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因果未斷,勾使勾魂(4.3k)(求收藏追讀)
- 西游:長生從拜師鎮元子開始
- 貳月拾一
- 4318字
- 2025-02-14 00:53:32
雖然李修安差最后那三十步,終究沒能邁過心橋。
但鎮元子對此表現頗為滿意,評價頗高。
雖如此,鎮元子還是提醒道:“徒兒雖天賦不錯,但仍有可能道心蒙塵,另,徒兒你雖然五年煉就金丹,卻只換了骨,并未換肉,因此雖已入道,卻算不得得道。”
“師父,如何才能得道,從而脫胎換骨?”李修安問道。
鎮元子答:“待你六轉大成,脫去凡胎肉體換得仙軀,方為得道,故徒兒還需勤加修煉,不可驕奢自滿,荒廢懶怠,從而前功盡棄也。”
李修安點頭牢記在心。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不知不覺,李修安在觀中已修煉了整整一百年。
到此,李修安方才真正了解《九轉內丹秘訣》奧妙所在,也終于明白師父說的此道之難。
與此前極速大成不同,李修安足足費了九十九年時間,方才六轉大成,而后又用了一年時間徹底消除濁氣,以氣養肌,陰消凡肉,至此仙肌自生。
有經曰:“玉之有瑕不成真玉,人之凡胎濁骨,不成真人。”
脫去肉胎凡骨,實屬不易。
此刻,李修安方真正理解了那句話:“來時凡胎凡骨重,得道身輕體亦輕?!?
當年,李修安從心橋墜落,鎮元子使了個袖里乾坤把他拉了上來,細細想來,那時李修安未完全脫去凡胎,只怕就連師父也不敢輕易扶他拉他一把。
講經結束后,鎮元子獨留下了李修安。
鎮元子道:“徒兒,我觀你濁氣已消,步伐輕盈,想必已經脫去那凡胎肉骨,得了道。”
李修安行了一禮:“師父明鑒。”
鎮元子撫須贊賞道:“好,不錯,不錯,如此徒兒也算勉強踏入了長生之道?!?
“有道是: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
“徒兒你既已經得道,想從我這學些什么術法?”
李修安沒有貿然提出想學的法術,思索后問道:“不知青陽能從師父那習些什么法術?”
畢竟李修安很早就聽說過,經不賤賣,道不輕傳的道理。
鎮元子似乎并不在意,回答道:“我這有起死回生術、變化術、分身術、升天術、騰云術、預知占卜術、符箓術、三味真火術,此外還有那袖里乾坤、神行之術、土遁之術,不知你想學個什么?”
李修安沒想到,西游里面的道術種類如此龐雜。
但這么多年的《九轉內丹心訣》修煉下來,李修安也深知了一個道理:“術法高低取決于修煉者的法力,法力大小又取決于修煉者的境界,貪多嚼不爛?!?
這么多法術中,那變化術三個字李修安聽的格外清晰,在他心中也頗有分量。
畢竟變化之術在西游記中的分量太重了,不僅僅是因為習得七十二變的猴子。
當然,袖里乾坤也很不錯。
李修安深思熟慮后,對著鎮元子再行一禮,詢問道:“師父,不知這變化之術是否是那天罡地煞之術?”
鎮元子微微頷首:“然也,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聽到這里,李修安怦然心動。
雖然李修安沒走非常大道,不需要躲避那三災。
但七十二般變化的無窮奧妙,可不僅僅只是用來躲三災。
于是李修安回道:“弟子心中已有選擇,求師父傳我地煞變化之術?!?
鎮元子笑道:“果然,你還是心中念念不忘那天罡地煞之術,也罷,不過為師需要提醒你,這天罡地煞之術并不真正以數量多少見高低,二者各有千秋,關鍵在于習術之人?!?
李修安道:“弟子也不多貪,情愿學那地煞之術?!?
鎮元子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
李修安遂附耳聆聽,牢牢記下口訣。
此后,苦修自修自練,如此又花了一百年時間,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然之后二百年的時間,李修安的修為便停滯不前,難有突破。
尤其是最近時日,可謂諸事不順。
這日,他獨自一人在山上采菇,忽然天色大變,而后一道驚雷直直對著他劈了下來。
幸得李修安習會了地煞變化,反應夠快,這才躲過了天雷。
李修安知道這并非什么三災天雷,但依舊心有余悸感嘆道:“當真是雷法無情,差點劈錯人了!”
