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暗度陳倉投明主
- 大唐李瑁:請陛下殯天
- 逆轉(zhuǎn)乾坤的猴子
- 2001字
- 2025-03-08 09:11:00
羅希奭道:“若是直接供出,當(dāng)然不行。因此,那刺客在這里玩了個小花招,他找了個明面上看去和雇主毫無牽連的徽章,如果事情鬧大了,深查下去,若有若無地就會指向雇主。”
“這么一來,他們可以狡詞詭辯,說也同時接受了那家委托,打算一并完成任務(wù),并不知道令牌和雇主有所關(guān)聯(lián)。而雇主即便有心發(fā)難,也不占理,容易被非議為風(fēng)聲鶴唳,兔死狗烹。”
“當(dāng)然,事情沒鬧大,那兩邊各自歡喜,相安無事。唯有如此,才是保全家族的最佳良方。”
竇繼偉整個人呆若木雞,瞠目結(jié)舌,已經(jīng)不知道該怎么應(yīng)對。
他覺得羅希奭就是在詭辯,但梳理下來,內(nèi)在邏輯卻又嚴(yán)絲合縫,找不到一點錯處,也不知從何駁起。
竇繼偉的大腦一片混亂,但李瑁的思想?yún)s一片清明。
一直表現(xiàn)得高深莫測,作出一副思考模樣的李瑁,實則正在用全身力氣,克制失聲而笑的沖動。
不同于一介武夫,沒有多少彎彎繞繞的竇繼偉,作為高等級政治陰謀家的李瑁,幾乎一眼就看穿了里面的門道。
玩花招的不是刺客,而是羅希奭。
這一套看似天衣無縫的推理,實際上漏洞百出,或者說,從一開始就暗藏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刺客根本不用慮及自家安危,因為他們跟雇主早就牢牢綁在了一條船上。
若雇主不肯庇護(hù)刺客,甚至于想殺人滅口,那最有效的法子不是去故意留下什么隱晦的線索,而是豁出去,以身入局,直接向李隆基供出雇主,做成鐵證。
反正都活不成了,不如同歸于盡。
雇主肯定也明白這一點,因此羅希奭假設(shè)的互相猜疑的極端情況根本不會出現(xiàn)。
在這個案子上,雙方都無路可退。
這說明,羅希奭跟自己一樣,沒有料想到徽章的線索會真的指向東宮,被打得措手不及。
意識到之前言論錯誤的羅希奭,不得已匆匆趕來,費(fèi)盡三寸不爛之舌,好推翻自己先前設(shè)定的套路。
幸好他一開始就把話說得含含糊糊,沒有明確表態(tài),就是為了留有反轉(zhuǎn)的余地。
李瑁相信,羅希奭有能力可以編造一個更完美的借口,而非現(xiàn)在這個拙劣生硬的理由,來扭轉(zhuǎn)辦案的方向。
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當(dāng)著李瑁的面,認(rèn)真地把這個理由一五一十地說了下去,目的已經(jīng)昭然若揭。
他只騙竇繼偉,不騙李瑁。
他就是要赤裸裸地告訴李瑁,他指向的對象就是東宮,就是太子,別無他人。
這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投靠,而是交心。
李瑁沒辦過案子,鴻臚寺那個案子也不是正經(jīng)的查辦,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和蘇拉澤討價還價上。
他對辦案子的基礎(chǔ)理解,還停留在看過的刑偵劇上,講究的就是證據(jù)充分,事實確鑿,才能成案結(jié)案。
可官場上哪有什么證據(jù)事實,即便鐵證如山,也不見得就能沉冤昭雪,正義伸張。
官場上的案子都不叫案子,叫站隊。
更精確地說,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說你清白,你就清白。說你犯事,你就犯事。
李瑁以為羅希奭是唯一一個真心想救李林甫的人,如今看來,這點也錯了。
羅希奭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找到解藥,而在乎能不能波及東宮,重創(chuàng)東宮。
若是能剛好找到解藥,救下李林甫一命,自然皆大歡喜。
若是不能,宰執(zhí)集團(tuán)樹倒猢猻散,他也尋好了高枝。
他料定李瑁想登儲君之位,那就必須要先撂倒李亨。
而今天這番演出,就是他給李瑁剖明心跡,獻(xiàn)計獻(xiàn)策,用實際行動交出的一份投名狀。
他也確實成功了,李瑁對他刮目相看。
能讓自己接二連三猜錯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才。
眼見羅希奭的目光緊緊盯著自己,等待最后的回應(yīng),而竇繼偉的眼神則更為熱烈地鎖定自己,希望自己打破沉默。
李瑁輕咳一聲,開口道:“羅御史久斷刑案,自有心得。不過,太子殿下生性純良仁義,絕不會牽扯此事。”
竇繼偉聞言大喜,他就知道李瑁不可能同意羅希奭的胡說八道,登時斜睨著眼看向羅希奭,甚是得意。
羅希奭微微一笑,心下明了,李瑁身為皇子,自然要維護(hù)君臣大統(tǒng),絕無可能會在公開場合說太子的不是,當(dāng)然不能在明面上同意東宮有所牽扯。
羅希奭順著李瑁的話道:“壽王說的是,太子乃國之儲君,品方敦厚,如何會做這等悖亂之事?不過,東宮僚屬眾多,龍蛇混雜,是否有居心叵測之徒,就不好說了。”
竇繼偉氣得吹胡子瞪眼,繞了一圈,還是扯著東宮不放。
東宮僚屬出事,太子不可能無事。就算他信誓旦旦毫不知情,難道李隆基會信嗎?
李瑁喟然嘆道:“陛下也為此事憂心,這才親自出手。”
他這一聲嘆,恰到好處地把竇繼偉的牢騷全都塞回肚子里去了。
李隆基出手整頓東宮是前不久的事,竇繼偉再不滿羅希奭,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幫東宮說話,否認(rèn)李隆基的舉措。
于是,順理成章地,李瑁和顏悅色地對竇繼偉道:“東宮底下的人也查一查吧,真有害群之馬,及時清除,也是幫解圣憂。太子殿下知道了,絕不怪罪,還會感謝竇將軍。”
竇繼偉無言以對,只覺得自己已經(jīng)陷入了李瑁和羅希奭聯(lián)手編織的一張大網(wǎng)里面,被綁得嚴(yán)嚴(yán)實實,動彈不得。
他暗自奇怪,李瑁向來獨來獨往,沒聽說他跟宰執(zhí)集團(tuán)走得那么近啊?
“竇將軍,你意下如何?”李瑁的話打斷了竇繼偉的胡思亂想,竇繼偉還能如何,畢竟襄龍使才是真正查案的欽差,他說什么,便只能是什么。
竇繼偉心不甘情不愿地行禮道:“是,末將領(lǐng)命。還請壽王示下,該如何查?”
跟司馬家有關(guān)系的就是李輔國,總不能把這個太子貼身宦官給抓起來訊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