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雖然有社里10萬元在當時也算是巨額的撥款,但是落實到房租、辦公桌椅、人員工資、紙張開印等等上面很快就捉襟見肘了。為了一省再省,三人和房東談了租金分期付款,辦公桌椅是各自想辦法借來的,社里唯一一臺486電腦也是厚著臉皮找朋友贊助的。沒有錢發工資,大家就商量著先不領薪水,勢必要把第一本刊物用心做好!
1993年6月8日吳為了第一本刊物召開了雜志社的第一次業務會議。
“今天我們就我們雜志社的第一本刊物召開一次會議,我的想法是第一本刊物定在兩個月后的8月8日發行,8月8日討個好彩頭。我們今天要討論以下幾個議題:首先需要討論的是刊物的名稱:目前有幾個選題:《時尚》、《大眾時尚》、《佳人》
“我提議就叫《時尚》,簡單明了,直接告知大家刊物的主旨:時尚的、高端的生活!《大眾時尚》反而啰嗦了一點,容易被大家誤解成是《大眾電影》副刊”
“我復議,我也覺得這個名字好,正好一個《時裝》,一個《時尚》。我們可以打擂臺了哈哈。”
“《佳人》這個名字太有局限性,我覺得《時尚》可以涵蓋的內容更廣泛,而且將來我們雜志社壯大了,還可以出《時尚先生》,誰說我們男人不可以時尚啊哈哈哈。
“好,這個議題過!下一個,雜志的內容編排。”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我想采用雙封面!”
“雙封面,怎么個意思?一本雜志還能有兩個封面?”
“對!我們要打破常規,封面也可以當封底,雙封面,看另一個封面到翻!”
“這個很有新意啊!”
會議在輕松熱烈的氣氛下順利地進行著。他們討論了創刊封面的照片,商量著雜志欄目的編排,斟酌紙張克數,從組稿線索的分析,到廣告刊例的措辭。很快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天又是新的開始,因為當時國內沒有任何時尚類雜志可以借鑒,吳托關系買來了國外以及香港臺灣的相關類型雜志。他們一頁一頁拆開,研究排版、用紙和配圖:討論哪些內容和創意可以借鑒,所謂的拿來主義。但是重中之重就是要盡快定下封面人物和刊物的售價。
“作為第一本中國的時尚刊物,我建議采用中國的明星。”
“我覺得為了區分目前市場上如《大眾電影》這樣的刊物,我們倒是可以另辟蹊徑,采用國外的明星,一來國內明星的成本比較高,二來國內的女明星更愿意上已經成熟和認可的刊物,對于我們這樣的新刊物,我們面臨的情形可能會很尷尬,要不就是請不來最紅的要不就是漫天開價,我們可承擔不起啊。”
在大家的激烈討論下,最終封面人物大膽采用了德國時裝模特巴金斯基,特別策劃的“時尚先生”專題隨《時尚》創刊號刊出,雜志社請來了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名模吳兵出鏡演譯男裝大片,同期還有耗“巨資” 1萬元人民幣拍攝的“模特與名犬”大片。
在那個同類雜志只有幾毛錢定價的年代,時尚的首期本雜志最終以 10元的定價橫空出世,堪稱當時中國最貴刊物。但如此“離譜”的定價并非毫無道理,當時正是中國時尚消費蠢蠢欲動的時候,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消費升級出現了。
就這樣在大家沒日沒夜、披星戴月的努力之下終于在1993年8月8日在BJ東單西裱褙胡同54號私家小院的平房里
中國第一本高檔生活消費雜志——《時尚》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