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巔峰的經濟學教室:來自著名經濟學家的12堂課
- (日)廣野彩子編著
- 2285字
- 2025-02-21 17:06:34
對日本的建議
如今的日本需要的是靈活的激勵措施
近年來,VUCA(即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在商業領域逐漸成為一個熱門詞。在社會極具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我們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挑戰。現今看來,這一點似乎比貝克爾先生接受采訪的那個時期更為顯著。美國OpenAI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ChatGPT引起了社會的熱議。AI的不斷發展正在根本性地改變人類工作的性質,因此,如何做出有效的人力資本投資決策似乎也將深刻影響人類的未來。
此外,貝克爾先生還就日本另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少子化,提出了一些寶貴的見解。
“對于人口減少的問題,其實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例如,可以向家庭提供更豐厚的補助金,鼓勵他們生育孩子。想通過這個方法根本性地改變出生率低下的現狀雖然是不切實際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鼓勵個別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
“在我看來,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對激勵(動機)做出反應的學科。為了鼓勵人們生育更多的孩子,或是鼓勵老年人學習新技能、嘗試新事物,我們必須向他們證明這樣做是有益的。”
激勵經濟學關注的是對個體的引導。通過對對象的激勵與利益展示,它探討了如何促使理想決策的實現。但有時,即使給予了對象激勵,其最終的決策仍然可能不盡如人意。要解釋這種現象,需要等待融入了心理學知識的行為經濟學的發展。
“如今,我們生活在‘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的時代。高等教育不僅傳授知識,還教導我們如何更有效地獲取新知。相比未受過教育的人來說,接受過教育的人更加了解如何充分地利用互聯網。
“假如你自己患有某種疾病,接受過教育的人就知道提前在搜索引擎上進行檢索學習。如此,他們就能在下次就醫時向醫生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
貝克爾先生將其稱為“知識經濟”而非“信息經濟”,其中蘊涵著深刻的內涵。教育的本質并非僅僅將信息片段化地授予人,更為關鍵的是要教導人們如何篩選信息,并將其與其他知識相融合,逐漸發展成為實用且具體的知識。這才是教育的關鍵所在。
“接受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的批評,即便對方比自己年輕;開放對移民的接納;通過激勵性政策來提高生育率,激發老年人對學習新技能的熱情,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這正是當下日本所需要的。”
如果日本維持現在的生育政策,可以確定的是,日本社會少子化的趨勢將會繼續加劇,在未來數十年內將不會有改善。然而,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對老年群體進行再培訓,或可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從這一點來說,日本社會還有希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從一無所有成長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我相信,在日本這樣一個行動力極強的國家,推行上述計劃(提高生育率,對老年人群再培訓)是絕對可能的。日本應該善于發揮自身的長處,如國家協調性強、國民努力勤奮等。在靈活運用自身長處的同時引入新事物,實際上這才是最具挑戰性的。
“除此以外,在與中國、印度等眾多國家的競爭中,還必須具備靈活性。我認為缺乏靈活性可能也是當前日本面臨的問題。”
在日本這樣一個傾向于單一文化的國家,實現多樣性的呼聲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我們需要具備理解和聆聽各種觀點的靈活性,而不是排斥并將不同意見視為異端。為了培養這種心態,在組織教育時,需要有意識地建立能夠自由進行討論的機制和環境。
貝克爾理論追隨者眼中的貝克爾
同我一起共事過的專家學者當中,有兩位是貝克爾先生的弟子,他們分別是前文提到的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的赤林英夫教授和一橋大學大學院經營管理研究科(HUB)的社會學者小野浩教授。
2014年貝克爾先生辭世之際,他們兩位為貝克爾先生撰寫了一篇極具啟發性的追悼文章,發表在《日經商業周刊》的電子版上。最后,我想通過引用追悼文中貝克爾先生的言論來結束本章。
“最后的道理說出來可能每個人都能理解,可是在貝克爾先生開始研究之前,這些似乎都是無人注意到的事情。而在他的研究之后,這些事情就變得如同自明之理一般透亮。參加他的講座就是在體驗這種發現的喜悅,就像哥白尼一樣。他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物背后的邏輯。(略)
“貝克爾先生在指導我的論文時經常說,‘經濟學的研究要么是有趣的(interesting),要么是重要的(important)。但世界上大多數的論文既不有趣,也不重要’。提出一項‘有趣’或‘重要’的新研究,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赤林英夫語。)[13]
“我向貝克爾先生請教了一些私人問題。當時我正在考慮是否結婚,于是問了他關于婚姻的看法。貝克爾先生非常熱情地談到,‘因為我做了很多關于婚姻、生育、家庭內分工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所以經常被誤解是不是對現行的婚姻制度有什么意見。但實際上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婚姻是一項極為出色的制度。兩個人通過深厚的紐帶相互聯系,建立親密關系,這是非常美好的。看看弗里德曼夫婦多么幸福吧(當時他們已經結婚60多年)!別再猶豫了!’”(小野浩語。)
[1] Gary S. Becker-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Nobel Prize Outreach AB 2023. Mon.6 Feb 2023.
[2] 同上。
[3] 小野浩,用經濟學原理分析人們行為的先驅者——貝克爾教授,《日經商業在線》(現《日經商業電子版》),2014年5月7日。
[4] Heckman, James J.,“Gary Becker: Model Economic Scientis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vol.105, no.5, pp.74-79.
[5] Steven Levit,“Gary Becker, 1930-2014”, Freakonomics.
[6] Gary S. Becker. Human Capital,Third E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年(初版發行于1964年)。
[7] 美國經濟學家,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譯者注
[8] 赤林英夫,跟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之王”貝克爾教授學習“不屈之心”,《日經商業在線》(現《日經商業電子版》),2015年1月26日。
[9] 基于2022年2月7日筆者對一橋大學商學院小野浩教授的采訪。
[10] 廣野彩子,活用人力資本 爭論之中 加里·貝克爾,《日經商業管理》Vol. 3,2008年,日經BP。
[11] 加里·S.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關于教育的理論和實證分析》,佐野陽子譯,東洋經濟新報社,1976年,P257。
[12] 同上。
[13] 同赤林英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