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秋收在即
- 大明:我有猛將朱元璋!
- 承百年
- 1953字
- 2025-03-26 09:57:51
除了威脅行省衙門之外,李平還提出了一個讓天下人震驚的豪言:
若是伯顏代表朝廷拿出城池、糧食和兵甲補償定遠軍,定遠軍將在半年之內剿滅張士誠,恢復揚州路!
……
這令得各路豪強既驚愕,又心驚。
廝時,張士誠入主高郵府一月有余。
他自揚州路的泰州起兵,而后攻取興化,再取高郵。
五月李平圍困滁州城之時,張士誠于高郵之中自封“誠王”,建號“天祐”!
脫脫與大都朝廷自然暴怒。
元廷急于剿滅敢于稱王的張士誠,因此李平殺死蘇赫巴魯、強取滁州城之事,倒顯得有些次要了。
……
六月初四。
高郵府的誠王張士誠得報,安豐路李平取滁州之后,竟敢諫言元廷,言之在半年之內,剿滅他張士誠,恢復揚州路和高郵府!
誠王豈能不怒?
一道檄文自高郵發向滁州城,檄文曰:
定遠李平,狂妄小兒,首鼠兩端,不仁不義不忠不智之徒,豈敢揚言與天祐誠王為敵?
命莽夫李平于一月之內開城投降,如若不然,誠王天兵,必將屠戮滁州,踏平安豐,取李平之首級懸于高郵王庭之朱墻外!
……
李平咧嘴一笑。他轉而將檄文上交行省衙門的伯顏。
李平曰:
“平章大人明察!”
“天下豪強反元,唯有我李平感念天恩,有報效朝廷,替大汗剿賊之心!”
“然豪強視我為魚肉,朝廷視我為豬狗!”
“伯顏大人若不愿幫扶我這忠肝義膽之人,為求保命,我便只能率十萬定遠軍投靠張士誠。”
“他日我與誠王攻入汴梁之時,還望伯顏大人勿怪!”
……
汴梁路,行省衙門之中的伯顏勃然大怒。
伯顏呵斥左右:
“爾等可還是朝廷之臣?!”
“如今這李平食朝廷之糧,殺我蒙古族人,強取濠州城,此刻又來威脅我這朝廷重臣!”
“我乃一行省之平章政事!”
“他李平豈敢一再威脅我伯顏?!”
“豈敢一再獅子大開口,向朝廷勒索城池、糧食和刀甲?!”
“此等賊人,與那三國的曹阿滿又有何異?!”
“爾等皆閉口不言,毫無良策嗎?!”
伯顏再次摔掉了手里的茶盞!
“嘭”的聲音在衙門里回蕩。
許有壬、賈魯等官員的面色難堪。
倏爾,賈魯拖著年邁的身子,拱了拱手道:
“平章大人息怒。”
“老臣以為,既然李平有意剿滅張士誠,我等不如順水推舟,讓他與張士誠兩虎相斗,由朝廷來坐收漁利。”
“大人以為如何?”
賈魯抬起雙眼,看著伯顏。
伯顏的面色依舊難堪。
天下已無糧,想要再籌集五萬石糧食和兩萬套刀兵,何其困難?
許有壬道:
“天下之賊,李平位列第四。”
“其一為自稱天完皇帝的徐壽輝,只不過蘄水距離大都甚遠,朝廷鞭長莫及,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剿滅。”
“其二為潁州劉福通,他亦有稱帝之圖謀,威脅黃河以南,有進逼大都之勢。”
“其三為高郵張士誠,此賊人自稱天祐誠王,據守浙東,竊居朝廷鹽政!”
“此三人之后,方才是安豐路李平。”
“李平雖乖張,但并未稱王,也表達了可為朝廷剿賊之意愿!”
“臣依舊建議養李平而制賊!”
“李平可為朝廷掣肘徐壽輝、張士誠和劉福通。”
“若處置不當,令得李平與張士誠、劉福通或者徐壽輝合兵,則天下危矣,大廈將傾。”
許有壬抱拳一拜,他言盡于此。
伯顏陷入了沉默,他思考了許久。
許久過后,他咬咬牙,對著許有壬道:
“許左丞替我執筆,上書朝廷,表明李平的要求和其中的利害之處。請脫脫大人和朝廷決斷!”
“同時,命人先行傳令李平,朝廷感念其忠烈,自當酌情處置。李平需等待一月!”
許有壬松了一口氣,他緩緩起身,躬身一拜,轉頭前去書寫表書和給李平的命令。
……
滁州城內。
李平看著郭英領兵修復了城墻和城門。
護城河拓寬了一丈。
清流河水環繞滁州城而過。
六月的萬物已然復蘇。
滁州城內外綠意盎然,頗有生機勃勃的景象。
李平于四日之后收到了行省衙門的回復。
他不予置評,率麾下一千精銳騎兵,朝著定遠城急行軍。
費聚坐鎮滁州城。
鎮南軍的大本營,由此轉移至滁州城內外。
安豐路之內的孔宏、王甯、衛暉皆緊密鑼鼓地練兵。
為了練兵,安豐路境內的各處匪患皆被肅清。
百姓安居樂業,竟也出現了夜不閉戶的空前情況。
李善長主持著農耕、秋收準備、道路修建、水利疏通、糧田與人口造冊等事宜。
蘇寶瑞的武備寺兵器坊制作著各類刀兵,尤其是改進的手銃、瓦雷和炸藥包。
兵器研究院趕制出第十門輪式火炮,那一架炸膛的火炮被仔細研究,然后回爐重鑄。
定遠軍的手中,便已擁有了九門輪式火炮。
……
時值六月二十三。
金燦燦的稻穗激起了整個安豐路百姓與將士的喜悅之情。
李善長令各處準備好了秋收的鐮刀、連枷、石磙、稻桶等工具。
一旦到了可以收割的時刻,安豐路境內的將士和百姓,將以最快的速度搶收糧食,以免夜長夢多。
忙碌的景象隨處可見。
晾曬糧食的曬谷場已經修理平整,準備就緒。
大倉和地窖里灑了石灰和草木灰,甚至鋪上了菖蒲、花椒和艾葉。
這是數年難有的豐收時刻。
就連李平、張保成、張巢等人,也都感受到了濃濃的喜悅。
李平立于定遠城的北門之上,他詢問李善長:
“參軍可有統計,我們有多少畝官田,百姓手中有多少畝民田?”
“官田產出的糧食可以養活定遠軍多久?”
“百姓們今年不用向我們納稅,他們收獲的糧食,又能養活他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