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圖書館三樓東南角的扇形區域。那里有七張楓木長桌,呈輻射狀排列,像被無限分割的圓周率。我習慣坐在第二張桌子內側,那里能透過落地窗看到梧桐樹頂端的嫩芽,又恰好處于空調送風口的陰影盲區。
鉛筆尖在演算紙上劃出第三十二道輔助線,正午陽光將窗欞的影子投在微分方程習題集上。忽然有梔子花香掠過鼻尖,緊接著是帆布鞋底摩擦地板的聲響。我下意識收緊肩膀,余光瞥見米色裙擺掃過桌角。
“同學,這里有人嗎?“
聲音像是被陽光曬過的棉花糖。我盯著稿紙上潦草的√3符號,搖了搖頭。這個動作讓脖頸后的汗毛豎得更直了——三年來第一次有人試圖闖入這個被我用沉默圈禁的絕對領域。
她坐下時帶起的氣流掀動我手邊的《伽羅瓦群論》,泛黃書頁間掉出一張便簽。我伸手去接的瞬間,她的指尖已經觸到那張印著二次函數圖像的紙片。皮膚相觸的0.3秒里,我計算出她體溫是36.8℃。
“原來三次方程求根公式還能這樣推導?“她將便簽翻轉過來,露出背面潦草的卡爾達諾公式,“不過這里好像少寫了一個判別條件。“
我猛地抬頭。逆光中她的睫毛在臉頰投下蝶翼狀的陰影,發梢蜷曲的弧度讓我想起黎曼曲面上的螺旋線。她食指正點在我省略的虛根討論部分,甲油是矢車菊的藍色。
“當判別式小于零時,應該用三角函數表示實根。“她抽出我夾在書頁間的鉛筆,在空白處寫下:cosθ=-q/2√(-p3/27)。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像某種密碼,解開了我喉嚨的枷鎖。
“你也研究古典代數?“
“我在文學院讀比較文學。“她將鉛筆放回原處時,小指擦過我僵直的手背,“但我覺得三次方程就像單相思,明明知道解存在的范圍,卻永遠無法用直尺圓規構造出來。“
空調突然停止運轉的寂靜中,我聽見自己咽口水的聲音。她的瞳孔是琥珀色的,虹膜紋路讓我想起去年在數學博物館見過的傅里葉變換演示器。當她歪頭等待回應時,馬尾辮掃落的碎發在陽光里劃出克萊因瓶的軌跡。
“或許該用伽羅瓦理論......“我的聲音卡在扁桃體附近,右手不自覺地開始畫正十七邊形——這是焦慮發作時的慣性動作。
“你知道嗎?“她突然翻開我的筆記本,指著頁腳密密麻麻的√3涂鴉,“這個數字在《死亡詩社》里象征無法被規訓的自由靈魂。就像......“她的指尖懸停在某個被圈住的根號三上方,“就像被困在有理數域里的無理數,永遠在尋找能讓分母有理化的那個共軛根。“
窗外的梧桐葉突然劇烈搖晃,暴雨毫無預兆地砸在玻璃幕墻上。雨簾將我們隔絕成拓撲學中的連通空間,她手腕上的銀鏈隨著書寫動作發出風鈴般的清響。當她在我的錯題集上畫完第一個人體素描寫生時,我終于發現那張演算紙背面印著博爾赫斯的詩句。
“明天還能在這里見到你嗎?“她收拾帆布包時,雨珠正順著她的傘骨滴落在我鞋尖,“對了,我叫蘇雨晴。“她的名字在空氣中分解成素數:蘇(7)雨(11)晴(13)。
我看著她在暴雨中漸行漸遠的背影,手中的自動鉛筆在稿紙上戳出深陷的墨點。當管理員開始催促閉館時,才發現自己畫了整頁的心形線方程,極坐標下的函數圖像在暴雨沖刷的窗玻璃上投出玫瑰狀的影子。
第二天,我在同樣的時間來到圖書館。陽光依舊從東南角斜射進來,在楓木桌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特意帶了兩個馬克杯,杯壁上印著歐拉公式和傅里葉變換的圖案。
她遲到了十七分鐘。當她推開玻璃門的瞬間,我發現自己已經將咖啡杯轉了四十三圈。她今天穿著淡綠色的襯衫,衣領別著一枚銀質三葉草胸針,讓我想起昨天她畫在稿紙上的克萊因瓶。
“抱歉,路上遇到陳教授,聊了幾句。“她將帆布包放在桌上時,我聞到柑橘味的護手霜香氣,“他說你最近在研究伽羅瓦群論?“
我握緊馬克杯的手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陳教授是我的導師,也是數學系最年輕的教授。上周他剛在《數學年刊》發表了一篇關于五次方程可解性的論文,而我在其中發現了熟悉的推導過程——那是我半年前的手稿。
“嗯。“我低頭攪動咖啡,奶泡在表面形成莫比烏斯帶的形狀,“但有些地方還沒想明白。“
她突然湊近,近到我能在她瞳孔里看見自己放大的倒影。“你知道嗎?“她的呼吸帶著薄荷糖的清涼,“有時候解不開的數學題,就像說不出口的告白。“
我感覺耳根發燙,手中的咖啡杯差點打翻。她輕笑著翻開一本《現代詩選》,書頁間夾著幾張寫滿公式的草稿紙。我認出那是陳教授的筆跡,但推導過程中有幾處明顯的錯誤。
“這些是......“
“陳教授讓我幫忙整理的資料。“她將草稿紙推到我面前,“但我覺得這里關于域擴張的證明有點問題。“
我盯著紙上潦草的符號,心跳突然加快。那些錯誤恰好印證了我的猜想——陳教授剽竊了我的研究成果。但更讓我在意的是,為什么這些資料會在她手里?
