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卷十:變革·新途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不舍晝夜,王朝于風雨洗禮后,在沈逸塵一家及諸多忠義之士的齊心守護下,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都城的街巷再度熱鬧非凡,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吆喝聲此起彼伏,似是奏響著一曲繁華的樂章。然而,沈逸塵深知,這看似平靜的湖面下,暗潮涌動,世界局勢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劇變,若王朝想要在這歷史的洪流中站穩腳跟,長治久安,唯有順應時勢,大刀闊斧地開啟深度變革之路。

晨曦微露,朝暉灑落在紫禁城的金頂之上,熠熠生輝。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卻又暗藏希望的火種。沈逸塵身著朝服,身姿挺拔,神情莊重而堅定,他向前邁出一步,手中緊握著一份關乎王朝未來命運的奏章,那奏章上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他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與殷切期盼。他微微仰頭,目光炯炯地望向龍椅之上的皇帝,聲音沉穩有力地打破了朝堂的寂靜:“陛下,今海外諸國搭乘工業革命之快車,迅猛崛起,勢不可擋。臣聽聞,在那些遙遠的國度,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林立,機器的轟鳴聲晝夜不息,它們所生產的器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物美價廉,傾銷至世界各個角落,賺取了巨額的財富,國力亦隨之蒸蒸日上。反觀我朝,若依舊固步自封,僅僅依賴傳統的農工模式,不出數年,財貨必將源源不斷地流入他國囊中,百姓的生活亦將陷入困厄之境。臣以為,當下唯有大力發展工業,構建近代工業體系,方能富國圖強,為我朝奠定萬世不朽之根基。”

此言一出,仿若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朝堂瞬間嘩然。保守派大臣們像是被觸動了逆鱗,紛紛站起身來,面紅耳赤地指責沈逸塵。他們言辭激烈,斥其為離經叛道之舉,聲稱這般行徑將會徹底擾亂祖宗傳下的根基。有的大臣憂心忡忡地進諫道:“工廠一旦大興,傳統的手工業者將何去何從?無數家庭賴以為生的手藝必將就此失傳,屆時民生凋敝,恐生大亂啊!”還有的大臣目光中滿是驚恐與狐疑,高聲叫嚷著:“鐵路這等怪物,穿山越嶺,所過之處,驚擾山川龍脈,必遭天譴吶!我朝萬萬不可行此等逆天之事。”

一時間,爭吵聲、辯駁聲交織在一起,不絕于耳。皇帝高坐龍椅之上,面色沉靜,目光深邃地凝視著朝堂下爭論不休的群臣。往昔天災人禍時的艱難困苦如走馬燈般在他眼前浮現,他深知,若不順應時代潮流,勇于變革,王朝必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片刻之后,皇帝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安靜,隨后,他目光堅定地看向沈逸塵,緩緩開口:“沈愛卿所奏,朕以為甚是有理。如今之勢,不變革則無出路,朕準愛卿所奏,望愛卿全權督辦工業發展事宜,務必為朕、為王朝闖出一條光明大道來。”

沈逸塵聞言,心中大喜,連忙跪地謝恩:“臣定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所托,不負王朝萬民之期盼。”

領命之后,沈逸塵即刻投身到忙碌而艱巨的變革籌備工作之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工廠選址,這絕非易事。既要考量水源是否充沛,以滿足生產所需;又要兼顧原料供應是否便捷,確保生產不間斷;還得顧及地方勢力錯綜復雜的利益訴求,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紛爭。為了尋得最為合適的建廠之地,沈逸塵親自率領一眾專家、官員,不辭辛勞,跋山涉水,足跡幾乎踏遍了王朝的每一寸土地。他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實地勘察,詳細記錄每一處土地的優劣。歷經數月的艱辛奔波,終于在幾處資源富集、水運發達之地選定了廠址。

人才招募工作同樣迫在眉睫且困難重重。彼時,國內精通近代工業技術之人宛如鳳毛麟角,稀缺至極。沈逸塵思來想去,果斷采取雙管齊下之策。一方面,他精挑細選了一批聰慧好學、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不惜耗費巨資,將他們遠送海外求學,期望他們能在異國他鄉汲取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學成歸來報效王朝;另一方面,他在國內廣設學堂,高薪聘請海外資深外教前來授課,全力培養本土的技術骨干。他還時常親自到學堂講學,看著臺下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他滿懷激情地激勵學子:“諸君身負王朝復興之重任,今日之所學,他日即為國之利器。望諸君潛心鉆研,莫負韶華,待學成之時,便是為王朝建功立業之日。”

