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陵城東,此地原本是零陵達官顯貴的居住之所,但是自從季瑗刺殺太守事件以后,許多所謂的達官顯貴就被劉賢拿下。
家產(chǎn)充公自不用多說,連同這一棟棟描龍畫鳳的房屋,也成了太守府的財產(chǎn)。
這一日十分難得,有一間最大的庭院打開,早早就有數(shù)個仆人到庭院中打掃落葉,擺放桌椅。
旁邊的鄰居十分好奇,心中皆道,莫不是太守府中,將這片房屋賣了出去?
但是隨著他們好奇的眼神,一群奇形怪狀,但是精氣神極為飽滿的人走了進來。
他們或是獨臂,或是單腿,或是獨眼,總之竟然沒有一個是完整的人。
但是這群人行動之間虎虎生風,目光炯炯有神,動靜之間竟然沒有一個人閑談,令人嘖嘖稱奇。
這是什么人?
但是,接下來又有兩個健仆慌張的走了出來,在原來的門柱子旁邊掛上了一個牌子,上書六個大字:
零陵政務學宮。
學宮么?但是為什么加上政務兩個字,士大夫不是治經(jīng)典就可以出仕么?難道這里是討論學問的地方?
諸多街坊鄰居,或是不解,或是好奇的看著這里。
不多時,里面走出來一個身高八尺,面貌儒雅,卻又十分年輕的官吏。
“快看,是諸葛郡丞。”有一個人突然出言道,此人聲音倒是不小。
能住在這里的,非富即貴,多多少少都是零陵的達官顯貴。他們對零陵的大小事宜傳播的最是迅速,因此都知道零陵郡新任郡丞喚作諸葛亮。
諸葛亮此時卻有些拘謹,他雖然聰慧過人,但是面對這么多軍漢講課,還是第一次。
“諸君,你們都是國家和零陵百姓的功臣,如今你們來這里,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身體所束縛,能夠為零陵百姓,也是為天下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諸葛亮對著眾人行了一禮。
卻不知誰在軍伍中喊了一句:“零陵兒郎,死戰(zhàn)不降!”
眾人聞言瞬間整齊的喊道:“零陵兒郎,死戰(zhàn)不降!~”
在旁邊正偷摸打量的一戶百姓卻豎起來拇指,對著自家妻兒道:“看到?jīng)],這就是俺們零陵兒郎的氣魄,怪不得他們能守住湘鄉(xiāng)城,真不是吹出來的。”
縱使殘兵,卻也是零陵軍魂。
眼看著諸葛亮迎著眾將士入了宅院,眾人看沒有什么稀奇,也就各自散去。
但是那聲若洪鐘的一句“零陵兒郎,死戰(zhàn)不降!”卻深深的記在了眾人心中,荊州文弱已久,想不到今日又出一強軍矣。
卻說諸葛亮將眾人引入院中,里面卻只有七八個教書的先生。
“諸位,你們現(xiàn)在對文化掌握的還是有些差,這些教書的先生是這段時間要教你們撰寫公文的,請各位一定要用功,明公對大家抱以很深的希望。”言罷,諸葛亮深深的鞠了一躬。
眾人有樣學樣的回了一禮,為首的將校道:“請軍師放心,我等渾渾噩噩二三十年,如今早已識得保家衛(wèi)國的道理!”
其次的一個將校,也道:“軍師,我們在湘鄉(xiāng)奮勇作戰(zhàn),不就是為了讓這里的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么?”
“就是就是!”
“不勞軍師多說,俺們曉得輕重。”
……
諸葛亮看向他們的眼光卻是充滿了柔和,自己來之前還跟黃月英發(fā)過牢騷,自己堂堂軍師、郡丞,要給這些粗漢研究啟蒙,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今看來,明公比他想的更長遠啊!
經(jīng)過系統(tǒng)軍事訓練,又有適當?shù)奈幕虒В@些將士或許真的可以造福鄉(xiāng)里。
諸葛亮跟眾人告退,這才回到了府衙之中。
如今零陵像一張白紙一般,千般萬般好的想法,都需要人去實施,而真正負責零陵這一攤子的諸葛亮又手底下沒有多少人。
他這段時間基本上是在連軸轉,要給政務學宮那邊編寫教材,要組織各地平整溝渠,要組織人手宣講飲用沸水,還要發(fā)展工商,實在有些缺乏人手啊。
逼得諸葛亮沒有辦法,將尚在求學階段的馬良也給薅了過來,作為自己的佐吏。
缺少能為自己查缺補漏的賢才,也缺少能照本宣科的中等之才。
諸葛亮又前往新開的招賢館走了一趟,卻發(fā)現(xiàn)劉賢也在這里,正在奮筆疾書。
兩人相視一笑,都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是劉賢的想法,想要延請四方賢才,但是卻根本打不出去名氣,因此寂寂無聞。
諸葛亮腦子轉的非常快,道:“主公,這么干等下去不是辦法,不如效仿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的典故。”
劉賢深以為是,道:“請先生試言之。”
“不若擺出去百兩黃金,若有賢才前來,便當場受金。”諸葛亮也是為了博取眼球用盡了辦法。
劉賢點了點頭,道:“聽聞劉敏還沒有去軍中,不如讓他來當這個頭籌,如何?”
諸葛亮卻連連搖頭,道:“郡中都知道劉敏乃是蔣琬表弟,即便是給了他這個頭籌,也難免被誤會為吸引目光。”
“那效仿徙木立信呢?”劉賢又道。
徙木立信是商鞅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就立了一根大木頭,宣傳誰能將他搬到北門,賞黃金五十鎰。
剛開始大家都不信,但是后來有個壯漢真搬了了過去,商鞅當場就將五十鎰金賞給了他。
如此博人眼球,卻也取信于民,讓百姓知曉商君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再往后這才成事。
諸葛亮又搖了搖頭,道:“主公,徙木立信難免有些拾人牙慧。”
劉賢思考半天,卻也想不出來更好的辦法,他看著一臉笑意盈盈的諸葛亮,這才道:“孔明,吾險些上你當了,速速將你想好的說來。”
此人心中有好的辦法,卻不肯告訴自己,實在是良心大壞!劉賢拉著諸葛亮的手,繼續(xù)道:“孔明,你這實在有些不地道了,某請你來就是出謀劃策,替我處理郡務的,怎么還讓我自己上。”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主公遇到事情向來喜歡思考,亮怎能打斷?至于此事……”諸葛頓了頓,才笑道:“吾已經(jīng)有了計劃,請主公明日一來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