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號聞言神色微動,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抬手拍了拍王明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這個組織才是真正的好組織啊!是真心實意把公益當做幫助他人的事業來做。放心,我顧小號也絕不會讓好心人既流血又流淚的。”說罷,他轉過身,舉起那面破鑼敲了幾下,洪亮的聲音頓時讓喧鬧的場面安靜下來。
顧小號站在那張舊木桌前,聲音洪亮地向村民們介紹起聯合公益組織的善舉,他講得情真意切,不時引來村民們的陣陣贊嘆。陽光照在他黝黑的臉上,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依然聲情并茂地講述著。
王明見狀,對張吉使了個眼色:“你不是要拍照嗎?現在就可以開始了,待會跟著發放物資的隊伍走就行。”
張吉會意地點點頭,興奮地掏出手機,認真調整著拍攝角度。他時而蹲下,時而站起,尋找最佳取景位置,儼然一副專業攝影師的架勢。
這時,顧小號的宣講也告一段落,他拉過旁邊的村支書,低聲囑咐了幾句。村支書連連點頭,隨后大手一揮,幾個放暑假的半大小子和幾個中老年男子立即上前,開始有序地搬運車上的物資。
顧小號快步走到王明和宋紅秀面前,抹了把額頭的汗,笑著說道:“我已經跟支書交待好了,保證不會讓張吉拍漏任何一戶。那咱們,現在就去村里轉轉?”
王明與宋紅秀對視一眼,默契地點了點頭。
于是,三人開始了巡村之行。
顧小號走在最前面,不時指著路旁的房屋和田地,詳細介紹著村子的情況,王明和宋紅秀緊隨其后,仔細聆聽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
此時顧小號帶著王明和宋紅秀已經逛了大半個村落,烈日當空,三人的衣衫都被汗水浸濕,然而一路看來,兩人都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靈感。顧家村與其他村莊并無二致,甚至顯得更為貧窮落后:低矮的土坯房、簡陋的農具、龜裂的田地,處處透著艱辛。
顧小號察言觀色,見兩人面露難色,心中不免焦急,但他比誰都清楚自己村子的情況,再怎么著急也無濟于事。
猶豫片刻,他還是忍不住試探著問道:“不知道那個……農家樂的事……”
宋紅秀無奈地嘆了口氣,王明則耐心地向顧小號解釋道:“顧大叔,不是我們不愿意幫忙。只是周莊已經打出了名氣,他們基礎設施完善,游客自然會首選那里,顧家村如果再搞農家樂,確實很難成功。”
顧小號有心再爭取一下,卻不知如何開口,只得苦悶地繼續帶領兩人在村里轉悠,陽光炙烤著大地,三人的影子在土路上拉得很長。
走著走著,三人來到村子的田地邊,王明忽然停下腳步,望著眼前大片的莊稼地問道:“顧大叔,你們村子可有什么特產嗎?”
顧小號聞言一愣,隨即不假思索地搖頭道:“我們村哪有什么特產,要是有特產,也不至于窮成這個樣子了。”
王明搖搖頭,認真講解道:“其實特產不一定非得是別處沒有的東西,很多時候,特產就是一種品牌效應。哪怕你們村的桃子只是比別人的甜一點,也可以打造成‘顧村蜜桃’、‘顧村糖梨’這樣的品牌。只要推廣得當,自然會有市場認可。”
顧小號聽得一愣,訥訥地問道:“這……這能行得通嗎?”
王明笑了笑,拍了拍宋紅秀的肩膀,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雖然有些特產確實是當地獨有,但大多數特產就是這么打造出來的。只要東西貨真價實,再讓我們的‘品牌大使’宋紅秀幫忙推廣一下,包管成功。”
顧小號打量著宋紅秀清秀的容貌和出眾的氣質,連連點頭道:“說的是啊,要是宋小姐來推廣,恐怕連我都要忍不住買幾個嘗嘗。不過我真沒想到宋小姐還是品牌大使呢。”
宋紅秀沒好氣地給了王明一肘子,對顧小號正色道:“別聽他瞎說,我哪是什么品牌大使,不過如果顧村真有需要,我愿意出面做形象推廣。”
顧小號聽到兩人的承諾,內心雖然歡喜,但心底對自己村子的產品實在沒有多大信心。不過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還是熱情地招呼著兩人來到一處西瓜地,翠綠的瓜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圓滾滾的西瓜躺在田壟間,散發著夏日的清香。
烈日當空,三人沿著田埂來到一片翠綠的瓜田前。
顧小號抹了把額頭的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村其他的瓜果就那樣,也就這個西瓜還拿得出手,你們嘗嘗看。”說完,他利落地跳進瓜田,彎著腰在瓜藤間穿梭,時而俯身輕拍,時而側耳傾聽敲擊西瓜發出的聲響。
不多時,他抱著兩個圓滾滾的大西瓜走來,熱情地招呼著兩人來到田邊的瓜棚,簡陋的瓜棚用竹竿和茅草搭成,里面擺著幾張粗糙的木凳。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正躺在草席上打盹,被他們的動靜驚醒后,瞇著眼看到是顧小號,又懶洋洋地躺了回去。
“顧大寶,起來起來!殺瓜了!”顧小號把西瓜往地上一放,沖那漢子喊道。
顧大寶慢悠悠地坐起身,詫異地看了看顧小號,又歪頭打量了一下王明和宋紅秀,嘟囔道:“今天怎么還買瓜了?你以往不是抱了就跑么?”
