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論秦始皇南征的合理性

  • 一個普通人的文集
  • 作家Y2nP1Y
  • 2440字
  • 2025-03-09 11:52:08

秦始皇曾兩次派軍征伐百越之地,也就是今天廣西、廣東、福建和越南這些地方,當時這些地方還是熱帶雨林,氣候濕熱蚊蟲多。秦軍一開始占領了越人生活的壩子地區(qū)(河邊低地),但到后來由于糧食不足,加上軍中爆發(fā)疫病,不得不撤軍,中途配熟悉地形的越人不斷騷擾襲擊,損失慘重,第一次南征失敗。第二次在損失了數(shù)萬人之后勉強占領壩子地區(qū),不過還有大量的越人逃入密林流竄作戰(zhàn),給留駐當?shù)氐那剀妿砗艽舐闊?

那為什么秦始皇要組織兩次南征呢?真的只是為了達成“南盡北向戶”的疆域夢想嗎?

想要知道真相就必須先了解一下當時秦朝所處的境遇。這個時候秦才剛剛統(tǒng)一全國不久,六國遺民尚且不安分,海外還有滄海軍和齊國宗室田橫之流虎視眈眈。就是在這樣民心未定、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秦始皇還是組織了十幾萬人南征,真是有大魄力不愧為千古一帝。他秦始皇能夠帶領秦國在短短十幾年就吞并六國、一統(tǒng)寰宇,可見絕對不是什么庸碌之輩,難道他看不到這些危機嗎?所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促使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

那個時候秦始皇最關注的是什么?一個是自己的壽命問題,彼時的始皇帝早已不是當初登基的昂揚少年了、也沒有了一同天下時的意氣風發(fā)了,人進中年的他身體機能不斷退化,眼睛糊了、耳朵聽不清了、精力也大不如前,但統(tǒng)一天下后要處理的政務卻越發(fā)繁重。第二個就是帝國的延續(xù)問題,本來他以為自己能長久的統(tǒng)治這個國家,尤其是在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功業(yè)之后,他一度以為自己可以和神明比肩可以長命百歲乃至是不死,可惜身體每況愈下,他不得不認清現(xiàn)實——自己真的快要死了,那么此時最牽掛的就是自己創(chuàng)下的這份基業(yè),公子扶蘇文弱不能駕馭群臣,胡亥年少貪玩沒有人主之相,公子將閭為人忠厚卻沒有什么才能,縱觀諸子沒有一個可堪大任,這這么能讓始皇帝安心離去呢?

六國遺民中復國者在蟄伏,輕俠惡少年擾亂社會治安,諸侯國宗室隱姓埋名等待時機。一旦始皇帝去世,他們就會揭竿而起,把秦朝推向滅亡。

這該怎么辦呢?總不能全天下搜捕,大肆屠戮六國遺民吧,這樣只會讓局勢提前動蕩起來。那就征調他們去伐百越,讓他們在與越人的戰(zhàn)爭中流盡最后一滴血,戰(zhàn)后在讓他們駐守當?shù)赜朗啦坏没刂性Γ瓦@樣清理掉這些不安定分子,國家就能長治久安。的確,按理來說確實能改善社會治安、削弱六國的復國勢力,但是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需要的不僅是人,還要征調糧餉物資、后勤民夫,這樣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本身就容易引起社會動蕩,更何況在經(jīng)歷春秋戰(zhàn)國幾百年的戰(zhàn)火紛飛和慘烈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之后百姓生活本來就困苦,好不容易統(tǒng)一了,大家都盼望著和平,可以安生過自己的小日子,南征不僅僅得罪了六國遺民,連年征戰(zhàn)讓秦人也同樣不滿,這位后來帝國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上面是秦始皇的想法,那我們再來看看底層人民的想法。自商鞅變法建立二十等級軍功爵制以來,秦國人就養(yǎng)成了好戰(zhàn)的風氣,所以當始皇帝提出南征的時候不論是各級官吏還是普通百姓都躍躍欲試,都想著多砍幾顆腦袋來換取爵位、田宅、財帛,所有人都以為百越之地不過是蠻荒之地,越人都是些茹毛飲血的野人,大軍一到必定摧枯拉朽,很快就能勝利然后凱旋而歸,唯一要擔心的就是越人的腦袋夠不夠砍,所以每個人都奮勇爭先。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百越之地土壤肥沃,熱量條件好,糧食能夠一年兩熟乃至是三熟,即使耕作技術差了點但同樣能養(yǎng)活大量的人口。百越諸部雖然組織松散但面對入侵的秦軍也能夠一致對外,而且百越也不都是原始部落,也有西甌、駱越、閩越等方國,絕對不能夠把他們當成無組織的野人。嶺南地區(qū)水網(wǎng)密布,百越諸部擅使舟船,再加上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的本事,這些的都是秦軍比不上的。再加上當?shù)貧夂驖駸幔辔孟x鼠蟻極易引起疫病,還有中原人聞之色變的瘴氣,還沒開戰(zhàn)秦軍就已經(jīng)在水土不服、疫病橫行中損失慘重了,更別說還有全軍上下的輕敵冒進。

