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生需要快樂的智慧(1)
- 隨心飛翔:蘋果教父喬布斯的22條成功心經
- 成杰
- 2862字
- 2015-02-04 12:16:22
國外有家報紙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樂是什么”
為題,進行有獎征答活動。
在成千上萬份來信中,獲獎的4個答案是:當一位藝術家望著完成的作品吹口哨的時候;小孩在海灘上用沙土筑成一座堡;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替自己的小孩洗個澡;外科醫生完成一個手術,終于救活了一個人。
1.興趣是快樂的源泉
我深信,我唯一的動力是去做我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你們也得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是一條適合于工作和愛情的信條。
——史蒂夫·喬布斯
我在世界華人演說家俱樂部核心品牌課程《總裁演說智慧》中分享到:
快樂是我們每天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從事自己所喜愛的職業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態度是積極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所喜歡的領域里發揮最大的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
所以,作為年輕人,哪怕職位是那樣的卑微、渺小,只要快樂就行,因為快樂是最大的幸福。何況職業實際上并沒有貴賤,快樂也不分尊卑。皇帝可以快樂,乞丐也可以快樂,總之,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也就隨之而來。當然,做自己喜歡的事,絕不是任性而為,更不能違背倫理法紀。
對喬布斯來說,從里德大學退學讓一切從此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不過其中的原委你未必猜得到。
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后開創了微軟,退學后的喬布斯卻并不清楚自己接下來該干什么。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傾聽自己的心聲。喬布斯說:“從退學的那一刻起,我就可以拋棄那些無聊的必修課,而專注于吸引我的課程上。”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喬布斯儼然成為一個典型的70年代校園嬉皮士,睡在朋友宿舍的地板上,靠賣可樂瓶換點兒零錢,甚至每周日步行7英里去教堂就為了一頓飯。
聽起來這生活過得很慘,但恰恰相反,喬布斯說他熱愛那段日子的每分每秒,因為他的好奇之心可以隨意放飛,任由直覺帶領他前進。那時的喬布斯選擇了一條看起來很隨意,很沒有前途的路:選修美術字。
他發現遍布校園的海報字體和字形都非常漂亮。里德大學的美術字專業很知名,所以喬布斯決心追尋這種美麗的藝術。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會是他生命的一個意義深遠以至于最終改變了世界的決定。
“這東西我好像一輩子都用不上,”喬布斯說,“但10年之后,當我們設計第一臺蘋果電腦時,它們又都重新浮現在我腦海中。我們把這些美術字都設計到Mac里。那是第一臺擁有漂亮印刷字體的電腦,假如當初在大學我沒有選修這門課程,Mac就不會有那么豐富多樣、間架結構那么協調的字體了。而Windows系統又模仿了Mac,這樣算來所有個人電腦可能都沒有這么美的字體了。我如果不退學,就沒有機會選修美術字課程,個人電腦就沒有現在這樣漂亮的排版印刷效果了。”
喬布斯修美術字課程的原因只有一個:美術字讓他著迷。你一定要隨著你的好奇心,生活終會賜予你答案。
直到2005年喬布斯才將這個美術字的故事公之于眾。事實證明這不僅僅是在我們的理解中喬布斯逐漸形成其瘋狂創意的關鍵轉折點,也蘊涵了成就事業和生活的終極秘密:人要隨心而動。毋庸置疑,一個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方面取決于他后天的努力和機遇,另一方面,與他的天賦和興趣也是分不開的。
喬布斯就說過:“沒有興趣,有天賦也無濟于事。”一個人如果對工作沒有興趣的話,即使再怎么有天賦,也很難成功的。
喬布斯曾經表示,能夠促使他成功的秘訣就是一直以來他都對希望發明個人電腦而改變世界感興趣,因此他在蘋果電腦研發的每一次創新上,都會帶著激情與興趣的心態,并且保持最具發散性的思維,所以他成功了。在這個過程中,喬布斯一直都很積極地去做每一件自己所遇到的工作。
“喜歡”是最大的動力來源。無論堅持也好,努力也好,甚至偶然成功也好,共同的根源全部都在“喜歡”這個詞上。俗話說得好,“為了和心上人見一面,千里之遙也只有咫尺之隔”。一旦喜歡上了,自熱而然會產生努力的意念,也會在最短時間內把事情做好。旁人眼里看來以為你辛苦不堪,其實你根本渾然不覺,甚至樂在其中。
為什么說興趣是快樂的源泉,就是這個意思了。
2.擁有你鐘情的東西
蘋果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相信有激情的人們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好,讓生命永不停歇。
——史蒂夫·喬布斯
什么是永不枯竭的生命動力?
