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卷十一:奮進·新程

晨曦穿透薄霧,灑在王朝日益繁華的大地上,為嶄新的一天拉開序幕。歷經數年變革的砥礪,王朝已初顯新氣象,工廠的煙囪錯落有致地林立著,吐著滾滾濃煙,似是在向蒼穹宣告工業時代的蓬勃力量;鐵路線上,鐵龍呼嘯而過,滿載著貨物與希望,風馳電掣般駛向遠方,將各地緊密相連;學堂里,書聲瑯瑯,年輕的學子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報國的熱忱,如饑似渴地汲取著近代科學的養分,他們是王朝未來的希望之光。

沈逸塵站在自家宅邸的庭院中,望著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心中滿是欣慰,卻也絲毫未敢懈怠。他深知,眼前的成就不過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前方還有更長更艱險的道路等待著他們去開拓。如今,工業雖已起步,但要想真正追趕上那些海外強國,技術上的瓶頸亟待突破,產業結構亦需進一步優化升級。

朝會上,沈逸塵將自己深思熟慮后的計劃和盤托出:“陛下,臣以為當下我朝工業發展已初見成效,然諸多關鍵技術仍受制于人。以機械廠為例,雖能生產一些基礎器械,但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尚不成熟,不得不高價從海外進口,長此以往,不僅成本高昂,更會在關鍵時刻被他國掣肘。臣懇請陛下恩準,設立專門的科研機構,廣納天下賢才,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關,力求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皇帝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贊許與期許:“沈愛卿所言極是,此事關乎王朝興衰,朕允愛卿所請,望卿盡快著手籌備。”

得到皇帝首肯,沈逸塵雷厲風行地投入到科研機構的組建工作中。他四處奔走,尋覓那些散落民間、隱匿山林的能工巧匠和精通數理化的飽學之士。一時間,消息傳遍四方,不少身懷絕技之人被沈逸塵的誠意所打動,紛紛慕名而來。在他的悉心安排下,一座匯聚各方人才的科研所悄然誕生。科研所內,設備雖不算最先進,卻也五臟俱全,學者們日夜埋首于圖紙與實驗器材之間,為解開技術謎團全力以赴。

為了給科研工作提供更堅實的理論基礎,沈逸塵還力促與海外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他多次修書給那些科技領先的國度,闡述合作共贏的理念,尋求互派學者、共享研究資料的機會。雖過程中遭遇不少冷眼與拒絕,但他鍥而不舍,終于打動了幾家有識之士領導的科研團體。一批批海外學者帶著前沿知識和經驗踏上王朝的土地,與本土研究者相互切磋、共同探索,為技術突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沈逸塵有著更為長遠的布局。他敏銳地察覺到,僅依靠傳統的重工業和輕工業發展,難以形成完整且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產業——化工與電子。彼時,化工在海外也尚屬起步不久的領域,沈逸塵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如若能搶先發展,有望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他召集各方專家,組織研討會議,分析化工產業的前景與可行性。經過反復論證,決定在沿海地區選址建設化工園區,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從基礎化工原料到精細化學品的全產業鏈。

對于電子產業,雖然當時的人們對其了解還十分有限,但沈逸塵憑借著超前的洞察力,預見到它將在未來的世界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從海外購入少量簡易的電子元件,組織年輕學者研究學習,嘗試從零開始搭建簡單的電子電路。同時,在京城的學府中設立電子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為電子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石。盡管初期進展緩慢,故障頻發,但他們沒有放棄,一點點積累經驗,逐步拓展著電子技術在王朝的應用范圍。

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勞動力市場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手工業者在工業化浪潮的沖擊下,部分人陷入了困境,工廠所需的大量工人卻又面臨著技能短缺的問題。林婉清目睹這一現狀,心中滿是憂慮,她找到沈逸塵,說道:“老爺,如今工廠缺人,手藝人又沒了生計,咱們得想個法子,不能讓他們就這么干耗著。”沈逸塵深以為然,他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夫人所言甚是,我正有此意。咱們可以開辦職業培訓學堂,把手藝人召集起來,教他們工廠所需的技能,既能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又能為工廠輸送合格的工人,可謂一舉兩得。”

