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突聞惡耗,王洽離世
- 上品寒士:從鑿冰求鱸開始
- 瀟逸神
- 2134字
- 2025-02-14 12:01:00
劉浚之回到莊園內,來到后院側門后等待。
不一會兒,陳操之就帶著宗之和潤兒,腳步歡快的趕了過來。
劉浚之打開側門,迎了三人趕緊進來。
相比于人丁不多的陳家塢來說,劉家莊園的人數可算是更加少了。
陳操之此時寡言少語,并沒有多說什么話,反而是宗之和潤兒兩個小孩,對于劉浚之很是喜歡。
兩個小家伙嘴巴甜甜的向劉浚之一再致謝。
劉浚之也是打趣了幾句,便領著三人往西院而去。
至于怎么跟王羲之交代,其實也簡單的很。
王羲之一概免見的全都是來拜會他的,劉浚之只需說陳操之是自己朋友,是來拜訪自己的就行。
只有一個人和兩個可愛的孩童,以王羲之的脾氣,根本不會介意。
劉浚之領著三個人來到西院,剛剛進入門口,便聽到前方傳來王羲之爽朗的笑聲,伴隨著父親劉弘的同頻笑聲。
很明顯,這兩個人相處兩天,已經是頗為融洽。
“那便是王右軍嗎?”
陳操之愣在原地,呆呆著望去。
什么名士風流的范兒,無論在腦海里想象多少次,也不如親眼見一次。
更何況,眼前的人是聞名天下的王羲之王右軍。
宗之和潤兒也很是激動開心,再過些日子,便是他們去丁家塢與母親相會的時候,一定要好好跟母親講講今天親眼見到書圣的事情,若是他們能得到書圣一句半句夸獎,想必母親會無比的開心。
劉浚之看到三人愣在原地,溫和的笑道:“不必拘謹,且隨我前去就行。”
三人聞言,全都默不作聲的點點頭。
正在此時,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劉浚之背后傳來。
劉浚之轉頭看去,只見一個人神色緊張,手持一封信件,腳步匆匆小跑過來。
他認識此人,乃是老師王羲之隨行的王家管事季安。
“季安,何事如此慌張?”劉浚之側身問道。
季安見到劉浚之,停下腳步,額頭上滿是汗珠,“劉郎君,建康送來的書信,有大事稟報家主!”
“原來如此,快去吧。”劉浚之神色一凜,連忙說道。
他的心中,不禁感覺有些震驚。
王羲之明明是隨心所欲的四處游玩,根本沒有什么計劃性,但是京師建康城的王家書信,還是能如此準確的送達這里,說明瑯琊王氏這種頂級士族高門的力量,絕對是如觸手一般,在各處早就布置齊全。
一旁的陳操之和宗之、潤兒見狀,全都明白,現在發生了大事,可能要無法去書圣面前一睹其名士風采了。
“陳兄,實在抱歉,請稍后,我先去看看是何情況。”劉浚之歉意的說道。
“豈敢豈敢,我等在此等候,劉兄請自便。”陳操之連忙說道。
劉浚之匆忙一揖,然后急步走了進去。
剛剛還暢懷飲酒談說的王羲之,此時已經是完全沉悶了下來。
他的臉色充滿了悲傷、擔憂和無奈。
王獻之和王孟姜二人,也是剛剛湊過來,并不知道父親手中的書信說了什么事情。
老爹劉弘在旁邊默然,并沒有好奇的詢問。
良久之后,王羲之似乎才稍稍舒緩一些,喟然長嘆之后,對著劉弘、劉浚之父子說道。
“吾弟敬和,兩日前,卒于任上了……”
劉弘聞言,頓時很驚訝,連忙說道:“王領軍,不是才三十六歲而已,豈會如此?”
此前在老爹劉弘這里,劉浚之惡補了許多東晉官場的人物和淵源。
他知道,王羲之說的‘吾弟敬和’,乃是瑯琊王氏的王洽。
王洽是開國元勛王導的兒子,官至從一品的領軍將軍,兼領中書事,屬于東晉朝廷中央的最高官員之一,也是瑯琊王氏在朝堂上的領袖和代言人。
三十六歲的年紀,驟然因病去世,必然會影響瑯琊王氏整個家族的權力根基。
王羲之雖然隱退了,但聞名天下的聲望,讓他不可能置之不理,事關整個瑯琊王氏的未來榮辱。
更何況,他身位兄長,也應該去奔喪的。
“天不假年,惜哉痛哉!”王羲之又是一聲長嘆,亦是流出兩行眼淚。
王洽比王羲之小將近二十歲,是他這個堂兄親手傳授家學書法長大的,名為兄弟,情同父子。
“既如此,逸少兄當速至建康。”劉弘直接說道。
領軍將軍是建康城的最高軍權掌握者,兼領中書事又是形同宰相,王洽之死,對于瑯琊王氏的影響,劉弘是能明白的。
王羲之點點頭,讓隨從們趕緊去收拾行裝,隨后又帶著王獻之、王孟姜兩個兒女,向劉弘致意,算是謝過款待。
劉弘自然也是還禮,又好生安慰一番。
“上月荀令則卒于徐州,如今吾弟敬和又卒于建康,國事家事,何人可托付矣。”王羲之面露哀傷的嘆道。
荀令則乃徐州刺史荀羨,潁川荀彧的六世孫,東晉朝廷倚重信賴的年輕將領,屬于東晉忠臣派。其姐夫周撫是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屬于桓溫的支持者。
王洽和荀羨皆是三十多歲病死,東晉朝廷在地方和中央的兩個強力忠臣。
此二人一死,大司馬桓溫的權勢和野心,將會再也沒有人能夠制衡了。
故此,王羲之才會如此的哀傷擔憂。
此去建康,最快的方式便是乘船沿著當年吳越兩國修建的運河,再轉到長江進入建康。
瑯琊王家的人,很快就準備好了行船。
王獻之一行離開劉宅,自然惹得錢塘眾人們好一通圍觀追隨。
不過,誰也沒有心情去理會這些事情。
劉浚之隨車同行,親自送老師王羲之去往渡口碼頭。
“此去匆匆,為師還有不少地方,尚未來得及提點你,縱使如此,你也不可松懈,當需日日苦練,方才能破桎梏得真學。”
王羲之坐在馬車上,對著劉浚之敦敦教導著。
“恩師教誨,浚之必然銘記于心,還望此去建康,恩師多多保重,萬不可悲傷過度。”劉浚之連忙說道。
一旁的王獻之、王孟姜兄妹,也因為事發突然,臉上全都神情哀傷復雜。
王羲之看著劉浚之,非常認真的想了一下,緊接著說道:“此去建康,為師肯定要待不少日子,三月之后,諸事也應該完畢,到時候,你去建康,我要好好考教你一番。”
劉浚之一聽,便是飛速思索聯想起來。
王羲之的這話,似乎聽起來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