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懷璧其罪
書名: 三國:為興大漢,只能出將入相作者名: 夢中有紫色本章字數: 2195字更新時間: 2025-02-24 11:30:00
初平元年末,董卓西遷,洛陽遂成焦土。
余煙裊裊,蔽日遮天,昔日繁華之都,今已成為鬼域。
街衢之間,尸骸枕藉,耄耋老叟,伏尸于阡陌;黃口小兒,橫死于溝渠:血染黃土,腥氣沖天,蠅蟲群集,嗡鳴不絕。
斷垣之下,婦人聲若游絲,隨風而散,懷中嬰已氣絕,面如槁木。
昔日漢室宮闕之內,火勢雖熄,余燼猶燃。
南北、濯龍、永安四宮,昔日雕梁畫棟,今皆化為瓦礫。
金階玉砌,盡成焦炭;瓊樓玉宇,悉為灰燼。
唯余殘垣斷壁,孤聳于廢墟之中,似鬼魅之形,令人望而生畏。
城郊之外,流民如潮,或負笈擔囊,或扶老攜幼,皆步履蹣跚。
老者拄杖而行,忽仆地不起,旁有稚子,伏尸痛哭,聲嘶力竭,聞者無不掩面。
而這洛陽,昔日巍峨之城,今已滿目瘡痍。
董賊雖遁,其禍猶存,蒼天無語,哀鳴陣陣。
唯見孤鴉盤旋,似為這人間煉獄,作一曲挽歌。
城內城外的慘烈,謝伊已經全部收入眼底,但卻除了將最近得到的一些賞錢給予那些困苦百姓外,其余的什么都做不到。
前世只看電視,他只覺得那些戰亂的場景離自己很遠,仿佛只是歷史書中的幾行文字,或是熒幕上的一幕幕畫面。
可如今他身臨其境,親眼目睹這人間煉獄,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生靈涂炭”。
而恰恰就是董卓的無道暴政,更加堅定了謝伊的決心!
漢宮廢墟的蘭臺內景象讓人心頭一沉,昔日莊嚴肅穆的樓閣,如今已被烈火吞噬大半。
焦黑的梁木斜倚在殘垣上,仿佛隨時會崩塌,四周彌漫著濃重的焦糊味,混雜著紙張焚燒后的灰燼,嗆得謝伊忍不住掩住口鼻。
地面上散落著殘破的竹簡和帛書,有的已被燒成碎片,有的被踩踏得面目全非。
來這里不為別的!為的就是各州郡縣的地理圖!有了這個!將來大業必成!
可蘭臺本是存放朝廷機密文書之地,各州郡縣的圖理應在此,然而眼前的混亂讓謝伊心中一緊——
董卓西遷前,一定是派人徹底搜查過這里,重要的檔案早已被帶走或焚毀。
蹲下身,翻開一堆焦黑的竹簡,手指觸到的地方,竹片瞬間碎裂成灰,又推開一扇半塌的木柜,里面空空如也,只剩幾片殘破的帛布,上面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
“還是小覷了他們。”
低聲自語,謝伊大概料想到了那些東西,到底去了哪里。
董卓西遷長安,為的就是躲避諸侯鋒芒,但他同樣也明白,一旦跑遠了,那諸侯各回各家,一定會進入各自為戰,爭權奪利的狀態。
各州布防圖事關機密,誰拿到,誰就掌握了所有諸侯的命脈。
因此不可能允許其他人做大,董卓必然不會忘了帶走布防圖。
看起來,就算自己不下定決心刺董,自己這一趟還得空來,依舊要冒險去長安那龍潭虎穴一遭。
“賢弟!”
正凝神思索間,忽然聽到身后傳來一陣呼喊,謝伊回頭一看,只見孫策大步踏入蘭臺,臉上帶著幾分焦急之色。
“賢弟,原來你在這里!”
孫策快步走近,拍了拍謝伊的肩膀,招呼道:“尋了你許久,快隨我出去,此地不宜久留。”
確實,大火焚城,這蘭臺也是搖搖欲墜,再不走小心被活埋在洛陽。
點了點頭,謝伊收起心中的思緒,隨孫策一同走出蘭臺。
兩人穿過殘破的宮墻,來到一處偏僻的角落,這里曾是漢宮的一處偏殿,如今已被燒得只剩幾根焦黑的柱子,勉強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屋頂。
“嗯?”
剛走近,謝伊便看到孫堅正與身邊的黃蓋、程普、祖茂等人低聲交談,神色間透著幾分緊張。
仔細一看,原來是孫堅手中捧著一只布包,隱約可見里面有一方玉印,其上雕龍盤繞,玉質溫潤,即便在昏暗的光線下,依舊散發著淡淡的光澤。
敲!傳國玉璽?
謝伊心中一震,但面上不動聲色。
畢竟看過三國或者史書的都知道孫堅在洛陽廢墟中撿到了玉璽,卻沒想到會在此刻親眼目睹。
而擔憂事情敗露,已被玉璽蒙蔽的孫堅見孫策和謝伊走近,迅速合上錦盒,神色恢復如常,但眼中的警惕卻未散去,拉過孫策,低聲說道:“伯符,此地不宜久留,我們需盡快離開洛陽。”
“父親所言正是。”
孫策點頭稱是,正欲開口問一下為什么不搜搜其他地方,忽然注意到一旁的一名親衛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錦盒,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之色。
而那親衛見孫策目光掃來,慌忙低下頭,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謝伊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暗自嘆息。他知道,這傳國玉璽的出現,必將引來無數紛爭,而那名親衛的眼神,顯然已為日后埋下了隱患。
不管怎么說,謝伊跟孫策也算是有些交情,無論前世今生都非常喜歡孫策的為人。
見孫策神色凝重,謝伊顯然也察覺到了那名親衛的異樣,便走近一步,低聲警告道:“伯符兄,方才那物……非同小可,恐非吉兆。”
孫策聞言不解,轉頭看向謝伊,帶著幾分疑惑:“賢弟此言何意?”
言多必失,謝伊嘆了口氣,語氣委婉卻意味深長:“此物雖為至寶,但懷璧其罪乃古有明訓。”
“如今亂世之中,人心難測,若因此物引來他人覬覦,恐非善事,最好將其交給其余諸侯,或可免去許多麻煩。”
“另外....”
話說到差不多了,謝伊噤聲,比了個抹脖子的動作,提醒孫策待會兒最好把那個親衛殺了最好,免得這種賣主求榮的東西會出賣他們。
沒能力卻有錢,在這亂世是真的保護不了寶物。
孫策聽罷,沉默片刻,還是有些猶豫。
他雖年少氣盛,但也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剛才的警告雖未明言,卻已點出了此物的危險性。
“賢弟所言極是,”
孫策低聲回應,“只是此事還需與父親商議。”
沒說清楚那是什么,可孫策也不傻,當然知道那必定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
謝伊點了點頭,不再多言,他知道孫堅此時已被那玉璽蒙蔽了心智,自己再多說也無益。
但他還是希望孫策能聽進自己的勸告,避免日后因這玉璽而招致禍端。
至于聽不聽,那就不是謝伊的事了,他也不可能去偷玉璽或者逼孫堅把玉璽丟了。
好言難勸想死鬼,能做的他做了,孫堅能不能懂事,那就看他兒子懂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