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強悍的金人
- 覆宋:從單挑水滸英雄開始
- 半縷春風
- 2622字
- 2025-02-20 06:30:00
阮氏兄弟帶著六百水師脫離陳橋的事,宋江等人自然知曉。
宋江等人一開始還擔心會蔡京會因為陸虞侯的死遷怒己身,但是隨著宿元景太尉帶過來的一道圣旨,便打消了心里的擔憂。
原來大宋朝廷,派兵前往江南平定方臘之事,久久不見功效,朝廷現在已經等不下去了。
沒了江南之地的稅收,朝廷內庫收入大減不說,同樣也耽誤了與金國的海上之盟。
為了徹底消除江南匪患,朝廷特命海州時任知州張叔夜,領十二萬禁軍,自秀州南下剿匪。
此次南下剿匪,蔡京等人向宋徽宗趙佶諫言,任命宋江等梁山眾為剿匪先鋒,與張叔夜一起南下剿匪。
趙權從阮小二口中得知宋江等人前往了江南攻打方臘,心中一頓唏噓。
歷史上宋江起義,就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一舉殲滅的,沒想到現在因為自己的出現,竟然讓這兩位湊到了一起南下攻打方臘!
“宋江南下剿匪,朝廷在短時間內不會把目標放在濟州,這對我等來說是好事。”
“不過方臘畢竟領著的是一群流寇難民,海州知州張叔夜此人,頗有韜略,他親率朝廷大軍鎮壓,方臘賊眾恐難支撐下去,所以我們還需早做打算。”
趙權知曉張叔夜此人。
張叔夜,字嵇仲,開封人,時年五十六歲。據史書記載,張叔夜年少時,便憧憬軍事事業,喜歡談論兵事,后經過蔭補,成為宋廷官員。
曾歷任蘭州錄事參軍、知襄城縣、知秦州、開封少尹等職,后進禮部侍郎,為蔡京所忌恨,貶出為徽猷閣待制、現任知海州。
靖康元年,金人南下,張叔夜請以騎兵斷其歸路,不被報允。被徙鄧州后,張叔夜領南道都總管,領三萬兵入衛京師,進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后來金人圍攻開封府,張叔夜率領二子領兵獨與金人力戰被創,后來汴京失陷,張叔夜從二帝北上,路上見復國無望便開始一路絕食,至白溝扼吭而亡。
趙權知道此人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率領下,方臘絕對沒有勝算。
“北境之內的消息打探如何了?”
楊邦乂知曉趙權話中的北境是什么地方,“據混入遼國的探子來報,遼國現在已經失了大半國土。”
說著,楊邦乂從懷中取出一張地圖,擺在眾人跟前的案板上。
“至宣和三年五月,遼國五京,已失東京遼陽府、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只余二京,上京臨潢府一戰,完顏阿骨打親自上陣參戰,不到半日破城,遼國天祚皇帝只得從上京府狼狽逃竄,現居西京大同府內。”
楊邦乂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指出探子傳回來的情報。
早在設置宋遼通商的時候,趙權就讓楊邦乂秘密安排探子,跟隨商賈混入了遼國境內,為的就是這一天。
遼人也知道遼國如今是個什么狀況,尤其是上層貴族,心里清楚遼國到了什么地步。
于是這些人心里已經開始變得有些瘋狂了,只想著在最后的時間里好好地享受一把,什么東西他們都敢往外賣。
這也是為何趙權能夠從通商的坊市中,攫取到遠超平時的利益。
見到地圖上的大遼國土,大多數都被楊邦乂標記上了屬于金國的標記,趙權暗暗吃驚。
金國崛起于窮山惡水之中,戰斗力的確不是和平發展了百多年的遼人和宋人能相比的。
尤其是完顏阿骨打,雖然是野豬皮子的老祖宗,但是不得不說這個人的確很能打,而且他生的兒子包括整個家族,能打的人一抓一大把。
從1115年完顏阿骨打決心反遼之后,到如今短短六年下來,金人軍隊對于遼國的征戰幾乎攻無不克。
很難想象當時只有一個男女老少全部加起來區區十萬人的落后部落,短短六年就能夠打的偌大一個大遼,毫無還手之力。
到了現在,沒有意外出現的話,遼國的滅亡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望著地圖上幾乎已經快要插滿金國標記的遼國領土,趙權點了點遼國剩下的二京。
“如今遼國只余二京,西京大同府北有金人窺視,西接西夏,南有大宋,所以無法長久固守,縱觀大遼,只有燕京析津府倒是可以據守。”
趙權摩挲著下巴,結合記憶中有關金遼戰爭的歷史。
良久之后,趙權伸出右手,定在了地圖一角。
“再過三月,我等立即取道濟水,沿水路北上,取登州,伺機入遼!”