然而,這才僅僅只是開始。
此后,李修安每每外出過山林,要么天雷滾石,要么地陷山洪。
接二連三的出現意外,可謂是走大霉,對于李修安來說槽糕透了。
這還是在李修安看了黃歷,算了良辰吉時的情況下,要是發生在他得道之前,只怕早就命已休矣。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似乎因為流年不順,再加上修為長期停滯不前,李修安的心態也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
最近每每打坐修煉,內心深處總有一股說不明道不清的煩躁涌上心頭,總是令他隱隱不安。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李修安的修煉。
如往常一樣,今夜李修安閉目打坐修煉,才剛進入狀態,內心莫名受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外在感應,這讓李修安忽然感到內心沉重,仿佛壓著一塊大石頭。
李修安越是想壓制這些情緒,內心反而越是糾結,他的思緒如同心猿意馬一般,不知道飄到了哪里。
李修安睜開了眼,無奈放棄了繼續打坐修煉的想法。
此前的諸多不順加上內心的不寧,令李修安隱隱懷疑自己無意間,可能沾染了某些不明所以的因果。
但李修安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在五莊觀已經修行了幾百年,遠離塵世久矣,怎么會莫名沾上自己都不知道的因果?
難道說其實是道心出了問題?
畢竟此前鎮元子告訴過他,他雖然天賦上士,但未徹底斬斷塵心,道心并不穩。
且自己走的是性命雙修之路,但這么多年來,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修命之上。
李修安不自覺陷入了胡思亂想之中,但始終沒能想出個所以然。
不知不覺,夜已過半,屋外萬籟俱寂。
李修安嘆了口氣,吹了燈,上床休息。
明日還是去請教師傅吧!
.....
迷迷糊糊中,李修安做了個夢。
他已經好久沒有做過夢了,上一次做夢的時候還是來到五莊觀的第一晚。
熟悉的場景、熟悉的癩蛤蟆、熟悉的鷹隼。
只不過這一次在夢中,身份互換,他成了盤旋在天空的蒼鷹。
一只跳出枯井的蛤蟆看著天空,羨慕的請求道:“高高在上的鷹啊,您曾經也是一只井中之蛙,如今一朝得道,我們也想看看這云層之上的天空,您能下來帶我們一程嗎?”
盤旋在空中的鷹兒長鳴了一聲,同意了,而后飛了下來,停在了枯井口。
蛤蟆興奮的呱呱叫了幾聲,跳躍到了鷹的身上。
正當李修安準備再次鷹擊長空之時,這時,蛤蟆又開口道:“我的徒子徒孫們跟我一樣,也想感受下天空的遼闊,你能順便帶帶他們嗎?”
李修安愣了片刻,正在猶豫中的時候,井底突然又躥出來一群蛤蟆。
不等李修安開口,便先后一窩蜂跳到了蒼鷹的背上。
然這才是這一批,四面八方又涌出來更多的蛤蟆。
非那只蛤蟆的徒子徒孫,卻硬是沾親帶故。
看著如同螞蟻般的蛤蟆,李修安慌了,急忙揮動雙翅。
然而后背上的蛤蟆太多了,他拼盡了全力才勉強騰地起飛了起來。
他的兩只鷹爪還掛著兩大批蛤蟆,以致于他收不起爪子,無法專心飛翔。
此外,他背上的蛤蟆們也并不老實,噗通來蹦跶去。
終于,空中的鷹兒支撐不住,筆直倒下,連帶著蛤蟆們摔了個粉身碎骨。
李修安睜開了眼,發現自己竟然飄到了觀子外面。
而整個人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仿佛一陣風都足以吹飛他。
李修安看著四周,懵了。
難道自己在夢游?
這時,來了兩個奇怪的人,一白臉,一黑臉,拿著一張批文,上有“李修安”三個字。
走近身,不容分說,欲要給李修安的脖子套上索。
李修安大驚,連連后退了兩步,呵斥道:“你們是何人?為何要往我身上套索?我又不是勞什子犯人。”
一人冷笑道:“我們乃地府的勾魂使者,你陽壽已盡,我等特意勾你來也,勸你乖乖就擒。”
另一人也道:“你本一月前就該前往地府,哪知你小子運氣太好,躲過了數次死災,如今地府特批,令我兩人前來勾你。”
聽聞二人之言,李修安又是一驚,原來前幾日的災厄竟完全是沖著自己來的。
李修安又轉念一想,這不對啊。
于是對二位勾魂使道:“兩位莫不是弄錯了?且不說貧道早已得道,就那貧道聞食的人參果,合該壽命也不止四百四十三?!?
