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各國使臣:應天府的空氣都是香甜的
- 大明:重生皇太孫,祖父朱元璋
- 爆炸的榴蓮
- 1938字
- 2025-03-15 13:22:50
朱雄英從大明科學院回來后,第一時間就把解縉叫了過來。
解縉在外面也算是紅人了。
那個用破爛火槍欺騙英格蘭和法蘭西的信使。
“解縉,你給廉州府的使節寫一封信,讓他們入京!”
聽到朱雄英的話,解縉下意識的想要回答。
不過仔細想想,又覺得哪里不對!
陛下怎么會突然接見其他國家的使節?
“陛下,你確定要將所有的使節團都放入應天城?”
解縉不確定地問道:“這次和上次不一樣。”
解縉所說的上次見面,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時的朱元璋還是大明朝的皇帝。
朱雄英只是一個普通的皇長孫而已。
當時也有使節想要進入應天城,向他表示敬意。
說得好聽,其實就是想看看大明的虛實。
那時候的大明,還真沒什么新鮮的東西。
但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現在大明到處都是自行車。
隨著百姓收入的提高,買車的人也越來越多。
至于水泥建筑,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只是應天城,應天城也在擴建中,修建了一片新的區域。
全國各地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大興基礎設施建設,外貿大發展,商業大興。
這三步,讓大明的財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界。
這是何等龐大的力量!
大明的百姓們,也開始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
這個時候,如果有外國使節進來,肯定會被發現。
“對,這才是我想要的。”
朱雄英笑道:“現在大明能騰出手來對付那些小嘍啰了。”
“就看他們敢不敢動手了。”
解縉立即就知道朱雄英要對西方開刀了,他立即就明白了過來。
不過,解縉畢竟是個讀書人。
他雖然關心大明,但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好戰。
更無爭霸天下之志。
不過朱雄英既然這么說了,解縉自然是支持的。
沒有理由違背朱雄英的意思。
“是,臣一定照辦。”
解縉微微一愣,隨即就恢復了平靜。
理智戰勝了一切。
他的一切都是朱雄英給的,朱雄英有什么要求,他怎么能拒絕?
朱雄英也看出來了,解縉這個人,似乎對戰爭并不感興趣。
不過,朱雄英并沒有多做解釋。
未來的苦難,現在就得了結。
就算是平行世界,我也要討回來。
不只是本金,還要連本帶利。
……
解縉走后,立刻送了一封信到廉州府知府,以工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的身份。
換句話說,這是一道圣旨。
信中所說,廉州府讓各邦各國派出三五人,乘坐專用蒸汽火車,自廉州府出發前往應天!
當然,中途是不能停下來的。
信送到廉州府后,立刻著手準備,三天后,使節團抵達了應天城的火車站門口。
這一次,來接見使節的有兩人。
負責這件事的是解縉。
不過解縉卻沒有來接。
他身為朱雄英的心腹,怎能隨意接見外國使節?
如果不是國君親臨,解縉是不見任何人的。
當然,解縉本身就是工部尚書,自然不可能親自接待外國使節。
前來迎接的官員,正是禮部尚書宋禮,禮部的新任尚書。
無奈之下,解縉只好將這件事推給了他。
倒是湘王朱柏考慮得很周全。
他將鄭和帶到了應天。
鄭和這一次來的不只是他一個人,還有一群翻譯。
朱柏在廉州府這么多年,也不是什么都沒做。
他利用自己的影響,招募了一批人,讓他們去學外語,學航海。
目的就是為了讓朱雄英有機會接觸到外界的人。
這些人,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只有靠著這些人,大明才能在國際貿易中不斷地發展壯大。
朝廷專門為他們準備了十幾輛大巴車。
使節們透過窗戶看著這一幕,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還是凡人國度嗎?這是神造的樂園啊!”
“你看,我們腳下的這條路,就是水泥鋪成的,怎么這么平?”
“如果能在這里生活,我什么都可以放棄!”
“天哪,好美啊。”
“天啊,這里的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連空氣都變得香甜了!”
應天城的火車站,原本是建在城外的,但這幾年,應天城發展得很快,在火車站的周圍,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所有的道路,也是水泥鋪成的。
一個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男人,看到這樣的一幕,能不心動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輛輛自行車在路上飛馳而過。
偶爾還能看到幾輛車……
看得外國使節們眼花繚亂。
大明是如此的強盛,如此的富有。
這里有很多他們從未見過的東西。
這些使節看得目瞪口呆,只有鄭和在后面不停地催促。
使節們不情不愿地上了大巴。
一輛接著一輛的大巴,駛向內城區。
…
皇宮內。
奉天殿內,朱雄英正在批閱奏章。
解縉上前稟告道。
“陛下,前些日子,您讓我召集外國使節,前往應天城。”
解縉立即問道:“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來,還是陛下另有打算?”
解縉對朱雄英最是了解。
換做其他的皇帝,都會按照規矩來對待這些使節。
不過,朱雄英多半不會。
朱雄英一聽解縉這么說,就停了下來。
朱雄英想了想,道:“不急,先讓他們放松一下,讓他們自由活動。”
朱雄英看了解縉一眼,又開始批閱起自己的奏章來。
說實話,對于朱雄英而言,外國使節來了,并不是什么大事。
現在,一切盡在掌握。
大明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他讓各國使節過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大明的對外貿易做準備。
通過對外貿易獲得足夠的資金。
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戰爭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如果能從別人的腰包里拿出錢來,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