資金籌措亦是一道橫亙在面前的巨大難關。朝廷雖撥出專款,用以支持工業發展,可相較于龐大的建設資金需求而言,卻仍是杯水車薪。沈逸塵眉頭緊鎖,苦苦思索對策。一番權衡之后,他決定再度聯合京城商賈,向他們曉以利害,許以優厚回報,共商集資辦廠大計。與此同時,他憑借著敏銳的經濟洞察力,推動金融創新,大膽設立銀行,發行債券,憑借著良好的信譽與可觀的收益前景,吸引了民間資本踴躍參與。

工廠建設期間,問題接踵而至,技術難題更是頻頻出現。從海外引進的機器設備時常出現故障,生產工藝落后,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廢品率居高不下。沈逸塵心急如焚,他日夜駐守在工廠,與技術人員一同扎根車間,潛心鉆研。他們查閱大量外文資料,反復試驗,不斷引進海外先進技術,改良生產流程。每一次失敗,都未曾讓他們氣餒,反而化作前進的動力。歷經無數個日夜的艱辛拼搏,第一批近代工廠終于建成投產。紡織廠內,機杼聲聲,仿佛是在奏響一曲歡快的勞動贊歌,一匹匹精美布匹魚貫而出;機械廠中,錘聲叮當,似是在敲打著王朝工業崛起的戰鼓,一件件堅韌器械鍛造完成。

與工廠建設同步推進的,還有鐵路鋪設工程。然而,這一路同樣布滿荊棘。沿線百姓因征地拆遷、風水迷信等問題,抵觸情緒異常強烈。沈鈺受命協助父親,肩負起安撫百姓的重任。他換上便裝,深入民間,逐戶走訪,苦口婆心地向百姓解釋鐵路的益處:“鄉親們,鐵路一通,貨物便能暢行無阻,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今日征地,朝廷必有合理補償,日后還能在家門口謀得生計,大家何樂而不為呢?”他妥善安置失地百姓,給予充足的補償,又請高僧大德破解風水疑慮,以真誠和耐心終使鐵路工程順利動工。

在這忙碌而關鍵的變革時期,家中的林婉清同樣默默付出,全力支持家人的事業。她將家中的大小家務料理得井井有條,讓沈逸塵父子無后顧之憂。不僅如此,她還心系工廠工人,時常親自下廚,為他們準備豐盛的膳食,又在閑暇之余,為工人縫補衣裳。逢年過節,她更是親赴工廠慰問,帶去溫暖與關懷。聽聞工人們思鄉情切,她又在工廠旁建屋舍,供工人家屬居住,使得工人能安心勞作。

沈萱則憑借《新學鑒》這一思想陣地,為變革鼓與呼。刊物連篇累牘刊載介紹工業知識、海外發展動態的文章,深入淺出地剖析變革的利弊,以筆為劍,引導民眾觀念轉變。她還精心組織學者、工人筆談,分享工廠見聞、技術心得,讓更多人了解工業的魅力所在。

邊疆局勢,隨著王朝國力的漸次提升,亦趨于穩定。“火器營”持續擴充,新式火器不斷改良,其強大的威懾力使得周邊部落不敢輕舉妄動。與此同時,沈逸塵審時度勢,提議開展外交,與周邊諸國互派使節,通商修好,以和平換發展。皇帝欣然采納其議,選派能言善辯、精通各國禮儀的大臣出使,展示王朝友好姿態,帶回他國先進文化、技術。

數年如一日的奮進拼搏,王朝的工業終于初成規模,鐵路如動脈貫穿南北,商業因物流便捷愈發繁榮,《新學鑒》培育出大批思想開放、技術精湛的人才,邊疆安穩祥和。沈逸塵一家站在變革的潮頭,回望來路,荊棘滿布;展望前路,曙光在前。雖仍有舊勢力阻撓、新技術瓶頸,但他們堅信,只要持之以恒,王朝必將在工業化新途上,掙脫歷史桎梏,向著輝煌未來大步邁進,續寫不朽傳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孟津县| 丁青县| 盈江县| 阳谷县| 纳雍县| 财经| 苗栗市| 玉山县| 红原县| 静宁县| 基隆市| 循化| 洪湖市| 广西| 遵化市| 安新县| 罗城| 嘉黎县| 大方县| 荥经县| 韶关市| 措勤县| 称多县| 大冶市| 勃利县| 永平县| 鱼台县| 新干县| 大庆市| 和静县| 桂阳县| 南昌县| 八宿县| 崇明县| 东源县| 东城区| 陇南市| 新绛县| 清丰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