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歐洲的女人,臣死也不敢要啊
- 大明:重生皇太孫,祖父朱元璋
- 爆炸的榴蓮
- 2074字
- 2025-03-16 14:19:17
現在大明的東西,在全世界都賣得很好。
那些科技產品暫且不提。
絲綢、茶葉、瓷器。
這三個東西,早已經在歐洲打響了名氣。
歐洲的王公貴族們已經放棄了他們原來的飲品,他們習慣于飯后喝上一杯茶。
沒事就喝杯茶。
歐洲的貴婦人們都穿上了絲綢。
瓷器,也是達官貴人們最喜歡的東西。
光是這一點,就為大明每年帶來了巨額的稅收。
歐洲和南洋的國家,都在瘋狂地向大明求購這些東西。
再看看大明最近研究出的新產品,還能出口。
在大明,只要是有點錢的人,都能買得起自行車。
但如果改成出口,國外的商人,肯定會從中獲利。
而且朝廷還要收稅。
這也是這自行車出了大明之后,價格翻了五倍到十倍的原因。
這是一種只有貴族才能乘坐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六神花露水,還有大明香水,更是成為了大家閨秀必備的東西。
大明的貨物,震驚了整個世界。
因此,朱雄英一點都不擔心,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會有什么競爭者。
因為,大明馬上就要推出烈性酒了,到時候,一定會讓歐洲人大吃一驚的。
“好,臣便依陛下之言。”
解縉毫不猶豫的說道:“但是臣請求陛下,不要讓他們在應天城逗留太長時間。”
“我怕應天城的人,會因為他們的傲慢而打他們。”
解縉的話,讓朱雄英差點笑出聲來。
這是事實。
能被派到大明來當使節的,肯定是有身份的人。
對于窮人,他們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萬一惹怒了應天城的人,那可就慘了。
“行了。”
朱雄英擺了擺手,沒好氣地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了。”
此后一周,朱雄英再也沒有見過外國使節。
每一天,大明的應天城,都會有外國的使節,在大街小巷閑逛。
以前,他們根本就進不來。
更別說,跟大明的平民們,有更多的交集了。
不過這一趟大明的街頭行,卻讓他們見識到了什么叫文明,什么叫實力。
每多逛一天,心里就癢癢的。
巴不得能盡快看到朱雄英。
終于,朱雄英在吊了七天七夜后,決定宴請外國使節。
外國使節將備好之物呈給朱雄英.
宴會很隆重。
朱雄英挑了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把各國使節請到了偏殿的前院。
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最高規格進行的。
羞辱別國,從來都不是靠蠻橫的手段。
這只是一種無能的憤怒。
朱雄英更愿意展示大明的強大。
一共有四百多名外國使節參加了這場宴會。
歐洲各地的各國基本上都派了代表.
除此之外,還有西域和南洋的人。
近百個國家的代表,每一國都有三五人。
都在邀請之列。
“開席!”
李公公站在朱雄英的身旁,聲嘶力竭的喊道。
作為一個來自未來的穿越者,朱雄英總覺得這話怪怪的。
這席,可不能亂吃。
解縉和楊士奇站在朱雄英身邊。
而在朱雄英的身后,則是幾名侍女和鄭和,以及李公公。
鄭和如今已成了一名通曉語言的人。
他是負責將朱雄英的話傳遞出去的。
隨著李公公的一聲令下,宴席正式開始。
但在菜肴上桌前,各國都要拿出自己的禮物。
不得不說,各國上貢都是相當積極的。
有金銀,有首飾,有古董,應有盡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更可笑的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使節們,竟然帶著幾個外國女人。
據說是獻給朱雄英,讓朱雄英娶她為妃的。
想什么呢?
還想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用美人計來突破朱雄英的心理防線?
不可能!
也許你是在歐洲的妓院里找到了那些漂亮的女人。
怎能說收就收?
“毛驤,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么多年來,你一直對她們很好奇?”
朱雄英不懷好意的笑了笑,道:“這些侍女就交給你了。”
毛驤剛剛痊愈,險些吐血。
當然,他沒有這個福氣。
“陛下,您就別取笑我了,我這把年紀,怕是要折了。”
“為什么不送給解大人和楊大人呢?”
“臣無福消受!”
解縉、楊士奇齊聲搖頭。
最后,這些歐洲女子都被拒絕了,朱雄英也不接受。
禮物送完了,接下來就是上菜了。
但朱雄英把規矩改了。
請他們喝酒。
大明的烈酒!
“這是大明新釀的烈性酒。”
朱雄英對外國使節道:“這酒,對好酒之人而言,是最好的美酒。”
“嘗嘗。”
朱雄英端起杯子。
朱雄英后面的鄭和開始翻譯。
這些外國使節已經在廉州府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倒也用不著翻譯。
大明的官話,他們多多少少也學了一點。
甚至有幾個人,還說的頭頭是道。
一開始的時候,外國使節們都很奇怪,大明的宴席,怎么會先上酒呢?
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
這酒叫烈酒,入口順滑。
這是一種他們從未喝過的酒!
“對了,忘了告訴你們,今晚每人一壺。”
“以后,大明將會無限制的向其他國家出口!”
隨著朱雄英的聲音響起。
所有使節都是一愣。
以前,大明但凡有什么新奇之物,都會限量供應。
要知道,大明可是打通了不少國家的商路。
大明現在的海上貿易,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遠航能力遠超任何一個國家的總和。
不過,各國使節都想不明白,大明為什么會這么闊氣。
釀酒需要谷物吧?
大明那么多人,哪來那么多的糧食去釀酒?
當然,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朱雄英的話一說完,使節團頓時炸開了鍋。
他們都在討論,如果能把這種烈酒帶回國內,一定能緩解國內對酒的需求。
畢竟,現在的糧食,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他們的技術水平也不是很高。
烈性酒本來就很少見,白酒這么烈的,更是獨一無二的。
接下來,就是觥籌交錯了。
各國使節都陶醉在這種新釀的烈酒中。
他們卻不知道,這酒的后勁實在是太大了。
很快就有幾個人喝得酩酊大醉。
酒足飯飽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東倒西歪了。
但是皇宮里有很多人。
把他們送到自己的住處,也不是什么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