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房屋外墻粉刷著明快協調的色彩,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前方不遠處,一個設計別致的路牌格外醒目——【旅游景區-周莊】幾個大字下方,一個向右的箭頭指示著“距離200米”。
出于好奇,王明打轉向燈,駕車拐進了周莊。映入眼簾的是平整寬闊的柏油路面,道路兩旁新栽的綠植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整個村莊煥發著蓬勃的生機,一些民宿和農家樂的招牌已經掛了出來,偶爾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在村里漫步。
“看來周莊的下一步就是要打造風景區了。”王明緩緩駕駛著車輛,不禁感嘆道:“若是這一步能走成功,這個村子真的就能讓子孫后代都吃上家鄉飯了。”
宋紅秀倚在車窗邊,出神地望著窗外掠過的景色,新穎的鄉村建設模式顯然吸引了她的注意,眼中流轉著濃厚的興趣。
車輛緩緩駛出周莊,繼續向著顧家村的方向前進,在經過張吉所在的村子時,眼尖的宋紅秀忽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路邊閑逛。
王明降低車速,緩緩靠近后降下車窗:“張吉?你怎么還沒進城啊?”
正低頭走路的張吉聽到聲音,驚訝地抬起頭,認出車內的兩人后,他立即露出開朗的笑容:“是你們啊!我打算過幾天再去城里,反正餓不死也發不了財,就這樣先混著唄。”
宋紅秀從車窗探出頭來,發梢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我們要去顧家村,你要不要一起去?”
張吉摸著下巴想了想,爽快地點點頭:“閑著也是閑著,算我一個吧!就當去串個門。”說著,他拉開車門利落地坐進后排座位。
車子重新啟動后,張吉好奇地問道:“還是為了顧大雄的事嗎?”
宋紅秀轉過頭來,解釋道:“這是一部分原因。昨天不是答應村長要做調研嗎?今天我特地拉著王明過來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好辦法。”
張吉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你們還真打算幫顧家村致富啊?具體要怎么做呢?”
“目前還只是嘗試階段,我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王明一邊專注地開車,一邊坦誠地回答。
張吉笑了笑,半開玩笑地說:“要是真能成的話,也幫幫我們村想想辦法唄。這樣我就不用大老遠跑城里打工了,哈哈哈。”他的笑聲中帶著幾分期待,也透著幾分對家鄉發展的向往。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張吉這句半開玩笑的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王明心中蕩起了層層漣漪,“旅游風景區”這五個字驀地躍入他的腦海,雖然一時還未完全理清其中的關聯,但他隱約感覺到,問題的答案或許就藏在這五個字之中。只要能夠想通其中的關鍵,說不定真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讓顧家村和張吉的村子都能搭上發展的快車。
王明的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方向盤,目光凝視著前方蜿蜒的鄉間小路,陷入了深思,陽光透過車前窗,在他專注的側臉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與此同時,宋紅秀并沒有想得那么深遠,她轉過頭關切地問張吉:“你不是一直想加入我們的聯合公益組織嗎?”
張吉無奈地笑了笑,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褲縫:“那也要進得去才行啊。像我這樣的,最多也就是混兩頓工作餐,想要成為正式員工,還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呢。”
宋紅秀溫和地安慰道:“別這么說,我相信你的能力。組織也一定會看到你的努力和付出的,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正式加入我們。”她的語氣真誠,帶著鼓勵的笑意。
這番話確實不假,只要堅持不懈,確實有機會加入組織。但世間最難的就是持之以恒,若是出于真心熱愛倒也罷了,若是懷著其他目的,想要成為正式成員,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經年累月地堅持下去。
張吉對此只是報以理解的微笑,沒有再多說什么。車內一時陷入了沉默,只有引擎平穩的嗡鳴聲和窗外掠過的風聲相伴。
不多時,熟悉的村口映入眼簾,商務車緩緩駛入顧家村,車輪碾過略顯顛簸的土路,揚起細微的塵土,幾只在路邊啄食的土雞驚慌地拍打著翅膀躲開,幾個正在樹蔭下閑聊的村民好奇地投來目光。
村頭那棵老槐樹依然郁郁蔥蔥,在夏日陽光下投下一片清涼的綠蔭。
車輛緩緩停在了顧家村村頭的空地上,由于村內道路尚未修繕,車子無法繼續深入。王明利落地跳下車,安排張吉和宋紅秀先去通知村長顧小號,自己則留在車旁看守物資。
這些米面糧油需要在村民面前展示,讓他們親眼看到實實在在的援助,這樣后續提出的建議才更容易被接受。王明深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情感紐帶,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當這些生活必需品分發到村民手中時,想必每個人都會露出真誠的笑容。
在鄉村這樣一個緊密的社群中,一旦成為眾人談論的焦點,自然而然地就會獲得某種程度的尊重和敬畏,這是中國農村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文化。
不多時,顧小號就跟著張吉和宋紅秀快步走來,他一路小跑著,黝黑的臉上洋溢著掩不住的喜色。昨天才說好的事,今天就來落實,在這位老村長心里,這群年輕人是真心實意來辦事的,這讓他倍感欣慰。
見到王明,顧小號有些拘謹地搓著手,臉上堆著謹慎的笑容:“那個....啊.....您.....”