“你為什么要幫我?“我的聲音有些發抖。
她將一縷碎發別到耳后,銀質三葉草胸針在陽光下閃爍。“因為,“她停頓了一下,“我覺得你就像被困在有理數域里的√3,需要一個共軛根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我聽見自己的心跳聲與圖書館的鐘聲重合。當她將手覆在我的手背上時,我計算出她的體溫是36.9℃,比昨天高了0.1℃。
“明天,“她收拾東西時突然說,“我帶你去個地方。“
我看著她消失在走廊拐角,手中的咖啡已經涼了。杯壁上凝結的水珠滑落,在桌面畫出一道心形線。我翻開筆記本,在昨天的√3涂鴉旁邊寫下:當判別式小于零時,實根需要用三角函數表示。
就像某些無法用理性解釋的情感,需要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
第三天,我提前半小時到達圖書館。陽光依舊從東南角斜射進來,但楓木桌旁的位置空著。我翻開筆記本,發現昨天的√3涂鴉旁邊多了一行小字:“今天帶你去個特別的地方。“
我數著秒針走過表盤的軌跡,直到第1800次循環時,她終于出現。她今天穿著淡紫色的連衣裙,裙擺上印著分形圖案,像是曼德勃羅集的投影。
“抱歉,路上遇到點事。“她的聲音有些沙啞,眼鏡下有淡淡的陰影,“我們走吧。“
她帶我穿過校園的林蔭道,來到一棟老舊的實驗樓。樓梯間的墻壁上爬滿爬山虎,像是某種復雜的拓撲結構。在四樓最里面的房間前,她掏出一把銅鑰匙。
“這是我父親的辦公室。“她轉動鑰匙時,我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發抖,“他曾經也是數學系的教授。“
房間里的空氣帶著霉味,書架上堆滿了泛黃的論文和手稿。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中漏進來,在地板上畫出平行的光帶。她打開一個上鎖的抽屜,取出一疊裝訂整齊的筆記。
“這是陳教授剽竊的證據。“她的聲音很輕,但每個字都像重錘砸在我心上,“我父親十年前就發現了他的學術不端,但還沒來得及舉報就......“
她的聲音戛然而止。我翻開筆記,發現里面詳細記錄了陳教授多次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的證據。最后一頁的日期是2015年4月15日,正是她父親意外去世的日子。
“所以你接近我,是為了......“
“不。“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掌心冰涼,“最初是因為陳教授讓我監視你。但后來......“她的睫毛顫動,像是被風吹亂的蝴蝶翅膀,“我發現你就像被困在有理數域里的√3,需要一個共軛根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我感覺喉嚨發緊,仿佛有什么東西在胸腔里膨脹。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陽光將我們的影子投射在滿是灰塵的地板上。當我伸手擦去她臉上的淚水時,發現自己的手也在發抖。
“我們該怎么辦?“
她將額頭抵在我的肩膀上,呼吸帶著柑橘的香氣。“我已經把證據交給了學術委員會。“她的聲音悶在我的襯衫里,“但在這之前,我想帶你去個地方。“
我們來到校園后山的觀景臺。夕陽將云層染成玫瑰金色,像是某個復雜的微分方程在三維空間中的投影。她指著遠處的地平線說:“你看,就像三次方程的判別式,當它小于零時,看似沒有實根,但其實只是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
我看著她被夕陽鍍上金邊的側臉,突然明白了什么。從口袋里掏出那枚一直隨身攜帶的銀質三葉草胸針,輕輕別在她的衣領上。
“也許,“我說,“我們都需要一個共軛根。“
她轉過身,眼睛里閃爍著淚光。當我們接吻時,我計算出她的體溫是37.2℃,比昨天高了0.3℃。夕陽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在地面上交織成克萊因瓶的形狀。
后來,陳教授的學術丑聞曝光,我的研究成果得到公正的認可。而我和蘇雨晴,就像兩個原本孤獨的無理數,終于找到了讓彼此有理化的方式。
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那個暴雨天的圖書館。那時的我們就像被困在有理數域里的√3,在尋找著能讓分母有理化的共軛根。而現在,我終于明白,有些情感就像三次方程的虛根,看似不存在,卻能用另一種方式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