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劉備贈甲
- 三國:為興大漢,只能出將入相
- 夢中有紫色
- 2470字
- 2025-02-14 11:30:00
二人如此謹慎,實際對繁文縟節并不是那么刻意的謝伊卻不在意張飛的言論,甚至是爽朗一笑,失笑道:
“無妨,益德兄為人豁達,喜愛結交天下文人英豪,此乃快意之舉也。”
“再則,不才仰慕玄德公,亦不介意今后與云長兄和益德兄共闖江場。”
“于外稱職,私下交好,于伊而言,當真無不可。”
如此豁達心性,平易近人,確實不愧為賢明雅士,簡直是千里遇伯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典范。
果然,能包容豁達,在關羽面前同樣能得好感,一樣忍不住開口贊道:
“義涵胸懷豁達,胸藏寬廣,實乃賢才。”
同為三兄弟,張飛見大哥和二哥連連贊賞謝伊,也想說點好聽的,可苦于才疏學淺,最終只能——
“俺也一樣!”
......
稍過不久,關羽也將大軍開拔,準備入駐汜水關的消息告知,這會兒已經和張飛前去做出發準備了。
并且由于當前情況特殊,劉備和謝伊特意囑咐了張飛千萬不可在外面透露謝伊已投于劉備麾下一事。
且得等時機成熟,盟軍散去后,才能明面上讓謝伊站在劉備身邊。
畢竟現在劉備要什么都沒有,如果謝伊加入他,那就相當于抱著一塊金子卻空無武力保護一般。
屆時必定引來袁紹和曹操不滿,甚至是刻意針對。
趁著這會兒四下無人,還有機會獨處的機會,謝伊也是當機立斷,再度交代一番道:
“玄德公,當下時局變換,前線戰事即將激化,袁紹也有意籠絡我,且我也答應曹公要為其立功一二才可離開。”
“若要相隨,且得等破虎牢,盟軍各奔東西,不再人多眼雜后,伊才可前來追隨。”
“否則,其余有心之人必視玄德公與伊同黨,到時只會為您帶來禍事。”
這話說的一點兒也沒毛病,也講到了關鍵點。
袁紹和曹操之所以現在對劉備有欣賞,一是他漢室宗親身份,二是他有擊破黃巾之功和猛將于麾下。
可要是讓他們知道劉備先一步挖走他們要的人才,那就....
不說明著搞你,他們大可使絆子,用些別的手段,再讓謝伊投奔他們那邊。
如此,劉關張三人必須低調。
“義涵所言甚是。”
心思細膩,又懂人心的劉備自然也是贊同,點頭表示明白其苦心。
不過關于謝伊剛才所言中的一點,劉備卻大感疑惑,追問道:“方才義涵曾說攻破虎牢,盟軍即會各奔東西,這是為何?”
按理說攻破虎牢關,不該是長驅直入,殺進洛陽,誅殺董賊,重新扶持天子掌權嗎?
怎么打完虎牢關,就又散了?還各奔東西?
“虎牢雖可破,諸侯卻難齊。”
提及到此,謝伊也難免有些黯然,言簡意賅的道出重點:
“眼下雖諸雄匯聚,但各方野心皆有,多只為求謀取利益,并未有真心輔佐天子之心。”
“故而,一旦擊破虎牢,諸侯必定又會陷入爾虞我詐,各自為戰狀態。”
“屆時怕是除了曹公和孫太守愿意出兵外,其余人馬依舊只會按兵不動,反倒是讓董卓得以喘息。”
人心啊~
世上最不可直視之物。
太陽、人心。
這兩樣無論哪一個都不能直視,你直視他就會刺瞎你雙眼。
這還真是應了謝伊的那句,盟軍終究是盟軍,各懷鬼胎,各有所圖,哪里能真合力呢?
誰又愿意洗牌呢?
別忘了,有些人的太守,州牧,刺史,還是董卓替小皇帝封的!
