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確定自己要做什么樣的人
- 中國人的心性
- 曾仕強
- 1524字
- 2025-02-11 17:52:15
我們要替自己負起責任,因為我們有權力決定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在開展人際關系前,首先要想想自己要做什么樣的人。
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忠義之士,為正義而犧牲在所不惜,這種人是硬漢。別人不敢說的他說,別人不敢做的他做。我很佩服這樣的人,但我不希望人人都做這樣的人,除非自愿。做硬漢要承受很多苦難,否則別人怎么能知道你是硬漢?此外,不能變節,做硬漢最可怕的是變節,即做到一半不做了。做人應該有正義感,但是要小心自己的正義感被利用。如果你所知有限,又充滿正義感,就很容易被別人拿來當工具。每個時代都有硬漢,如果說他們真的行事拿捏合理,自然會流芳百世,否則就只能做無謂的犧牲。人各有志,不能勉強,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因為社會確實需要這樣的人。
第二種人是順民,即唯唯諾諾、聽話、保平安、少惹事。在一個組織里,一定要有順民,也一定要有硬漢。老實說,一個人如果不是硬漢,你非要他當硬漢,他會很辛苦;一個人如果不是順民,你非要強制他當順民,他也會很痛苦。
如果這兩種人你都不想做,那你還可以走第三條路,做隱士,即對世事不聞不問免得生氣,反正都是別人的事。這種人既不會有什么貢獻,也不會惹什么麻煩。
在這三種人中,做硬漢很辛苦,做順民劃不來,做隱士也不容易。一個人要做到對世事完全不聞不問是很難的。因為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總是希望能參與社會事務,總需要有點作為的。
那怎么辦?好在中國人從來沒有走投無路的時候,既然這三種人哪種都不好當,那就干脆三合一。在中國文化中,除了孝以外,還有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合。中國人之所以聰明,就是能把所有因素都綜合在一起考慮。我們盡量當順民,偶爾也會當硬漢,必要的時候又可以做隱士,就是隨遇而安。領導看得起我,那我就當硬漢;領導看不起我,我就當隱士,反正我講的意見領導也不聽;領導對我一般,那我就當順民。中國人常常是看你對我怎么樣,才決定我如何對你。同樣一個人,有時候他什么都不管,有時候他會很認真、很積極地工作,而有時候他又好像很聽話。
該當硬漢的時候,就當硬漢。當年史可法不可以逃走嗎?當然不是,帶兵打仗的人想逃太容易了,但是他沒跑,他的名字萬古流芳。人遲早是要死的,要死得其所。這是你可以選擇的,所以史可法選擇了戰死沙場。岳飛也是一樣,如果他不想回去,別說十二道金牌,就算二十四道金牌也沒用。結果他回去了,身遭陷害卻流芳百世。
人生不過是四個字而已——心想事成。“心想事成”不是一個祝福語,心想事成并不意味著你一直說想成功就能成功。老天聽不懂人的話,整個宇宙是一個信息場,老天只接收你的信息。什么時候你能掌握宇宙信息場的變化,你就可以心想事成。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心靈管理,即學會控制心靈。我相信目前為止科學無法解釋的念力確實存在。宇宙非常大,我們已知的部分很小,如果已知的部分是科學的話,未知的部分就是神,如此而已。
每個人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把自己的價值觀發散出去制造一種磁場,然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頻率相同的人志同道合,這就是所謂的緣分。緣是機會,分就是關系,有緣無分是說兩個人雖然有機會,但始終無法建立關系。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否則會物極必反,過分親密就容易吵架。“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有道理的,因為兩個人就算是唇亡齒寒的關系,牙齒遲早也是會咬到嘴唇的。
小結
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可以為正義犧牲的忠義之士,這種人是硬漢;第二種是順民,他們聽話、順從;第三種是隱士,對世事不聞不問。這三種人各有利弊,中國人深諳“合”的觀念,對各種因素綜合考量,盡量當順民,偶爾當硬漢,有時也當隱士。
人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利用價值觀吸引志同道合之人,從而建立關系。但是,人們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免關系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