“皇天不負苦心人”。沒有任何的懸念,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名(其中數學考了119分,僅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人浙江大學數學系。換句話說史玉柱成為了當年懷遠縣的理科狀元。
從小學沉迷小人書而留級,并制作炸彈嚇人的“不良”少年,一舉成為懷遠縣的高考理科狀元,史玉柱轟動了整個縣城。直到今天,史玉柱的童年故事還在被縣城里局部范圍的人們津津樂道,被縣城里的家長當做教育小孩的典范。
然而,史玉柱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剛讀完了一學期后,就毅然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第二”的理想。據他后來反思,“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意識到我做不成這件事情”,這是“我理想破滅的主要原因”。
史玉柱回憶當時的情況,“全國那時候的中學生、大學生都曾經崇拜陳景潤,崇拜陳景潤很自然就把數學看得很高,后來一到大學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兒。上大一的時候我就知道了,‘1+1’不是那么簡單的,那是非常難的,因為剛上大學我就到圖書館去借《數論》看。那時候才了解,不光是我,估計整個中國學數學的都在研究和想方設法地去證明、解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已經被別人研究得太多了”。
可以說,當史玉柱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他的數學理想也就破滅了。由于理想的破滅以及當時還沒有找到其他的奮斗目標,失去學習動力的史玉柱大學成績一直處于中等。最后,失意的史玉柱開始跑步。體育鍛煉的愛好是史玉柱從初中開始養成的。到浙江大學后,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然后又從靈隱寺跑回來,18里路,風雨無阻,就這樣堅持了4年。
大學期間,在數學上沒有什么造詣,史玉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事物上,尤其對新鮮事物有異乎尋常的興趣,涉獵的范圍極其廣泛。無論是打網球、玩橋牌、彈吉他、集郵,還是踢足球,史玉柱總是在同學中第一個去嘗試,并且玩得還算有模有樣,尤其是足球。
史玉柱是數學系足球隊的主力前衛隊員。他說,這個位置很適合他的性格,既可沖鋒陷陣,又能在中場橫搶豎截,還能夠緊縮后場,筑起堅固的防守城墻。史玉柱深深地理解到了足球的精髓。在史玉柱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比賽,在比賽中你只有竭盡全力地去奔跑,盡其所能地去防守、進攻才有可能獲得勝利;否則,任何停頓都可能帶來致命的失敗。
很多了解史玉柱性格的人都知道他直爽,不矯情,不做作。大學期間,最使史玉柱難忘的還是那一罐正宗的湖南朝天辣椒。或許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史玉柱的個性。
有一天,史玉柱忽發奇想地對寢室的一位上海籍同學說:“上海人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佼佼者,高于全國各地的人。我就是不服氣,今天咱們就來論個長短?!迸赃叺耐瑢W問道:“怎么個論法?”史玉柱毫不猶豫地說:“打賭,吃辣椒!”辣椒是由一個湖南同學帶來的。俗話說,“四川不怕辣,貴州怕不辣,湖南辣不怕”。可見湖南辣椒辣得可以。
面對史玉柱發起的挑戰,同樣是年輕氣盛的上海同學哪肯讓步,說:“打賭可以。但有個條件。在吃辣椒期間,不準吃其他的任何東西?!笔酚裰鶕屩f:“好,你一勺我一勺,誰堅持到最后誰就是勝利者?!鄙虾M瑢W一拍桌子說:“好!一言為定。”于是,根據“君子協定”,史玉柱撮起一勺咽下去,頓覺五臟俱焚,嘴巴火燒火燎得想說話,卻又不知說什么好。經過七八個回合的較量,史玉柱最后以兩勺的優勢取得了勝利。當那位上海同學奮不顧身沖向水龍頭的時候,史玉柱興奮地抖動著雙拳,但這時的他也已經辣得說不出話來了。
史玉柱就此得出的經驗是:“只要你豁出去了,那就不是你怕辣椒,而是辣椒怕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樹立必勝的信念非常重要。”
這些往事在史玉柱的記憶里,在他為人行事的作風中都有著或隱或現的表露。在巨人集團里,員工們都說巨人有個“史大膽”。不過,史玉柱的膽子并不僅僅是看著連環畫大起來的,同時也是在自己動手的“為什么”的試驗中大起來的。
曾經癡迷于魔方的史玉柱還說過:“人生就是‘魔方’,是色彩斑斕還是暗淡無光,全靠自己的一雙手?!?
