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溫時時刻刻,酸澀的情感在心里發酵,就好似亦步亦趨地走入死亡的長夜。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慢慢接觸哲學文學等一系列應該由人類用自己特有的情感去書寫的長卷,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就會渲染起一波又一波的哲思與對自我,社會,生存的探索。我怎么樣才能算“我”,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差異,心與心之間的縫隙,就這樣一點點地被研究,填滿......或是酸澀,或是甜蜜,又或是苦楚
電影是人類具象化哲思意識的藝術表達,我個人是這么覺得的.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在這樣抽象化的創作里面,我們明確的感受到情緒的流動,無數的情緒流動之后,接連引起的是對自我的探索和感受。
就像我們常說的,在春天,花開了。
我們不說,花開了春天到了。
我們說:“親愛的,我的城市正在下一場粉色的雪。”
看起來好像傻乎乎的語言卻能最為真切地形容出當下的感受,言下之意就是含蓄而動人的,春天到了,可惜你不在我身邊。也就是所謂的我想你了。我們總是用具象的事物表達著含蓄的愛,像是鋼琴家看到心愛之人時不自覺地將情感投射到自己的琴鍵上,又或是作家寫作時情動深處,筆跡不自覺地潦草,失了方寸。
人們常常看不清自己的心,對于我似乎是這樣的。我們自古以來就愛群居,愛熱熱鬧鬧人聲鼎沸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所以經常忘了自己。
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學會失序。
作者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