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商機
書名: 重回1993,我成了豪門二代作者名: 麻油杜甫本章字數: 2470字更新時間: 2025-02-06 11:12:32
張玲月回到自己家,淘米,洗菜,做飯,洗衣服。
李宥為剛和唐阿姨談好了條件條件,押一付一。一個月房租六十塊錢。水電一個月五塊錢。退房的時候連押金一起退。剩下沒住完的也退。這家房東挺好說話的,沒那么無賴。他們也怕租房的年輕人是個狠人。
當地外來打工人的平均收入大概是一個月三四百塊錢。房租相當于月收入的五分之一。
房東阿姨憑借著四間平房,每個月就能有二百八十塊錢收入。
有些更狠的房東,還愿意把正房的二樓騰出來出租,當然的那樣多是子女出去住現代小區了。
進出租屋一看,里面還行,有一張以前不要的涼席。有這個就夠了。用水的話要在外面。洗澡有些不方便,需要在屋里洗。至于做飯,可能要在窗口開個煤氣灶了。
李宥為之所以來租房也是看上了性價比。即便退房損失也不大。
講真的,自個兒心里也沒對李玉華抱有多大期望。
對方不一定會愿意接納他,但是絕對會補償他一個上海戶口。
來之前已經查過來,上海這邊有對知青孩子的落戶政策,只要葉玉華愿意幫忙,那他就能輕松在上海落戶。
享受上海的教育資源。到時候考申城大學可不要太輕松。難度起碼降低了一半!
李宥為對上大學有執念,上輩子沒能上大學,感覺人生不完整,這輩子一定要走一條正常的路。
去掉剛付的錢后,李宥為關上門,趴在涼席上清點起自己身上的錢。
去掉租房用的140塊錢。劉正光給他一百塊錢的感謝,蘭月借了他兩百塊錢。現在身上還剩162.2。
瞬間覺得自己好窮啊,要是以前,一兩百塊錢,他都一點看不上的。現在卻要靠這點錢生活。明天還要去買些東西。
最好明天就能找到李順才,這樣還能靠兩個老人接濟一下。
夜黑了下來,李宥為這些天奔波,身體也累了。屋里還有一雙原先主人留下的塑膠拖鞋,換了鞋到井邊打了桶水沖沖腳。
剛好遇到鄰居張玲月出來洗碗。
“你好啊,以后我們就是鄰居了。”
“你這么快就住進來了?”張玲月有些驚訝。
“那當然。倒是你,竟然一個人住?。”
張玲月警惕的看著他,眼神有些凌厲,“你別以為我一個人住就有什么想法。我可不是隨便的人。”
李宥為苦笑:“你別瞎想,說不定我過陣子就走了。這地方我暫時住下而已。想向你打聽一下,這附近打工賺錢嗎?”
“打工賺不賺錢也要看你怎么干,認真努力一點,一個月賺個兩三百沒什么問題。要想掙得更多,可以去工地,一個月努力干的話,能掙七八百。”工地的收入基本是進廠的兩倍甚至更多,在工地做小工都比進廠賺的多。
進廠和進工地的收入差距很大,但是后者也更累,更吃體力。
李宥為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這兩種掙錢方式。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會再給別人打工。
上輩子打工人,老板都干過。最后發現還是打工人最苦。所有老板積累起來的財富,都是從打工人那搜刮來的。
打工人要付出三倍的努力,才能換來一份微薄的薪水。
這種情況拿頭打工。
聊了兩句后,各自回屋。
張曉月回屋后,轉頭就將門反鎖了。
關了燈后,點起一盞煤油燈,桌上擺了幾本教科書,練習題。
仔細看過去,竟然還是高中層次的知識。
……
李宥為呼呼大睡一晚,第二天剛蒙蒙亮就醒了。
不知是誰家還養的雞,五點多就叫的嗎!
