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家長這樣做1:直擊痛點的40問
- 戴東
- 1885字
- 2025-02-11 17:01:45
05 挑釁殘暴型
每一次我在輔導“青少年啟智訓練營”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看人的眼神總是充滿敵意,帶著挑釁。不用問我也知道,這種孩子肯定生活在挑釁殘暴型家庭中。挑釁殘暴型家長常常選擇用暴力行為或者語言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行為表面上看是有可能暫時把問題解決了,本質上卻加強了問題的嚴重性,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挑釁殘暴型家長經常會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有的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進行肉體和心靈的侵害,這樣的父母共有的特征便是:對孩子缺乏耐心,行為極端,人格有缺陷,心智不夠成熟,對自己的暴力行為的危害認識不足,想當然地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能通過暴力來解決。
雖然在對孩子施暴后,他們自己也承認,這種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反而會使之更嚴重,但他們還是很難克制自己的行為,以致對孩子的教育陷入惡性循環,孩子犯了錯就會挨罵被打,而被打以后的孩子更會不斷地犯錯。
挑釁殘暴型家長一般行為比較極端,不太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矛盾,也不善于用恰當的方法來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在這種性格影響下的孩子,通常也會形成殘暴型性格,暴力行為特征突出,遇事只想用暴力解決。
而且,由于挑釁殘暴型家長常會行為沖動,做事極端,遇事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很少考慮后果,他們的孩子受其影響,往往也會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這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工作、婚姻,乃至生活。
曾經在我們的訓練營里有這樣一個男孩,十天的時間里天天和別的孩子打架。家長在前期對接的時候也表明這一問題,說孩子在學校里也是天天和別的孩子打架,已經被學校要求轉學了好幾次,幾乎班級里所有的孩子都害怕他。甚至有一次在課間玩耍的時候,這個孩子因為無聊,就拿著紅領巾勒另一個孩子的脖子,差點導致那個孩子窒息,幸好老師及時發現。
于是我先跟這個孩子進行了幾次深入的交流,達成了情感的共識,讓他對我有了信任,然后問他:“你為什么總是打小朋友,出手還這么狠?”他說:“我打他們,是因為他們的父母都不打他們,而我的父母經常打我。”我這才了解到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類型,原來這個孩子的爸爸是典型的有暴力傾向的人,每次看到孩子行為不端就打得孩子渾身青紫,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這種處事方式。這個孩子還有個弟弟需要媽媽照顧,因此媽媽盡管想好好管教他,卻一直處于既沒精力又沒有方法的狀態。孩子受到的關心不夠,又總是被說教打罵,總是被暴力侵犯,最終也學會了用暴力的方式去侵犯別人。
知道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以后,我就把他調整到我的房間對面,每天都叫他來我的房間,給他準備很多吃的,讓他分給隔壁宿舍的其他孩子。開始他不接受,后來他嘗試這樣做后,找到了對別人付出后別人向他表示感謝的那種感覺,很多孩子也開始慢慢接受他了。就這樣,在助教老師的肯定下,在同學的認同下,這個孩子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同時,我也與孩子的父母溝通,讓他們注意管教的方法,多和孩子做正面溝通。
在十天訓練營結束后,新學期開學,不久后我接到了孩子媽媽的電話,說班主任老師表揚孩子開學后沒有打過一次架,沒有再威脅同學。媽媽非常感謝我們,在短短幾天內就讓孩子有了如此大的進步。從這個孩子的變化可以看出,家長以什么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用什么方式對待這個社會。
經常遭受父母暴力侵害的孩子,往往自我評價極低,不重視自己的社會形象,容易破罐破摔,而且,極易變壞、墮落,在這些孩子的眼里,只有暴力值得崇尚,因此,他們會去參與那些可以用暴力傷害別人或獲得利益的社會群體,這也是挑釁殘暴型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特別高的原因。
經常遭受父母暴力侵害的女孩,會變得對自己不夠尊重,容易被極端放縱的行為吸引,而且,因為自我評價極低,她常常不懂得自尊、自重,甚至不會自愛,由此走上墮落的道路。
在暴力侵害中長大的男孩,通常也會很暴力,因為在他的人生哲學里,誰的拳頭有力量,誰就可以征服他人。因此,他會盲目去追隨那些以武力解決問題的所謂“強者”,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也是有力量的。這樣的男孩崇尚以暴制暴,容易對極端行為毫不在乎,做事不考慮后果。
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她說:“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地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你必須把他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面對一個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地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親愛的家長們,要明白,以惡治惡只能產生更多的惡,不要再用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了,這樣的話造成的將是一代又一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