使者冷言冷語道:“休得胡言亂語,這陽世間萬物有數,生死簿上皆有記載,怎會弄錯?”
李修安不服氣道:“萬一是生死簿上記錯了呢?”
李修安心想的是,這在西游記中又不是沒有先例,別說記錯了,就連偷改命數的都有。
二位勾魂使者聞言大怒,不再廢話,祭出鐵索,一人抓住一頭,擺出陣勢,欲強行把李修安帶到地府。
李修安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先是吹了個風咒,拉開兩者距離,而后又開始默念口訣,暗暗使出雷法。
就在這時,空中突然傳來一道極具震懾力的聲音。
“哪來的宵小野鬼,敢欺我徒兒!”
鎮元子略舉手,一揮拂塵,兩個勾魂鬼慘叫一聲,被打成了肉醬。
見是師父來了,李修安大喜,對著鎮元子拜謝過。
鎮元子點頭,哼了一聲:“兩個不知死活的野鬼,瞎了眼的東西,竟敢勾我徒兒的魂魄,我定要去那地府與那十殿閻王說道一番?!?
“徒兒,你且回去還魂,隨后來大殿找我,隨我去一趟那地府!”
李修安點頭,返回屋里,魂歸自身。
等他再次睜開眼的時候,猛然發現床邊圍著一群人,皆是熟悉面孔。
見李修安醒來,清風明月一陣欣喜,其他師兄也是松了口氣。
李修安不解道:“師兄們為何都圍在我床邊?”
清風明月這才把整個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原來,卯時師兄們紛紛起床,唯獨不見李修安。
大師兄路過李修安的房間時,發現房間昏暗,屋內全然沒有動靜。
在外面叫了幾聲也沒有得到回應,以為李修安病了,于是強開了門,點上了燈,這才發現李修安沒有了呼吸脈搏,已然如同死人。
山河大師兄大驚,把這一情況告訴了鎮元子。
后面便是鎮元子趕到。
“原來如此。”李修安點了點頭,把兩個勾魂鬼的事跟師兄們說了一遍。
眾人皆是驚訝不已,而后憤憤不平。
李修安想起了鎮元子的話,于是爬了起來,穿好衣服,洗漱一番,來到大殿。
鎮元子早已在大殿等候。
“徒兒,準備好了嗎?你我前往地府找那十殿閻王問上一問。”
李修安點頭,他也想知道為什么自己的壽命只有這么點,這生死簿到底有何別的說法。
鎮元子使了個通幽的手段,不多時,師徒二人來到一城邊。
李修安抬頭觀看,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幽冥界”。
師徒二人駐足觀察,守門的一隊鬼差忽的走上前來。
“你們是何人?竟敢擅闖幽冥界,爾等還不速速離去。”領頭的鬼差大聲質問著。
鎮元子回答道:“我乃與世同君鎮元子,前來找你們冥王問罪?!?
“放肆,幽冥地府之地豈容爾等撒野!”鬼差們一擁而上,欲要捉拿二人。
鎮元子心胸開闊,待人仁義寬厚,但不代表沒有脾氣。
既然這些鬼差們不講道理,鎮元子也不廢話,稍微使了點手段,鬼差紛紛躺在地上,哭爹喊娘。
剛進城門,又遭刁難,師徒二人都不再做無謂的口舌之爭,誰若擋路,那便怪不得他們自討苦吃了。
一時間,唬得那牛頭鬼東躲西藏,馬面鬼南奔北跑。
眾鬼卒奔上森羅殿,急報:“大王,禍事,禍事!外面有一個老道士領著一個小道士,打將來了!”
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來看,見鎮元子師徒二人仙風道骨,一派正氣。
即排下班次,應聲高叫道:“大仙留名,大仙留名!”
鎮元子這才停手,道:“幽冥教主何在?昔日我與他蟠桃大會有所交集,今日一來與老友敘些舊,二來則是要問一問你們十位冥君,何故刁難我徒兒,怎的差人勾我徒兒魂魄?”
聽聞此言,十位冥王皆是大驚。
所謂的幽冥教主,指的不是別人,正是地藏王菩薩。
而王母的蟠桃大會那更不用說,上面的名單個個都是三界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十位冥王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得罪到了這樣的人物。
慌得他們急忙躬身賠禮,而后又差人通報幽冥教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