李宥為以為自己起這么早,沒人會比他還早了,準備到外面洗個臉,然后去鎮上吃早餐。
沒想到外面,鄰居張玲月比他起的還早。并且還拿了個小本子念念有詞。
“咦,早啊。沒想到你也起這么早。廠里上班要這么早嗎?”
張玲月急忙收起手上的小本子,嘴也不念單詞了,好像怕別人發現她在背英語單詞。
“早上睡不著。廠里一會兒再去。”
隨后甩頭回到屋里,把門緊緊鎖上。
李宥為捧起涼水,沖了把臉。然后就直奔高橋鎮上去。
一方面是想再吃一碗陽春面,順便看看上海的早市有什么好吃的。
不說別的,剛到鎮上,那有些小弄堂門口,就有人在排隊了。
里面空間很擠,除了師傅的廚房,能坐下吃的位置很少,不得不擺到中間的過道上。
“老板,來一碗燕皮兒餛飩。”
“雪菜肉絲面。”
“雞鴨血湯。”
看起來早市吃的還挺多的。
李宥為隨便選了家人多的,排了會兒隊才吃上一碗雞鴨血粉絲湯。
濃郁的雞油香味煮鴨血,再放上一把紅薯粉絲,最后撒上蔥花。
味香撲鼻,早餐吃這么一碗,精神抖擻。
感覺就是南京的鴨血粉絲湯吧?李宥為覺得上海這個雞鴨血粉絲湯更好吃一些。
或許是隨著工業化,城市發展,新生代的廚師技藝,不如老一代的好。
美食這種東西,需要老師傅手把手傳授的。而且只有特定時代才會做出那種美味。
后來的美食都是追求速成,很難有師傅用心去做一道美食。尤其是這種平民美食,賺不了幾個錢不說,還賊累。
吃完又在鎮上逛了逛,看有沒有什么商機。打算下午再去老頭子家。
93年能賺錢的門門道道真挺多的。就李宥為那些年在深城混的經驗看,他當時錯過了太多發財的機會。
有些需要特殊關系才能搞到,但有些只需要人勤快一點就能賺錢。
比如當倒爺,從深城那邊買貨到上海這邊來賣,雖然有一定風險,但絕對能賺錢。
還比如從香港引進熱敏打印機,到國內做彩票打印生意,簡直和印錢沒什么兩樣。當然這些生意也只會在這個時代能做起來賺錢。
做盜版卡啦OK錄像帶,花城封裝,到上海來貼標。絕對能賺到錢。只不過要承擔風險。
還有工地上做建材生意,也是賺錢得很。
這個時代本身就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時代。
不敢冒險的人這輩子難以發財。普通打工人一個月工資幾百塊,而一輛奔馳要幾十萬。打工一輩子也買不起,卻依然有很多老板開上了奔馳。
沒心氣兒了。有什么是能掙點錢,看起來體面能吸引人,能裝逼,又上限高的活兒呢?
此時正好路過一間報刊亭,上面掛著各色各樣的雜志報紙。
老頭向他伸手招呼:“小伙子,買兩本雜志故事回去看吧?便宜賣你。”
手上拿著兩本故事會,“試著看看吧。”
老人一副自信的樣子。
李宥為好奇的拿過故事會,這種通俗文學小說他還真沒看過。
雖然大學報的是文學專業,葉文慧也是報的這個專業。平時看的書都是大文豪的作品。這種地攤文學還真有點瞧不上。
但是此時非彼時,地攤文學讓他想到了后來的暢銷書,網絡文學。那些作家們一個個賺的滿嘴流油。
在文學創作者眼里,那就是不入流。但在普通人眼里,那就是暴富的行業。
翻開第一個故事。
【徐莉是武漢一家公司的會計。大學剛畢業,憑著青春靚麗的外表……】
李宥為看著看著,身體就有一股火騰騰升起。關上書,臉色平靜的對老頭說:“你這里有往期的故事會嗎?”