喬布斯的少年時代有著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都說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人的一生,這并沒有錯,喬布斯被棄養的經歷也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人說喬布斯現在的奇怪甚至讓人難以忍受的性格都是因為童年的經歷造成的。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喬布斯的魅力,他依然是“蘋果”的神話。
喬布斯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媽媽,后來的養父母只是工薪階層,都沒有念過大學,養父甚至連高中都沒有上過。起初,喬布斯的生母也一直猶豫是否同意這對夫婦收養喬布斯。由于這對夫婦非常喜歡喬布斯,很想將他領養回家,在多次溝通之后,這對夫妻向喬布斯的生母保證一定會讓其上大學,他的生母才在領養書上簽字。
喬布斯在很小的時候和大多數小男孩一樣非常調皮,喜歡搞惡作劇。
可能是由于被領養的經歷,喬布斯上小學的時候就性格孤僻,愛哭,很難和別的同學協調,有些格格不入。他的老師回憶起少年時候的喬布斯說:“他有點不合群,看事物的方式與眾不同。”
這樣叛逆的性格并沒有抹殺他對電子產品的興趣,為了弄清一些電子產品的原理,他經常拆卸一些小型的電子產品,這也和喬布斯的養父母家有著直接的關系。他的養父母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鄉下小鎮,后來很多電子公司搬到了這里,也就是美國硅谷的發源地。幸運的喬布斯常常遇見一些電子公司的工程師,每天和他們在一起。很多工程師都很喜歡這個聰明好學的小男孩,也經常會送給他一些電子產品。這使喬布斯對電子產品的興趣逐漸濃厚,奠定了喬布斯后來成立蘋果公司的基礎。
由于小時候形成的叛逆、孤僻個性,中學時代的喬布斯不善于交際,也沒什么朋友。他的生活不像別的孩子一樣輕松,總是一個人連續好幾個小時待在車庫里與電子產品為伴。這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也正是因為對電子產品的狂熱讓他結識了成就他一生的朋友。
自暴自棄,是對自己生命的輕視,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挫折和不幸,而是自己踐踏自己。1972年,喬布斯決定在里德學院開始他的大學生涯時,喬布斯的養父母幾乎拿出了全部積蓄為他交了學費。受美國嬉皮士文化影響的喬布斯把他原有的叛逆發揮到了極致,在學校的時候,他不僅長發披肩,而且經常光著腳,穿著邋遢、破舊的衣服,借以從外表來顯示自己的個性張揚。喬布斯在里德學院上了6個月后,就對大學的生活感到厭倦了。他開始反思,覺得大學不僅讓他花光了養父母的積蓄,而且也解決不了他小時候就反復思考的問題:“我是誰?我有什么價值?我來這個世界干什么?”
于是,喬布斯果斷地決定從里德學院退學,他設法向學校討回了所有的學費,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喬布斯退學后,在書法上有濃厚興趣,而且癡迷于東方哲學,對佛教尤其感興趣,因此,他還成為了一個素食主義者。
由于對佛教的癡迷,喬布斯決定去印度尋求人生真諦。兩年后,喬布斯從印度回來,他幾乎變了一個人,整天穿著橘黃色的袍子,還剃光了頭發。
他的腦子里充滿了各種奇思怪想,一度想當歌手。處在逆境中,有的人會為了想脫離逆境而奮斗,有的人卻會為了無法克服逆境而墮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