顧小號一時語塞,指著顧大寶就要發作,但想到身后還有客人,只得把到嘴邊的粗話咽了回去,換了個文雅些的說法:“你……你這人怎么說話的!”
“娘們唧唧的。”顧大寶嘟囔了一句,順手抄起一旁的西瓜刀,手起刀落,咔咔幾下就把西瓜切成了整齊的瓣,他先往自己嘴里塞了一塊,嚼了幾口,點點頭:“嗯,還行。”
顧小號瞧著顧大寶這副模樣,想訓斥他又不知該說什么好,只能憤憤地罵了句:“混球!”隨后不再理他,轉身對王明和宋紅秀招手道:“來來,嘗嘗這個,看看能不能搞成特產。”
顧大寶耳朵一動,停下吃瓜的動作,轉頭好奇地看向兩人。
王明和宋紅秀各拿起一瓣西瓜,這瓜瓤紅得透亮,散發著清甜的香氣,咬下一口,甘甜的汁水頓時溢滿口腔,讓人暑意全消。兩人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顧小號見狀驚喜道:“這瓜可以?”
王明丟掉瓜皮,拿起棚里掛著的舊毛巾擦了擦手,猶豫地說:“不好說。這瓜最多也就是甜一點,口感方面和其他西瓜沒什么太大區別。真要用來做特產,感覺有些……”
“糊弄人是吧。”一個聲音忽然接過話茬。
三人望去,只見顧大寶搖頭笑道:“這地就這樣了,這瓜也就這樣了,你改不了的。”
王明有些詫異,還沒等他說什么,顧小號就把顧大寶一頓臭罵,隨后招呼著兩人離開。王明回頭看了一眼,只見顧大寶依舊坐在瓜棚的陰涼里,目光悠遠地望著灼灼烈日下的瓜田,眼神里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顧小號垂頭喪氣地走在前面,踢著路上的小石子,太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什么特色都沒有了,難道這個村子注定要一直窮下去嗎?
路旁的知了聲嘶力竭地鳴叫著,更添了幾分燥熱與焦灼。
這趟探查無功而返,見顧小號神情低落,王明有意岔開話題問道:“剛才那個顧大寶,似乎是個有故事的人?”
顧小號勉強打起精神,一邊走一邊講述道:“說起大寶啊,也算是個苦命的孩子,他是咱們村第一個大學生,本來該有大好前程的。他娘生他的時候難產死了,他爹沒兩年也因為意外去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不過別看村子把他拉扯大,上高中的學費都是他自己暑假打工掙的,上大學也是。可誰知道,大學讀了一半,突然就輟學回來了,說是要回來種瓜,帶領村子致富。“
說到這里,顧小號嘆了口氣,隨手摘了路邊的狗尾巴草在手里把玩:“最初幾年,大家對他還抱有很大期待,畢竟是個讀過書的文化人。可他那瓜怎么種也就是普通水平,沒種出什么名堂來。好在還能糊口度日,后來就這么一直在那種瓜了。”
宋紅秀好奇地追問:“那他為什么中途輟學呢?”
“問過好幾次,可他從來不說。”顧小號搖搖頭,臉上的皺紋在太陽下顯得更深了:“我猜大概是學費的問題吧。你說這孩子,要是缺錢開個口,大家湊湊總能湊出來的。現在大學讀一半,連個畢業證都沒有,這算什么事啊。”
三人說著,已經走回了村口。遠遠就聽見敲鑼打鼓的喧鬧聲,還夾雜著人群的議論聲。
王明提議道:“咱們過去看看吧。”隨后又對顧小號勸慰道:“顧大叔您別太著急,事情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咱們再慢慢找,總會找到出路的。”
顧小號點點頭,神色釋然了些許,他何嘗不明白,自己不過是希望村子能有生機,讓年輕人不用背井離鄉,讓村里重現往日的熱鬧。
但若實在不行,也只能認命了,只是這村子,終于是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