趙權說完,在場之人無不面面相覷。
林沖、楊邦乂幾人還好,畢竟此前都是知曉了趙權要北上的目的。
但是后續加入進來的武松、魯智深、楊志以及阮氏兄弟等人,卻是目瞪口呆。
好好地濟州不待著,為何要北上入遼?
而且聽你們剛才的情報和分析,遼國不是正和金國打仗了嗎,現在入遼做什么?
“入……入遼?將軍入遼何為?”
阮氏兄弟忍不住心中好奇,問了出來。
“濟州不是長居久安之地,而且不出五年,我斷定大宋恐有傾覆之危。覆巢之下無完卵!”
“依照我等如今形勢,能夠在此夾縫中的唯一的翻盤機會,就是入遼!”
趙權信誓旦旦,但是包括楊邦乂在內,都不太相信大宋五年內就會滅亡?
“可要是大宋真的亡了,那么我們入了遼,又能做些什么?”
楊邦乂雖然不太相信趙權說的話,但看著趙權信誓旦旦的模樣,心里莫名又有些自我懷疑。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遼國雖然正面被金國打的節節敗退,但是底子還是有些的,我們如果能在遼國徹底滅亡前,取了遼國的家底,便有了站住腳的資本。
登州相比中原,雖然是一處靠海的不毛之地,但要是能在登州站住腳,那么我等進可水路入遼,退可取倭島,便是北上高句麗,也無不可!”
趙權的思路很清晰,登州就是后世的蓬萊,這個地理位置很是特殊。
相比于中原已經把步戰玩到巔峰賽的常規戰爭,登州這塊地很少有人會把戰略眼光放到這里。
但是趙權則不同,他手下訓練成熟的水軍,恰好可以支撐他玩跨水域作戰。
遼國的燕京析津府,正是后世的首都地界,從登州水路出發,可以快速到達。
并且占據登州之后,海路進可攻退可守。
哪怕最壞的結局是北宋徹底沒救,被金人滅亡了,自己同樣還能夠借助南宋伺機翻盤。
趙權說完,看著驚疑不定的阮氏兄弟和武松、魯智深、楊志幾人,定定開口。
“今日對幾位敞開心扉,不論幾位是否愿意追隨趙某,趙某絕不相逼,只是此事關系重大,諸位莫要向外人透露!”
見到趙權如此慎重,武松當即表態。
“武松這輩子,最是佩服真漢子,趙權兄弟是個做大事的人,我武松雖然沒有什么大本事,但是一雙拳頭還是能夠做些事的,只要趙兄弟不嫌棄,武松便跟定趙兄弟了!”
早在有了楊再興的這層關系后,武松就和趙權、楊邦乂的關系頗為親近。
現在又捅破了最后的窗戶紙,看清楚了屋子里的是什么東西,武松當即下定決心,追隨趙權去做大事。
“灑家也跟隨趙兄弟了!”
“算我一個,楊志此生立誓要光耀楊家門楣,跟著趙兄弟做大事,算楊志一個!”
“說的好!就好比趙兄弟說的,大宋都沒幾年好活了,那我等還不如跟著趙兄弟去做大事,總好過躲在哪里當個水匪強多了!”
“二哥說的是!我同意!”
“我也同意!”
趙權見到后來的幾位好漢都答應加入進來,心中頗為高興。
但更欣慰的是自己的所作所為,終歸是改變了這幾位有情有義漢子的結局,沒有讓他們落得個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