鬼知道救出皇帝了,這頭銜會不會被收回去。
他們等的其實是董卓狗急跳墻,把洛陽里姓劉的全殺了,這樣才能謀奪利益。
比如舉個例子,這才來的只有關東諸侯,其他地區只是喊了口號而已。
益州的劉焉,荊州的劉表,他們就沒來。
明明他們都姓劉卻不管事,就是因為他們期待洛陽里面姓劉的死光光了,那他們這些同樣是正統漢室宗親的就能順應天命,下應人心,自立旗號,繼皇帝位。
至于其他諸侯為什么不動,還是老道理,他們一樣在等董卓弄死皇帝。
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外面找一個姓劉,容易控制的那種來立為新皇帝,他們就搞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他們卻忘了,多拖一日,董卓那邊越是有機會反擊,加上有李儒協助,說不定諸侯還會淪為弱勢方。
也正因謝伊提醒,劉備頓感撥云見日,茅塞頓開,之后便是氣急怒斥:
“想我大漢昔日之曠古盛今,今被董賊篡政,然各路諸侯世食漢祿,享高位,偏無幾人真心討賊。”
“反而在背后使計,相互排擠,暗中謀算,此等行為,著實令人不齒!”
嗯,確實不齒。
袁術大家都看到了。
拖后腿第一人非他莫屬,最好的寫實榜樣,怕是其余人也早晚隨波逐流了。
“義涵。”
對于謝伊的忠告,又知曉此地不是久留之地,劉備也是言辭鄭重,肅穆道:“煩請為備指出一條明路。”
既然諸侯不靠譜,那劉備也想好了,自己來走匡扶漢室這條路。
“玄德公莫急。”
謝伊也是知分寸,知輕重的人,安撫后接著開口道:
“若要廣納人才,招兵幕馬,還需打響自身名號,我們可借此次攻打虎牢,以自身勇武造勢,為將來做鋪墊,獲取大量賞賜。”
“不過切記您乃漢室宗親,絕不可擅自入宮,否則必遭橫禍,被其他有心人迫害。”
“玄德公事后可等諸侯散去后,跟隨公孫瓚回幽州,期間積極對抗黃巾軍余孽,多加立功,借助公孫伯圭麾下之力,加快操練兵馬,積攢實力。”
“另伊也有兩策,可為其增長財力。”
當前局勢對他們不利,這條路是唯一出路。
“好,此言大善。”
有了這條大致方向,劉備是喜笑顏開,激動不已。
至于其中細節,也無需多慮,等到謝伊匯合時,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劉備也不擔心謝伊會不會不回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如果謝伊是個毫無信譽可言的人,又怎會記得昔年小小的恩惠,今又來懷桃抱李,出謀劃策?
“玄德公,時候不早了,得出發了。”
瞧見劉備一臉喜悅神色,謝伊也知道他聽得進去了,放下兩個裝有生財之道的錦囊,隨后也是不再猶豫,直接起身準備告辭。
出了這門,他們就得收斂了,可就不能再顯得熟絡,最多是萍水相逢。
千萬不能被人看出他們已然聯合。
“義涵慢走。”
正要出去,劉備忽地想起什么,攔住謝伊去路,走到身前,面對面取下手腕處的臂甲套,雙手奉于謝伊面前,滿臉鄭重其事,道:
“戰場刀劍無眼,望以此物助你護體。”
“只可惜備如今財力匱乏,暫無多余之物可贈于。”
“還望莫要嫌棄。”
臂甲,其實就是護臂。
甲胄方面,古人向來重視程度極高,兵荒馬亂的年代尋訪起來也是極其不易。
謝伊雖在軍中領得一套,但眼下是臨時加入,也拿的并不夠全。
馳騁疆場,刀光劍影,多一甲,多一保障,家底掏空的劉備愿取下自己一臂甲贈予謝伊防身,其真摯之意,也可見其坦蕩胸懷。
皇室玉佩?高官厚祿?
不如皇叔一片真心!
“多謝玄德公贈甲。”
謝伊也不矯情,感激拜謝后,也坦然接受,當場戴在了袖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