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有了,銷售又成了難上加難的一座大山。在當時市面上雜志普遍定價1元以內的環境下,《時尚》創刊號以10元高價開賣,開出了“國際玩笑”。首刊一共印了7000冊。
吳作為總發起人,承擔了銷售的大頭任務,跑渠道:高端酒店公寓、三里屯大使館以及機場貴賓候機室。
因為業務的擴大,報社需要招聘員工,這對以及揭不開鍋的報社來說難度不小,只能忽悠剛畢業又不差錢的大學生了。這天雜志社來了一個女大學生前來應聘。
蘇安娜(女,22歲)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出于對媒體行業的熱愛和新鮮事物的好奇,她沒有被眼前的困境嚇跑,毅然加入了這個年輕的團隊。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她自己估計都沒有想到,日后她將成為叱咤風云的中國版時尚女魔頭。
為了盡快讓雜志實現盈虧平衡,劉拉上新人蘇安娜,騎著28自行車,摞著厚厚的一疊雜志在BJ的CBD寫字樓一棟一棟一層一層的敲門、一本一本的銷售。剛開始作為文人出身的劉文江實在拉不下臉面,好在蘇安娜因為女性天然的親和力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很快就在新客戶的拓展上初見成效。
很快7000冊刊物一售而空,但是對于前期還舉債20萬的雜志社而言,這些收入也只是勉強的解決了溫飽,接下來持續出版刊物的成本以及人員工資都不能再繼續拖欠下去。所以光靠雜志的銷售收入不能維持雜志社的長期發展。經過會議的討論,《時尚》雜志首創拉廣告贊助來滋養雜志,這是一個雙贏的生意。但是誰來完成呢?都是在體制內工作的知識分子,臉皮薄,社會關系簡單。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劉文江再次挺身而出,提出了“詩人拉廣告的創新模式,開展了他的廣告洽談業務。
劉文江騎著自行車,揣著雜志和廣告刊例,走遍大街小巷,用寫詩般的“絞盡腦汁”,為廣告主寫廣告語和提案,簽下第一個廣告訂單:他先告訴客戶一個助其贏得生意的主意,其次才會強調《時尚》是最適合完成這個主意的人,而且他還連廣告詞都已經為客戶想好了
按照這個模式。終于他談成了時尚的第一個廣告——菲特購物中心,并為其寫了“菲特,與你有約”的廣告語。后來,劉文江又發揮“詩人拉廣告”的創新模式和能力,為一個眼鏡廠商寫下“添一道風景在眼前”的廣告詞,為一個指甲油廣告擬了“點染十足的激情”的標題,并爭取到廣告合作。
時值年末,吳楚宏在年終總結大會上宣布了這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當時因為經費的原因,時尚雜志一直沒有舍得使用昂貴的彩色打印,但是吳總也是體諒到大家辛苦了這么久,也考慮過把這筆錢作為年終獎給到大家。于是在大會上以投票表決形式讓大家決定這筆錢的去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全票通過了支持公司的業務發展:讓黑白的時尚雜志成為過去迎來了屬于它的色彩和篇章。
人有的時候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奇跡,由此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