王明起初有些不解,隨即恍然大悟,爽朗地說道:“哦,我叫王明,您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啊,那怎么好意思,還是叫王先生吧。”顧小號笑了兩聲,語氣中帶著幾分奉承:“我聽張吉和宋小姐說,你們今天又來給我們送東西了。你們那個聯合公益組織真是太好了,是真心把我們這些農民放在心里啊。”
王明聽出了顧小號話中的期待,他不想過多客套,直截了當地說:“顧村長,您找幾個人來幫忙,把這些東西分發給真正需要的村民。我們需要拍照記錄發放過程。”見顧小號臉上掠過一絲失落,他接著笑道:“您呢,就陪我們在村里走走,看看村子的實際情況。我們回去后再研究具體的發展方案,一定要讓村子富起來。您看這樣行嗎?”
顧小號一聽,眼睛里頓時放出光彩,連連點頭:“好!好!”隨即轉身面向老槐樹下閑聊的村民,深吸一口氣,洪亮地喊道:“老齊,叫幾個人來,政府發東西啦!”
顧小號果然人如其名,這一嗓子下去,半個村子都聽得清清楚楚,村民們陸陸續續圍攏過來看熱鬧,見車里的物資著實不少,個個臉上都露出期待的神色。趁著人還沒到齊,顧小號不知從哪兒搬來一張舊木桌,還提著一面破鑼,儼然是要正式主持發放儀式的架勢。
宋紅秀緩步來到王明身側,微微蹙眉低聲問道:“為何非要拍照記錄?像上次那樣直接把東西交給顧小號處理,然后我們去探望顧大雄,順便考察村子不就行了嗎?”
王明伸手做了個下壓的手勢,示意她稍安勿躁,隨后耐心解釋道:“上次只能算是個敲門磚,這次是要讓全村人都親眼見證。讓村民實實在在地收到實惠,他們自然就會替我們說話,一旦我們成為村民們熱議的焦點,顧老三的行為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到時候你就會明白什么叫做眾口鑠金的力量。”
他頓了頓,語氣篤定地補充道:“到那時,甚至不需要我們親自出手,顧大雄的事情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宋紅秀將信將疑地挑眉:“真的么?”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王明豎起大拇指,笑嘻嘻地說:“我雖然騙過你,但那都屬于特殊情況,你看我什么時候在正經事上騙過你?”
“那什么是特殊情況?”宋紅秀不依不饒地追問。
“這個嘛.....”王明一時語塞,隨即急中生智,故作恍然地拍手道:“哎呀!忽然想起來,我們還缺個拍照的人!這樣吧,我就犧牲一下,陪著村民去拍照,到時候你就跟著顧小號在村里逛逛。”
正在一旁看熱鬧的張吉聽到王明的話,立刻回過頭來,舉手踴躍地說:“我可以幫忙拍照嗎?我對這個挺在行的!”顯然,比起顧家村的景色,張吉對發放物資的熱鬧場面更感興趣。
“當然可以,那就麻煩你了。”宋紅秀點點頭,隨后沒好氣地白了王明一眼,但也沒再繼續追究。
不多時,顧小號終于將聚集的村民安置妥當,小跑著過來問道:“橫幅呢?你們的橫幅放在哪里?我找兩個人幫忙扯開。咱們條件有限,就只能這樣簡單布置一下了。”
王明聞言有些尷尬,還有橫幅這回事?貌似確實是有的,但車里確實沒有準備啊。
宋紅秀見狀,立即上前一步,面色誠懇地說道:“顧大叔,我們公益組織不是那種靠做公益來賺取名聲的人。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之所以需要拍照,也只是為了向組織證明這些物資確實發放到了村民手中,確保專款專用。所以,沒有橫幅也沒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