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龍蛇相化,天命可變也!
- 上品寒士:從鑿冰求鱸開始
- 瀟逸神
- 2140字
- 2025-02-15 12:01:00
楓林渡口。
瑯琊王氏的船只,早已經準備就緒。
王羲之一行人來到后,便立刻準備出發渡江北上。
劉浚之家在錢塘江南,需要在渡口北上過江,錢塘縣城那里才是吳越古運河的開始,方可一路船行至建康。
“郎主,可以登船出發了。”
王家老仆季安向王羲之稟道。
“浚之,記住我說的話,切勿懈怠荒廢,憑你天資當為人杰翹楚,萬不可荒唐嬉業。”王羲之作著臨別前的叮囑。
他對于劉浚之展露出來的天賦和才學,有著深深的欣賞和好奇。
若不是今天有這件事情,王羲之還要決定多住些日子,以便更好的了解劉浚之。
“恩師所言,浚之牢記于心,必謹遵而行。”劉浚之認真的答道。
這幾天的經歷,對于劉浚之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
任誰也沒有想到,自己現在竟然成了書圣王羲之的得意弟子。
從今天開始,就算自己什么也不做,哪怕是混吃等死虛度一生,也會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王羲之點點頭,心中還有許多話要囑咐,但是卻也知道沒有那么多時間。
“三月之后,等為師的信,你我師徒再相會。”
王羲之說罷,便瀟灑的轉身,登上了大船。
王獻之跟劉浚之道別珍重后,緊隨其后登上大船。
劉浚之看著落在最后的王孟姜,從懷中掏出了金絲竹笛。
“師妹,你的笛子,應該完璧歸趙了。”劉浚之輕聲說道。
王孟姜看到笛子,想起她跟劉浚之傳了一晚上書信,也沒有討回來的事情,不禁心中一哂。
不過,現在是從叔父去世的大事當前,她自然不能有什么出格的表情。
“劉兄教了我一段佳曲,這笛子便當時小妹答謝,贈與你了。”王孟姜柔聲說道。
劉浚之點點頭,也不虛假客套,“既然如此,那等三個月之后,再見之時,我再教你幾首其他的曲子。”
“好,那一言為定,劉兄珍重。”
渡口的人很多,王家仆從也是不少,王孟姜知道不是久談之地,一聲道別上便也上了烏篷大船。
隨著一聲船工號子響起,一艘艘船只,離開岸邊,向著江北而去。
劉浚之站在渡口岸邊,一直到船只模糊不清,才終于是轉身返程。
王羲之臨別之際,給劉浚之留下一輛牛車和一名車夫。
從楓林渡口至西塘劉家,路程可是挺遠的,要是徒步走回去,那可是半夜都未必趕到。
劉浚之獨自坐在牛車中,隨著顛簸的路程,進入了沉思當中。
自己現在成了王羲之的弟子,錢塘縣,甚至是郡上的中正考評察舉,對于他來說,可以說是一片坦途。
再加上王王羲之還要替他尋一門士族婚姻,更是牢牢鞏固了自己的士族地位。
從今以后,自己憑借書圣弟子和門第的身份,便可以享受名望和地位,稍稍鉆營一些,功名利祿也能加于己身。
但是。
劉浚之明白,自己跟王羲之他們不一樣。
他想要的不是這種人生,不是這種價值觀。
魏晉風流的時代,乃是士人們在幾百年道德秩序的社會約束后,對于個體的一種追求。
從某些方面來說,還是算一種進步的,無論是文學書法,還是音樂美術,亦或是宗教哲學,在魏晉風流時代算的巨大發展。
但是。
這一切的負面結果,卻是天下動亂,民不聊生,野蠻對于文明的肆意侵害!
劉浚之真正的靈魂,讓他更看重集體利益保障下的個人主義,簡單來說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眼前這江東的愜意平和,在將來會面臨孫恩之亂、侯景之亂等,至于淪陷五胡之手的中原,更是連年累月的戰亂殺戮。
“人杰翹楚,我自然是要當的,可也要當英雄。”
劉浚之看著路邊田地里勞作的農戶們,不禁暗暗想著。
當他回到家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了。
劉弘見到兒子回來,立刻關心詢問了一番。
“王右軍在路上,可跟你又說了什么?”劉弘問道。
劉浚之搖搖頭,“并沒說什么,老師只是叮囑我不可荒廢學業書法。”
老爹聽到這話,稍稍有些放松下來,淡淡的說道:“如此便好。”
“父親是在擔心什么?”
劉弘嘆息一聲,然后說道:“如今荀羨和王洽,全都突然卒世,已經無人可制衡桓溫,天子和王謝諸家必然不會甘心,為父怕你不知輕重,萬一冒失行事啊!”
一聽到這話,劉浚之頓時就笑了出來。
“阿父實在是太看得起孩兒了,我不過一介白身,想要摻和這種朝廷大事,只怕連有司大門朝哪開,我都不知道呢。”劉浚之笑道。
劉弘頓時也是笑了起來,“我兒說道也對,實在是這兩天跟王右軍待在一起,竟然有些忘乎所以了。”
相處的兩天時間,王羲之那么欣賞兒子,令劉弘在欣慰驚喜的同時,也是擔心兒子的命運,唯恐牽連到朝堂上的涌動暗流。
現在一想,簡直是有些可笑。
“阿父,陳操之叔侄三人,可送回去陳家塢?”劉浚之笑罷,想起此事問道。
劉弘點點頭,“我派呂寬駕車送他們安然回去了,而且還按你意思,借予他們一匱藏書。”
“如此便好。”
對于即將要迎來新人生的陳操之,劉浚之對于結交的尺度,覺得如此程度剛好合適。
雖然帶他們面見書圣的事情,不得不中途放棄,但是‘借書’這事兒,足以在不驚擾對方的前提下,把善意釋放到最大了。
魏晉門閥可不僅僅是壟斷政治和經濟,更是壟斷了知識!
哪怕在后世隨手可得的什么《論語注釋》《孟子》《道德經注解》等等,在當今這個時代,可是門閥士族才能盡情享受的知識特權。
畢竟,低等寒門或普通百姓,連書本都沒有,你拿什么學?
借書,已經是當前關系最大的善意。
“陳家那一雙小兒女,倒是著實聰慧,是可造之才。”父親劉弘笑著說道。
“那陳操之呢?”劉浚之問道。
“寡言木訥,徒有其表耶?”劉弘疑惑的說道。
劉浚之搖搖頭,笑著說道:“書圣少年之時,可也是寡言木訥呢。”
“世間能有幾個如書圣王右軍者?天命既定,他一寒門子弟,豈能跟王右軍相提并論?”老爹不太贊同的說道。
劉浚之神秘一笑。
“龍蛇相化,天命可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