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起猛了,祖宗在拜你
- 三國:為興大漢,只能出將入相
- 夢中有紫色
- 2166字
- 2025-02-13 12:13:23
既決定要未來要投奔劉備,謝伊便不再繞彎,放下酒樽,直接道明來意,誠然道:
“敢問玄德公,攻破虎牢關,誅殺董賊后,有何打算?”
這話問的劉備一愣。
其實他何嘗不是有一番大志向,又怎會看不清當前局勢。
一杯溫酒飲下,壓下心中悲涼,劉備鄭重看向謝伊道:
“兵鋒所指,天下難安,欲得太平盛世,當除篡國賊逆!”
“只可惜各路諸侯,皆不愿合力,備勢微弱,報國無門。”
劉備的意思也是直來直去的明顯了,他就是想早點滅董卓,殺入洛陽,救出天子!
但無奈勢單力薄,身邊除了關羽和張飛,根本無人可用,就連帶他來的公孫瓚恐怕哪天都不想尊漢室為其主。
無奈啊,無奈。
大漢江山危難,無能為力,劉備拍了拍大腿,不禁想唉聲嘆氣,奈于謝伊在場,他本人又性格昭烈,實在是不可表露丑態。
有能力的不去管事,沒能力的想發聲卻被嘲笑。
對此,謝伊也感到悲哀啊。
有心匡扶漢室的接連受挫,想篡漢的起步都是個校尉級別,一路上幾乎順風順水,再難啃的硬仗也能打贏,就沒見怎么輸過。
反觀眼前劉皇叔,一生顛沛流離,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的路上,最慘時連老婆都落到了呂布、曹操等人手里,要不是有關羽護著,怕是都要改嫁了。
匡扶漢室,談何容易?
“……”
良久沉默,謝伊沒有應答。
見此,劉備還以為對方嫌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不好意思開口提點,面容一抽,辛酸涌來,自嘲道:
“不瞞先生,自備曉事以來,山河破碎盡,百姓饑寒迫。”
“備有心輔佐漢室,進京勤王,怎奈財疏智短,力有不逮。”
“二十有九,終是一事無成也,到頭來只能空懷壯志,心中含淚。”
誠如是殺身報國,忠君憂民,劉備何嘗不是有大志向呢?
可誰讓老天不準他成事,明明是皇族后裔,結果到了他這個第十八代玄孫身上,卻來了個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開局。
問劉備想不想讓謝伊加入他的隊伍,為他謀定而后動?
那他肯定想,光是現在眼神里都透露著滿滿的渴望和渴求。
可惜了,劉備也知道自己勢微。
如果開口,謝伊絕對會因報當年之恩加入他。
可這樣就是在誤人子弟,讓人放棄大好前程跟他吃苦,從零出發。
此舉有違大義,更無仁義可言!
所以在劉備看謝伊的眼神中除了那種求賢若渴外,照樣也有猶豫和不舍。
可無論如何,謝伊曾立誓要投明公,斷然也不會讓劉備不要臉,背上個誤人子弟的名聲來開口。
要開口,當然得是他謝伊本人親自主動開口。
與此同時,營帳撩開,張飛與關羽二人回來,準備通知二人后軍也要開拔。
但注意到二人似乎在談要事,都選擇了噤聲。
“玄德公。”
終于,在沉默到令人窒息,似乎在醞釀著什么時,謝伊開口了,再次站起后,面露堅定,道:
“伊深知玄德公志向遠大,亦非碌碌無為之輩,若蒙不棄,不才愿終生相隨。”
啊?
這這這!
四世三公世家的袁紹不惜高官厚祿相誘,慧眼識珠的曹操也以禮相待。
無論如何,這二人都比劉備有錢有勢,結果謝伊卻主動要追隨劉備,這無異于雪中送炭。
劉備怔愣在場,一時間總覺得自己在做夢,都忘了該說詞了。
“先生要助我大哥成事?那可太好了!”
喜歡結交文人的張飛一聽,很干脆笑出聲,上前就想加入聊天。
“三弟,且慢。”
關羽攔下,見大哥劉備還在發愣,立馬提醒一聲。
張飛性格粗,可關羽很明白他們這邊到底多窮困潦倒。
人曹操好歹有千位鐵騎,而他們才不到百余人,若想將謝伊拉進隊伍,這不是太過可笑。
“先,先生....”
劉備終于醒神,言語滿是顫動,看向謝伊的目光如同看到了金子,直恨不得馬上塞進懷里。
如此雪中送炭,肝膽照人。
而一開始便打定主意要追隨劉備的謝伊,看到劉備這等激動姿態,也再次表明決心,言辭懇切道:
“伊自出潁川,就已下定決定以身匡扶漢室,玄德公乃大仁大義之人,伊愿追隨至天涯海角,萬死不悔。”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必侍明主,伊愿為玄德公驅走效命,唯君命是從!”
“若玄德公不棄,伊定終生不負。”
真的!這是真的!老天不負我劉玄德呀!
這字字真切的承諾,這鏗鏘有力的誓言,無不令劉備感動的一塌糊涂。
同理,謝伊如此識大義,明大理,關羽和張飛兩人同樣是大為感動。
“先生今日所說,備深感其意,日后必將銘記于心,絕不負先生所望。”
話雖簡單,但這言語之間的感動和熱切絕非做假。
求賢若渴的劉備激動之際,竟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站起身來走到一旁,主動朝著謝伊一拜。
“先生大義,請受劉備一拜。”
一躬身,二俯首,謝伊還哪敢承受。
“主公不可如此!”
這一拜,誰敢接啊,驚的謝伊惶恐將劉備托起。
但也就是如此,劉備的魅力更是展現的無以復加,好感值蹭蹭蹭往上漲。
“不不不。”
而劉備眼看謝伊不受禮,頓時急了,連忙勸道:
“吾與先生相逢即是有緣,先生乃大才,今世之子房、韓信也,您受得起。”
額....韓信啊,你這是打算以后成事了,再把我砍了嗎?
急需有人插入話題,就又該關羽說話了:
“大哥,先生年幼,恐會折壽。”
理由找的很好,劉備也意識到好像是這個道理,這才終于把這一拜給停下了。
將來有謝伊共謀大事,老早就想多多結交讀書人的張飛更是在營帳內,遺憾的滔滔不絕道:
“嗐,若是先生早一年與我兄弟三人相遇,我等四人一同結義,豈不美哉?”
“三弟,切不可胡言。”
對于張飛這種不拘小節,隨性而為的表現,劉備自不敢茍同。
“三弟,先生乃讀春秋圣賢書,不可粗俗待之。”
就連關羽也告誡,抬手微晃,提醒張飛千萬不能胡鬧。
嚴格說來,別看謝伊是主動要求加入他們,可實際上大哥不也同樣有此意,只不過是謝伊先開尊口,更可說是屈尊降貴,放棄前程似錦的路走上了這條荊棘密布之路,他們感激都來不及,稱兄道弟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