出去征戰(zhàn)的家鄉(xiāng)子弟不僅沒有帶回來錢糧爵位,反而死傷慘重,更有甚者尸骨無存,直接淹沒在了嶺南的綠色地獄當中,再也不能回到老家的墳墓當中,只能做孤魂野鬼,這一仗真的打怕了,原本躍躍欲試的秦人再也不想去嶺南了,被強征的六國遺民更是怨氣深重,只差一個火星就能被點燃。可是在殘酷的秦律壓迫下,人們不得不被迫參加第二次南征,好不容易打下百越之地又被安排在這里戍守,一次次延長的戍期,讓他們永遠不能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也難怪大澤鄉(xiāng)起義之后嶺南的秦軍會封閉道路不愿聽從中央的號令北上平叛。君之視臣如草芥,臣之視君如仇寇,南征的眾人沒有和大澤鄉(xiāng)義軍一起覆滅秦朝已經(jīng)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始皇帝想要的嗎?原本以為是帝國續(xù)命的良藥,沒想到卻成了毒藥,這場南征真的值得嗎?

我們現(xiàn)在看來是值得的,這次南征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基礎,加強了中原王朝對于南方的控制,為我國后來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加強了南北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促進民族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突出貢獻,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yè)。

但在當時人們的眼里,這只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表現(xiàn),征調幾十萬人、死傷眾多才換回來一片滿是飛禽走獸、蚊蟲遍地的土地,即使能一年兩熟那又有誰愿意過來呢?國內尚且還有很多荒地沒有開墾,戰(zhàn)爭剛剛結束百廢待興,正式需要勞動力來重建家園的時候,卻把大批的青壯年送到嶺南那個“綠色地獄”去送死,這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

再怎么說也應該先輕徭薄賦,恢復經(jīng)濟,讓百姓先喘一口氣,然后安撫民心加強文化教育,彌合數(shù)百年戰(zhàn)亂在七國百姓之間留下的裂痕,等到幾十年后大家都放下了仇恨,彼此之間親如一家,經(jīng)過恢復和發(fā)展后國富民強了,這才是南征的好時機。

可秦始皇等不及了,他已經(jīng)不行了,加上秦人本就好戰(zhàn),上行下效,這場龐大的遠征就開始了,這一仗給予新生的秦王朝沉重的一擊。這是決策的失誤,這是民族的痛楚,這是好戰(zhàn)的代價。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及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人跡所至,莫不臣服。”這是六世秦王奮斗終身的理想,也是秦始皇及他發(fā)動的那場戰(zhàn)爭留給我們的東西,后世子孫本不該對先人的行為多加指責,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愿這世間再無南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东至县| 山西省| 金昌市| 武冈市| 台中市| 永登县| 玉门市| 安徽省| 兰考县| 鄂温| 建始县| 沽源县| 晋州市| 丹江口市| 乌兰浩特市| 河东区| 定安县| 台北县| 溧阳市| 奇台县| 乐都县| 新宾| 东源县| 南和县| 同江市| 鹿泉市| 二手房| 深州市| 保山市| 彭州市| 长寿区| 菏泽市| 剑阁县| 武城县| 普格县| 汤原县| 峨眉山市| 遂川县| 巴彦淖尔市|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