說干就干,林婉清自告奮勇地承擔起學堂籌備的重任。她四處聯系場地,聘請有經驗的師傅擔任教員,還親自參與課程設置。不久之后,一所所職業培訓學堂在各地相繼開辦起來。學堂里,既有傳統手藝的傳承課程,讓老手藝人將絕技發揚光大,也有針對工廠生產的技能培訓,如機械操作、紡織印染等。學員們在這里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學成后紛紛投身工廠,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沈萱在《新學鑒》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文化傳播事業。她意識到,要想讓更多人接受新觀念、新技術,僅靠一本刊物遠遠不夠。于是,她聯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創辦了一家報社,每日發行報紙,報道國內外時事新聞、工業動態、科技進展以及各種新思想。報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配圖,吸引了廣大民眾的關注,發行量節節攀升。同時,她還組織了一系列文化講座,邀請學者、專家到各地講學,普及科學知識、宣揚變革精神,讓新思潮如同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在民間生根發芽。

在外交領域,王朝也邁出了更為堅實的步伐。隨著國力的增強和工業產品的日益豐富,沈逸塵建議皇帝積極拓展海外貿易市場,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皇帝欣然采納,選派得力大臣率領商隊出使各國,帶去王朝精美的絲綢、瓷器、機械制品等特產,展示工業成就,尋求貿易合作機會。在出訪過程中,他們不僅與各國簽訂了一系列貿易協定,還學習借鑒了許多他國先進的商業管理經驗和市場運作模式。回國后,這些經驗被迅速應用到國內的商業活動中,推動了王朝商業的進一步繁榮。

邊疆的穩定依舊是王朝發展的重要保障。在“火器營”的基礎上,沈逸塵提議組建一支現代化的邊防軍,配備先進的火器、精良的裝備以及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皇帝大力支持這一舉措,下令從各地選拔優秀青年入伍,同時加強邊防設施建設,修建堅固的堡壘、瞭望塔等防御工事。為了確保邊防軍的戰斗力,沈逸塵還親自制定訓練計劃,邀請海外軍事教官前來指導,讓士兵們掌握現代化的作戰技巧。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邊疆固若金湯,周邊部落與王朝的關系愈發融洽,通商往來日益頻繁,為王朝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歲月匆匆,又是數年過去。在沈逸塵一家及全體志士仁人的共同努力下,王朝在奮進的新程上大步前行。科研所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化工園區初見規模,生產出的各類化學品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電子產業從無到有,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職業培訓學堂為工廠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合格勞動力;報紙和文化講座讓新觀念深入人心;海外貿易蓬勃發展,王朝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邊疆安穩,百姓安居樂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沈逸塵一家回首往昔,感慨萬千。那些拼搏的日夜、挫折與困境,都化作了成長的基石。展望未來,他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深知前方仍有挑戰,但只要團結一心,砥礪奮進,王朝必將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書寫更加燦爛輝煌的篇章。他們懷揣著這份信念,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向著未知卻充滿希望的遠方奮勇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砚山县| 汉源县| 勐海县| 磐石市| 米脂县| 临清市| 德江县| 东港市| 嘉兴市| 九台市| 章丘市| 汝州市| 韶关市| 临邑县| 云霄县| 玉溪市| 丹棱县| 鄂州市| 乡宁县| 贵德县| 金川县| 高密市| 鲜城| 延边| 新龙县| 洪湖市| 郓城县| 葵青区| 邻水| 彰武县| 丹巴县| 鸡西市| 仪陇县| 克东县| 宜州市| 余姚市| 和硕县| 原阳县| 桂平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