5.統計局的電腦奇才
上了大學的史玉柱在對哥德巴赫猜想有了更為理智的認識之后,對數學的熱情便慢慢地轉移到了跟計算機有關的編程方面。
1984年,大學畢業后的史玉柱被分配到了在當時看來專業非常對口的安徽省統計局工作。因為在當時看來數學系就是搞數字的,搞加減乘除的,而統計局就是搞數字的,所以當時大學畢業后這樣地分配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合適的。其實數學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主要是為了培養人的一種邏輯思維能力。
幸運的是,對于這個浙大數學系畢業的高才生,安徽省統計局的領導班子還是非常重視的。到單位報到不久,史玉柱就被通知安排去西安統計學院進修。也正是這次為期幾個月的進修,對史玉柱后來涉足計算機軟件開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史玉柱讀到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浙大數學系就細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純數學,一個是計算數學。當時史玉柱想,純數學太枯燥了,計算數學或許還能涉及其他知識,于是就選擇了計算數學方向。后來史玉柱回憶說,那時還是小型計算機時代,他們每次進機房都必須換衣服換拖鞋什么的,到機房上課基本上都是自己去編程,編程的結果還需要打紙帶。在當時的史玉柱看來這樣非常啰唆,計算機的用處也并不是特別大。所以那時的史玉柱對計算機是沒有多大興趣的。應該說,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等因興趣走上創業之路的人相比,史玉柱創業的原因還是有所不同的。
到了西安統計學院之后,進修班的老師是一位號稱“抽樣調查之父”的美國教授。他介紹了最新的國外抽樣調查方法、統計方法、抽樣方法,可以說沒有一樣能夠離開計算機。
從西安統計學院進修回到單位之后,史玉柱當時負責的工作就是農村抽樣調查數據的處理。那時候單位里面還沒有計算機,用的計算工具也很原始,是用計算器在那里加來加去的,于是史玉柱就提出要求,單位應該買一臺計算機。應該說當時的計算機是一種非常昂貴的設備,由于領導也知道計算機能提高效率,而且現在單位也有人能用得上,所以也就答應了史玉柱的要求。最后史玉柱南下廣州,花了5萬塊錢扛回了一臺IBMPC。
那時候的史玉柱還是一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沒有家室之累。有了計算機之后,他常常在別人下班都走了后,一個人留下來在計算機機房里繼續琢磨、研究。這時,浙大高才生的計算數學功底開始發揮作用了。數學其實就是鍛煉大腦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科學,而且專業人士認為,計算機編程的難度不在于語言,而在于算法,所以一般計算數學出身的人編軟件,要比計算機系編軟件的人水平高。史玉柱使用計算機進行編程后,過去需要20人甚至更多人干的統計活,現在只需要兩個錄人員,花一兩天就干完了。
統計局一般是每年秋天做一次統計,匯總一下。以前都是有一批人在做這個工作,現在被史玉柱這么一改進,一下子很多人就沒事兒干了。史玉柱自己也沒事兒干了。閑著也是閑著,既然有這么好的統計數據,史玉柱就開始琢磨能分析點什么。
此時史玉柱就開始自己編寫分析軟件,這個軟件設計可以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數據。比如年收人400元以上的農民會買哪些東西,消費特征是什么;年收人400元到500元的農民消費特征又是什么。把這些人的數據抽出來一匯總,然后再和平均數一對比,一分析就能出很多的結論。
當時,史玉柱所在部門的人都是學農業的,他們沒料到數學系的人也能分析出農業上的數據、農民的收人、基尼系數等等,而且一瞬間就可以搞出來。
隨著史玉柱的軟件不斷地完善,各地的統計局都紛紛開始使用這套軟件。1985年,國家統計局在河北唐山召開的全國統計系統年會上,明確要求全國各地的農村抽樣調查都用史玉柱的軟件。為此,史玉柱得到了二三十元獎金和一個技術進步獎。相比當時每月54元的工資而言,史玉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而當時史玉柱年僅23歲。
出類拔萃的工作業績引起了有關領導的關注和重視。編完軟件之后,史玉柱就基于這些分析出的數據,寫了一篇關于農村經濟問題的學術文章,最后文章被發表在了學術價值很高的一本雜志上。碰巧的是,當時的安徽省副省長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看了史玉柱的這篇文章,連連稱贊,極為欣賞。
這位副省長是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同時還是深圳大學的客座教授。通過這層關系,上級決定將史玉柱作為年輕干部中的“第三梯隊”進行培養,保送史玉柱到剛成立不久的深圳大學軟科學管理系學習,做這位副省長的進修研究生,并且對他許諾,“只要史玉柱一畢業,馬上就可以定為處級干部”。在那里,史玉柱首次真正接觸到IT行業。
“官本位”思想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人的價值觀念的時代,年紀輕輕就可以在省委大院“撈”個處級,誰都會有理由對自己的輝煌前程進行美好的想象??梢哉f,此時擺在史玉柱面前的是一幅未來極其美好的藍圖……
可對于史玉柱來說,最終能不能“撈”到個一官半職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為看重的是這次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史玉柱就這樣來到深圳讀書了。
當時的深圳,正是率先開啟全國改革開放之先河的地方。當時的深圳大學盡管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學生的精神面貌跟內部省份完全不一樣,整個學校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學生和老師的思想都比較開放,特別是經濟頭腦都非?;钴S。
當時,史玉柱所學的專業是軟科學,其實就是數學和經濟的結合,把數學應用到經濟研究上面去。作為導師的副省長一個學期也就來上幾次課,其他時間基本上由自己支配。
在當時,學校里非常流行搞勤工儉學,幾乎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地搞一些兼職。作為研究生的史玉柱當時是師兄弟三個人,但大家都覺得要面子而不想去,所以通過聯系最后就被安排在軟科學系里面做助教,也就是幫老師們改卷子、改作業,然后一邊學習。
那時候深圳大學的學校氣氛非常開放,經常都有外面的人來學校辦講座。1988年,史玉柱聽了當時四通公司總經理萬潤南的講座。
當時萬潤南主要就是談四通是如何創辦的。講座題目大意是《泥飯碗比鐵飯碗更保險》,意思是,四通就是一個“泥飯碗”,但是“泥飯碗”比“鐵飯碗”更能變成一個“金飯碗”??梢哉f這個講座對史玉柱的觸動非常大。從那時起,史玉柱經歷了第一次商業思想上的洗禮,之后便有了準備創辦企業的理想。
而且這時史玉柱也在圖書館里看了不少國外經濟方面的書。當時他就逐漸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將來,市場經濟肯定會成為一個主流。不過這個觀點在那個時候還幾乎找不到多少人贊成,因為當時的政策對市場經濟實際上是有不少限制的。
那時候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其社會風氣就是大家都在做生意、掙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處這個環境的史玉柱很難“出淤泥而不染”。到畢業前夕,史玉柱也開始經營一些小生意了。雖然賺得不多,也就一兩百塊錢,但是這對史玉柱后來進行創業的影響卻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