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陛下是那一位真英雄嗎?
- 大明:我有猛將朱元璋!
- 承百年
- 2235字
- 2025-04-03 23:43:18
城中的百姓稍稍心安。
王甯麾下的一名千戶率一千定遠軍留守盱眙。
當日,李平便率領三萬四千余人朝著東南面行軍。
一名夜不收急忙返回李平的大營之中。
他向著李平和衛暉稟報:
東南面的張士誠領兵三萬余人出高郵,他們朝著西北面的定遠軍緩緩行軍;
跟隨張士誠一起出征的,還有其弟張士德,以及麾下將領李伯升和呂珍;
留守高郵之人,乃是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
按照雙方目前的行軍速度,約莫三到五日之后,定遠軍將與張士誠的鹽丁遭遇!
………
李平命夜不收退下歇息,他詢問衛暉和王甯:
“西、北、南三個方向的元軍和劉福通的義軍,可有異動?”
衛暉答:
“北面和西面的元軍,在伯顏、許有壬和李思齊等人的率領之下,正強攻劉福通的地盤。”
“南面江西行省和湖廣行省的元軍受白蓮教徒襲擾,有些自顧不暇,暫無北上的跡象。”
“主公,這是我等滅掉張士誠,擴大地盤的好時機!”
衛暉朝著李平拱手一拜。
李平點了點頭。
他朝著座下的王甯、衛暉、趙澤三人吩咐道:
“衛暉、王甯,你二人再各自派出一名千戶,讓他們各自率領一千名重騎兵,前出襲擾張士誠的大軍,尋找機會襲營!”
“派出去的兩名千戶,要聽從常遇春的指揮!”
“另外,讓各個方向的夜不收,給我晝夜不停地盯住西、北、南三個方向的元軍和義軍。”
“我不希望在我們與張士誠決戰之時,有元軍或者義軍,殺到了安豐路境內,甚至殺到我們的跟前。”
“趙澤,你和郭寧蓮日夜輪班,繼續作為我的親衛,跟隨在我身邊即可。”
“告訴軍中的將士們,咱們定遠軍的規矩不能亂!行軍在外,枕戈待旦,不脫履,不卸甲,隨時防備敵軍襲營。”
李平深吸了一口氣,他的心跳有些加速。
若是滅掉了張士誠,李平不僅能擴大地盤;更重要的是,他還能得到浙江和山東的鹽場,拿捏住大都的漕運!
如此一來,大都之中的脫脫和至正皇帝,豈不得更要看自己的臉色?
李平思忖了片刻。
王甯和衛暉點頭。
二人領命離開,開始落實李平下達的命令,并安排今夜駐軍之事。
……
一夜并無敵軍靠近。
……
第二日清晨,定遠軍立刻拔營,朝著西南面的石梁站和天長快速行軍。
石梁站和天長已經落入了常遇春的手中。
只是,李平麾下的三萬兩千人若遲遲不能到達石梁站和天長,常遇春即便有通天的本事,也難以用一千名騎兵,擊潰張士誠的三萬名鹽丁。
“加快行軍,我軍最好在張士誠之前,到達石梁站和天長!”
李平朝著王甯和衛暉下令道。
二人自然明白李平的擔憂,他們立刻呵斥著麾下的千戶,率領定遠軍的兵丁們以最快的速度行軍。
一日之后,征北軍和征東軍距石梁站和天長已不足四十里。
傳信兵言:
“我軍的兩千名重騎兵偷襲了張士誠的大營,令得那三萬名鹽丁方寸大亂。”
“只是,那三萬人并未潰散,他們僅僅只是損失了大約一千人而已。”
“常遇春率領兩千五百名騎兵,不斷借助地形地勢之利,阻擋著張士誠的前進。”
“張士誠愈發亢奮和焦急,他以為咱們定遠軍是因為懼怕他的三萬大軍,所以才會襲擾他的大軍,阻擋他的鹽丁行軍!”
“因此,張士誠已然開始大宴鹽丁和將領,那三萬人的鹽丁大營之中,整日歡聲笑語,談論著搶掠安豐路的美事。”
聞言,李平、衛暉和王甯三人不由得啞然失笑。
李平讓傳信兵回稟常遇春:
“告訴常千戶,他的目的是襲擾、阻擋和迷惑張士誠,不需要犧牲咱們的騎兵與張士誠血戰。”
“待到咱們的大軍抵達了天長之后,咱們再收拾那張士誠。”
傳信兵領命而去。
定遠軍繼續急行軍。
……
第三日。
李平麾下的三萬兩千人,順利抵達了石梁站之外。
站內的兩百名定遠軍單膝跪地,迎接李平。
李平命步兵接管了石梁站。
大軍繼續朝著東面行軍。
天長位于石梁站以東約莫十里之外。
當李平率軍出現在天長城外之時,張士誠的三萬大軍,幾乎同時出現在了天長的東門之外。
常遇春領兵退入到天長城。他從西門而出,面見李平。
李平的面色嚴肅,他詢問常遇春:
“常千戶辛苦了。你可知曉,現在張士誠的麾下還剩多少鹽丁?”
常遇春頷首琢磨了一番,片刻過后他答道:
“末將留下了五百名騎兵鎮守石梁站和天長。”
“我們剩余的兩千五百名騎兵,約莫斬殺了張士誠的兩千余人。”
“因此那東門之外的張士誠大軍,應當還有兩萬八千余人。”
常遇春抬頭看向李平。
李平陷入了思考。
倘若與張士誠正面決戰,他相信定遠軍一定能擊潰張士誠的鹽丁大軍;只不過如此一來,定遠軍也會折損過多!
李平并不愿折損定遠軍。
……
片刻過后,李平命衛暉和王甯分別統領一萬五千人,駐扎于天長的左右兩翼。
他率領趙澤、郭寧蓮和兩千名步卒進入了天長城內。
常遇春的三千名騎兵沖出天長城,他們游走于四周,等待李平的命令。
一名信使從天長城之中策馬而出,最終進入了張士誠的大營之中。
信使朝著張士誠躬身一拜,嚴肅道:
“我家主公李大帥,令我向誠王陛下請安!”
“請誠王陛下允許我轉達李大帥的肺腑之言。”
張士誠的劍眉一挑,他捋了捋自己長長的黑須,哂笑道:
“那兩面三刀的李平又耍什么花樣?你說來聽聽!”
這話沒有激起信使的不悅,他反而微微一笑,淡然道:
“我家主公說,他委身于暴元,向高郵府行軍,實非他之所愿!”
“當今天下兵馬,元廷最盛,誠王其二,劉福通位列第三,徐壽輝位列第四,我家主公,不過末流罷了。”
“主公的身后是安豐路內的黎民百姓。為了百姓們的生存,主公不得已假意接受招安,假意向誠王陛下發起進攻,這一切,都是為了得到元廷的糧草和刀兵罷了,是為了麻痹暴元。”
“我家主公還說,他斗不過元廷,斗不過劉福通或者徐壽輝,更斗不過您誠王陛下,有朝一日,他終究還是要帶領著十萬定遠軍,投靠某一位有德有才的真英雄!”
“誠王陛下是那一位真英雄嗎?”
“若是,我家主公愿將天長城拱手相讓,率軍退出天長城,再向誠王陛下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